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

这是一篇会议记录。

孩子的校长是很棒的语文老师,大概30岁时就被邀请去马来西亚讲课。

她最近在上海做了主题为“从事到心”的分享,顺便介绍夏令营。

当时的分享会上,有一位阿里巴巴前高管说,他女儿的志向是当音乐家。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1)

*回来后,在家长会上,校长问我们,你觉得当音乐家是志向吗?或者你觉得当律师是志向吗?

音乐家或者律师,这些都是相。

我们需要问的是这个人的心。

如果他做音乐家,内心想的是能够出名,能够在台上享受万众瞩目的优越感,这就不是志向,而只是为了追逐个人的名利而已。

如果他做音乐家是为了创造出更多能够疗愈人们的音乐,这才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志向。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2)

如果他做律师是为了能够挣很多钱,这也是为了他个人的利益。

如果他做律师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少一些不公平,这才是一种乐于付出的志向。

(听到这里我真的要热泪盈眶了,但是不好意思,就忍住了)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3)

*想法属于前者,那么即使从哈佛毕业,这个人想到的也只能是,我可以做一个更好的打工仔(中国孩子普遍想法)。

而不是,我可以作为一个领袖,去改变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

觉得自己能找到更好的工作,那说明现在的状态不够好,说明自己是有缺的。

如果你的想法是为了让别人更好,你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让世界因我而美丽,那你就成为了一个发光体,你就是丰富的富足的个体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4)

*校长说,吃饭的时候,有上海家长跟她说,为了进幼儿园花了 50 万,这还是走了门路,有的人需要花 200 万。有的人为了上小学还找到了董建华的关系(董先生心里会不会想,你还不如来香港上小学好了)

在体制内成长的孩子,可能更具有这样的特点,即,看中标准答案,追求享乐主义,喜欢跟风,属于跟随者。

而为了让世界变得更好的孩子,会成为引领者,因为他愿意去付出。

所以,我们作为家长,给孩子的定位,是重在相(进好学校,找好工作,买大房子),还是在他的心(只想着自己,永远觉得不满足,还是心怀天下,因为自己是富足的,所以永远在付出,并在付出中实现个人使命和价值)?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5)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你的使命是什么?你有没有问过自己的孩子,他的使命是什么?

校长让小学部的孩子去问大自然,说,“你好,我是xxx,请问我来地球的使命是什么?”

知道了自己的使命,孩子才可能立志,才可能成为发光体。

孩子真的给出了很多答案,他们说,

花说: 做好本分 改懒病 不贪吃 不做乞丐 孝顺父母 拯救世界 不要炫耀自己。。。 有的孩子只是不断流泪

甚至还有孩子听到这样的偈子: 有虚无实 有实无虚 不正则逆 静虚空 等等。

都是大自然说给孩子们听的。

要不为什么有高人会说,00后灵魂很高贵。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6)

*人们对待遇到的事物,通常的思维习惯不外乎,

1.责怪 抱怨

2.担心

3.主动 解决

如果我们自己做到了第 3 种情况,我们的孩子才可能也做到第 3 种思维习惯,那样,相信他到任何地方都会受到欢迎。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7)

*不完美的情况,是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比如看到校园里易滑倒的地方,家长会是什么心态?挑剔,埋怨,马上去帮忙处理好,还是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们处理?

学走路会摔跤,那难道一辈子让孩子坐轮椅吗?

*小学生修花坛的故事

小学部那边因为比较简陋,孩子们想要修一个花坛,校长让他们画图设计,然后通过网上搜索去买了水泥,沙子等材料,自己按比例和水泥,真的修好了小花坛。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8)

*为什么说干活对孩子来说比上课还要重要?

古人说洒扫,应对,进退。

洒扫其实是在炼心。很多成功人士小时候在农村砍柴干活,磨炼的是他们的灵魂。

家长在家里也要舍得用孩子。 用进废退。

在新加坡游学时有一个家长执行力很到位,让家里 5 岁的儿子和更小的妹妹负责做饭炒菜。买了专用的小菜刀,现在妹妹切菜已经很麻利了。

哥哥负责煮早餐,有一天他睡懒觉睡过头,没做早饭,结果爸爸妈妈都饿着肚子上班,他和妹妹都饿着肚子上学。饿一顿,他学会了责任。现在的孩子,会饿出病吗?都是吃太多出来的病。饿一下完全不用担心。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9)

*洒扫的要求:

*专心: 眼睛看 嘴巴闭 一旦开始干活她就开始成长

*一口气 一开始可能只是4分钟 5分钟 重点是有始有终

干活从易到难的级别: 擦桌子 拧抹布 扫地 整理 打扫房间

苹果树不长苹果 要从根努力 而不是打它骂它、用膨大剂

我们要做的是打地基,否则孩子有再多花里胡哨的特长,兴趣爱好,那也是空中楼阁。

*勿畏难 家长多肯定

*还原处 收尾 思维行为语言模式的总和

有人说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自由。

我们可以尊重天性、善良、用心,但我们不能放纵习气。

尊重环境 适应能力强的人更自由 校长说到了去彝族旅行用睡袋的故事,那是很多年前,当地条件不好,很多人一看那个环境,一晚上没睡着,校长根本没有看,直接睡了。

很多大人只有大脑 只有推断 没有心,更别提去了解孩子的心。

家长会中的一些体会(家长会有感)(10)

*应对

让孩子学会说“好的妈妈” ,是让她养成柔和、接受的态度。这样的人,未来自由度更大,在与他人更合得来的和谐环境长大。只知对立是长不好的,以后不会受欢迎。

礼貌用语

爱情 女生投入100% 男生10% 说到早恋,校长当时说自己的学生觉得早恋很low,然后受到阿里前高管的抨击,说爱情如此美好,他女儿即使跟十二生肖都谈一次恋爱他也高兴。

校长解释,因为高管家庭很美满,他是好父亲,他女儿未来照着父亲的模子,找到的对象通常也很优秀。但不是每个女孩子都这样幸运的。

化解大于斗争。

*进退

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

见微知著

君子不重则不威

有孩子擦桌子时还能看到抹布的油迹 心是浮的 飘的 得意忘形 乐极生悲 太极

帅是什么,是刚毅木讷

*育儿三要义:

你要的是竞争力,还是孩子的幸福力、心力?

一切取决于你的底层价值取向,是付出(自己是富足的)还是索取。


作者简介:常读书、爱旅行的英语纠音师。

期待你的关注,与你一起进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