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文化示意图(碑林故事碑林春秋)
那时——碑林春秋
罗马哲人奥古斯都说:“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碑林区就是西安这部史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西安见证了中华民族从崛起到辉煌的历程,碑林区也同这座城市一道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今,碑林区不但处处是遗迹,而且还个个都显赫。熟知这些经历,才能理清文化传承的基本脉络,获取抵御忧患的力量,以坚定再创辉煌的信心,并能让后来人即使身处苦难也会心灵不死,从而更好地透视现在、活在明天。
城市身份
碑林之名——碑林区基本概况
西安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所有生存体验,尤其是周秦汉唐时期的社会实践经验,全都沉淀在了它巨大的城市肌体里,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记忆。承载西安记忆的,既有城市街道、建筑文玩、民俗民艺等形态性的文化遗产,也有思维方式、精神志趣之类的神态性的文化遗产。正是这些屋、楼、塔、墙、风土人情和致思方式,汇就了西安这座城市独有的文化身份。
碑林区在西安市的位置
西安,古称长安,是陕西省省会,9 个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之一,有 7000 多年的文明史、3100 多年的建城史和 13 个王朝 1100 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当前,西安正在积极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碑林区成立于 1954 年,是西安市核心城区,位于城市中心东南部,跨城墙内外,总面积 23.36 平方千米,下辖柏树林、南院门、长安路、文艺路、太乙路、张家村、东关南街、长乐坊 8 个街道办事处、98 个社区,常住人口 62.89 万人,户籍人口71.32 万人(截至 2017 年 1 月),是西安市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区,也是西安市商贸、科技、文化、旅游大区,曾连续 8 年被评为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
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区大部分地处渭河三级阶地,为黄土平原,开阔平坦,起伏微缓。个别地段有黄土梁高出阶面,为黄土台塬。最高处为祭台村与观音庙交界处,海拔 500米;最低处为南院门水车巷南端,海拔 405 米。地域相对高差 95 米,总体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呈缓坡倾斜状态。
西安古城轴线变迁与现代碑林区对比图
碑林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温差较小,冬夏较长,春秋较短,四季分明。冬季气温低,天气干燥晴朗;入夏之后,极易形成闷热酷旱天气;春季气温不够稳定,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出现寒流和春旱;秋季凉爽宜人,连阴雨较多。
碑林区域发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五方面: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
碑林区 95% 以上区域处在全市二环以内的核心区,单位面积上附加效益大,可谓是寸土寸金。辖区内有各类道路 249 条,其中一类道路 36 条,占全市的 16.5%;二类道路 88 条,占全市的 14.7%。区域内基础设施健全、城区功能完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为打造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城区创造了先决条件。
二是核心产业汇聚
由于特殊的区位条件,碑林区产业以第三产业为主。2015 年全区第二产业比重约占 19.8%,第三产业比重约占 80.2%,对区域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 72.8%。因此,服务业是碑林区最为倚重的核心产业。
三是商贸流通活跃
碑林区商业气息浓厚,聚集了东大街、雁塔路、书院门、骡马市、德福巷等一大批特色街区,开元商城、百盛、沃尔玛、万达广场等大店名店云集,共有商务楼宇 53栋。全区在册市场主体达到 7.15 万户,业态齐备,特色鲜明,是西北地区首个“中国商业名区”。
四是科教资源丰富
碑林区内共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中科院光机所等 17 所高校、131 家科研机构、8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13 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各类科研人员 3 万多人,在校本科生 17.35 万名、研究生 5.78 万名,是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科技人才、科技成果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五是人文底蕴深厚
碑林区文物景点、古遗址众多,坐落着小雁塔、古城墙、卧龙寺、八仙宫等古建筑、人文古迹和佛寺道观 27 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6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7 处、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 3 家,体育场、图书馆、美术馆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齐全。辖区内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构成了独具特色和魅力的人文景观。
(来源:碑林区委宣传部)
EN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