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中秋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

举杯邀明月

我们的中秋主题(我们的节日中秋)(1)

9月14日,合肥市蜀山区南岗镇侯店村开展迎中秋庆团圆活动。图为小学生们正在表演吟诵古诗词。记者 姚林 通讯员 尹巧云 摄

中秋佳节,品尝月饼,观赏圆月。关于月亮,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对其的描写浩如烟海,更有佳句名段家喻户晓,比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亮之下,是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中秋之月,更是诗人潇洒书写的对象。月有盈亏圆缺,这是属于诗人的咏叹调,更是属于一个农业国度的时令密码,劳作与收成,汗水与期盼,尽在其中。辛勤的中国人,代代传承,赋予其浪漫色彩,也赋予其生活智慧。

中秋祭祀月亮的礼俗,在《周礼》中已有记载,中秋节的正式形成尤其是在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在漫长的岁月中,中秋节祭月的习俗逐渐为赏月所替代,祭祀的色彩逐渐褪去,节庆活动中最具活力、最适应大众生活现状的部分延续下来,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正是一种优秀文化具有的开放和自信的特征。民俗在不断变迁,“新”与“旧”总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是传统文化历经岁月、不断传承的必然结果;这种相对性,也并不妨碍我们守护人间亲情、生命智慧、价值观念等节日内涵。丰收的田野里,拜月、耍兔儿爷、舞火龙、燃宝塔灯等活动可能不常见了,但是我们保存着珍贵的影像与图画,我们依然记得、依然会去讨论与书写;团圆的饭桌上,五仁口味的传统月饼可能变少了,但我们却有了更多更丰富的饮食选择;行走的人群中,奔向团圆的游子一直都在,一同出游的友邻变得更多。

我们在每一个良辰美景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让交融传统的当代生活成为良辰美景。那些传统佳节中饱含着的深刻内涵永远是源头活水,而那份“举杯邀明月”的欢愉,将一直呈现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的新面孔。(晋文婧)

来源:安徽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