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2)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 1 in G Major, Op. 78 I. Vivace ma non troppo

Renaud Capuçon - Brahms: Violin Sonatas

作者:莫敏妮

隐秘而温暖的勃拉姆斯

很多人对勃拉姆斯有兴趣,对他的情史有无尽的猜想。而我几乎是对他年老时的一大把白胡子感到神秘。对男人脸上胡子的好奇,大概是每一个女子都有的吧?想起沈从文一篇洋洋洒洒的《从文物来谈谈古人的胡子问题》,他对胡子如此较真,是因为对语言学家王力《逻辑和语言》一文中关于古人胡子问题提出几点反驳。文中例举了曹操请有一部美胡子的崔琰代充见匈奴使者,自己捉刀侍卫。结果,使者称赞身旁捉刀人为英挺不凡。胡子有没有彰显男性魅力,还是跟个人气质有关啊!勃拉姆斯是被舒曼称赞为最美的金发少年的,是“德国雄鹰”。据说他直到三十岁都还没长出胡子,他的嗓音仍是不自然的高音。这或许可以窥见他对胡子的重视,或许这是一种男性的心理补偿吧。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3)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4)

与隐秘的大胡子外貌特征相比较,更难窥见的是他的内心。以勃拉姆斯静水深流的性格,他的内心简直是一大片黑深林,外界无法找到进入的渠道,惟有音乐或可以窥见。勃拉姆斯音乐有哪些特质吸引人?丰富而温暖,深入而满足。你可以增加这些形容词。然而,他的音乐是以“抽象”出名的,隐秘而温暖,抽象而升华。当时乐评界名人汉斯力克对勃拉姆斯作品的评价还算好,用“沉思、浓厚、神秘”一言蔽之。大家可记得这个名嘴怎么恶评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散发臭味,玷污人的耳朵”。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文化价值》中零零碎碎地记录了他对勃拉姆斯音乐的感悟:完整的严密性,思考的力量,势不可挡的能力以及太抽象。

说起连英国哲学家罗素都自叹不如的维特根斯坦,他可是与希特勒“结梁子”的人物。年少时酷爱艺术的维特根斯坦,一不小心与希特勒成为校友。大概财富与地位的悬殊,加上维特根斯坦最纯粹的智性激情,给来自贫穷家庭的希特勒造成困扰,以至于有人认为也许那时候就在希特勒心中种下对犹太人仇恨的种子。不过,德国反犹情绪由来已久,自马丁·路德时就存在,这些问题是无法被解释的。富可敌国的维特根斯家族沙龙,是当时不少乐队指挥、作曲家和音乐家经常去拜访的地方。希特勒在晚年就曾抱怨说:“珠宝将勃拉姆斯推到了顶点。他在沙龙里被奉为名流。”就勃拉姆斯而言,最大的沙龙就是维特根斯坦家了。

童年的勃拉姆斯

还是顺着勃拉姆斯成长的足迹去寻找,我们又怎能抗拒一窥他的童年!勃拉姆斯的母亲腿部略带残疾,且长相平庸,四十岁仍待字闺中,1830年与邻居小伙子闪婚。而这桩婚姻奇特处在于双方年龄的悬殊,女方41岁,男方24岁,闹哄哄的贫穷家庭生活就这样开始。想象一下勃拉姆斯八岁,被一些友善的妓女在膝上亲热地抱着,而他的父亲在汉堡演奏低音弦乐,母亲除了做裁缝,还开一个小店铺补贴家用。可以肯定的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勃拉姆斯具备恋母情结,并且贯穿他的整个人生。

舒曼时代的勃拉姆斯

舒曼一家1850年搬到有众多罗马风格遗址的杜塞多夫市。因为舒曼获得一个正式的职位,担任杜塞多夫市音乐总监。1853年9月30日中午,舒曼夫妇位于贝尔克大街的家里来了一位20岁的年轻男子,他叫勃拉姆斯,来自德北港口城市汉堡。美好的遇见,音乐的魅力,故事从此蔓延。可惜,仅几个月后,舒曼就住到精神病院去了。六个小孩,加上克拉拉腹中一个还没出生的孩子,一家子全乱套了。勃拉姆斯看着这一切,便也不顾得什么。江湖流传下来的故事是:时常听到勃拉姆斯轻声对一群孩子说:“玛丽、艾利雪、朱丽叶,还有路比、裴蒂南,对,还有欧凯尼菲立克,快去睡觉。妈妈今天去演出了,不在家。”接着他唱起《睡眠的精灵》:“月光洒在花儿上,花儿睡着了。你们快快睡,不然小精灵要来,他会把那金银粉,撒在你们眼皮上……”摇篮曲直击心底的柔软,若非人间大爱,怎能作出如此柔美的曲子?这首作品是最美金发少年勃拉姆斯送给舒曼与克拉拉的孩子们的。其实舒曼并没有多少时间在专业上指导他发现的这个“德国雄鹰”。而勃拉姆斯从不敢忘记知遇之恩,一辈子悉心照顾这个遭受厄运的家庭。

长达四十多年隐秘的爱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5)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6)

I. Maestoso

Emanuel Ax -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7)

II. Adagio

Emanuel Ax -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8)

III. Rondo. Allegro non troppo

Emanuel Ax - 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Op. 15

《第一钢琴协奏曲》作为勃拉姆斯的青春印记,从21岁写到26岁。我们被音乐中那穿越星河而来的温暖所撼动。作品原先是为双钢琴写的奏鸣曲,其中柔板与克拉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勃拉姆斯曾在1856年12月30日写信给克拉拉说:“我正在为你画一幅可爱的肖像,那将是柔板乐章”。而这一乐章的标题“奉主之名而来的有福之人”,据推测也是指向克拉拉;“主”则视作勃拉姆斯心目中备受尊崇的舒曼。含蓄无望的爱,很深很浓地融于当中。人们纷纷展开丰富的想象去猜测他们之间的种种可能性。而到了1875年,勃拉姆斯42岁了,人到中年的他完成献给克拉拉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前后用了漫长的20年。他把每一份自己创作的手稿,都寄给克拉拉,让克拉拉披阅与试奏,提出修改意见,或许这样才是合符传统而又能倾吐私人情感的最好途径。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9)

Piano Quartet No. 3 in C Minor, Op. 60 IV. Finale: Allegro comodo

马友友/Isaac Stern/Jaime Laredo/Emanuel Ax - Je n'aime pas le classique, mais avec Gaspard Proust j'aime bien !

最接近婚姻的一次爱情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0)

根据音乐资料,我们知道勃拉姆斯只对一位女性做出承诺,那就是他向阿嘉特.冯.西博特提出过结婚。1858年他在德国哥廷根居住时,与一位大学教授的女儿阿嘉特(Agathe)邂逅,两人情投意合,甚至到了谈婚论娶的地步。但是,作曲家情感细腻多变,而外人又难以捉摸。当时《第一钢琴协奏曲》首演后,勃拉姆斯在作品中亮出的新风格让听众难以接受,遭差评。导致他失去信心,怀疑自己,同时对未来婚姻所自带的羁绊也心存疑虑。于是写了一封冲动而不讲技巧的信,说什么“我渴望将你拥抱,但结婚是不可能的”,造成阿嘉特不得不离去。后来勃拉姆斯跟诗人魏德曼谈起这一段经历,他承认自己的钢琴协奏曲创作失败,是影响到这段恋情了。因为他担心婚后自己事业的失败会在妻子面前尴尬,而独自一个人则可以坦然应对所有的逆境。这种籍口你相信吗?但似乎这也是他一生未婚的根源,或许这就是男人的尊严?五年后,勃拉姆斯把一首《G大调六重奏》献给阿加特,曲中的第二主题就是以阿加特的名字为基本动机,不知是否可以理解为是他的歉意,还是旧情难忘?而我们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因为勃拉姆斯室内乐具有持久罕见的气质,就像所有的装饰都过时了,只有美这种严肃的装饰留下。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1)

Allegro non troppo

Luz Leskowitz - Brahms: String Sextet No.1 / No.2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2)

Scherzo. Allegro non troppo

Luz Leskowitz - Brahms: String Sextet No.1 / No.2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3)

Poco adagio (稍柔板)

Luz Leskowitz - Brahms: String Sextet No.1 / No.2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4)

Poco allegro (稍快的快板)

Luz Leskowitz - Brahms: String Sextet No.1 / No.2

维也纳的森林故事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5)

Johannes Brahms (1833-1897) and his wife, Adele Strauss (1856-1930) eating breakfast in Bad Ischl, Austria.

看到一幅温馨的勃拉姆斯旧图,是他跟一个女人在一起喝茶聊天。作为德奥古典音乐巨匠,勃拉姆斯跟女人在一起都会引起我们浪漫的猜想。简介文字“his wife”引起我相当的惊讶,勃拉姆斯有过妻子吗?竟当起考究派,剔除克拉拉与阿加特,这个女人是谁?仔细查阅才发现名叫阿德蕾·施特劳斯的女子原来是小施特劳斯的第三位夫人,这个his指的是施特劳斯。误会一场,八卦是最低成本的娱乐方式。从对周围的友谊来看,晚年的勃拉姆斯过得尚算逍遥自在的。作为维也纳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他颇孤独地与两位老佣一起生活,他们至少能取悦他。1886年,勃拉姆斯接受约阿希姆所组建的乐团邀请,写一首大提琴奏鸣曲,希望有别于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那样的沉重。勃拉姆斯来到来到山影云霞、湖水荡漾的瑞士,进入了自由与快乐的心境。这首奏鸣曲中,大提琴与钢琴旋律中流淌着温暖的夕阳光芒。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6)

Brahms' Lullaby (布拉姆斯摇篮曲)

Boston Symphony Orchestra/David Moore/Serge Koussevitzky - Brahms: Symphony No. 3, Academic Festival Overture, Brahms' Lullaby

勃拉姆斯有一种特别温暖而敏感的情怀,也许不太擅长在音乐之外把这些情感表达出来,但是面对孩子却是毫不掩盖地表现出来。他与大人相处的时候往往是急躁粗鲁不讲方式的,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时,他就像个小猫咪。在维也纳的大街上,他常常从衣服的大口袋中掏出糖果给孩子们吃。他爱孩子,1868年创作的《摇篮曲》,据说是作为阿加特第二个孩子出生的礼物,方便阿嘉特“随时随地可以用来取乐”的。当然,也有史料说这首小曲是献给法柏夫人的第二个孩子的。真正送给谁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首《摇篮曲》堪称人类最美的摇篮曲,旋律体现的倾世温柔是所有人都渴望长久拥有的,不论年龄,不论时空。

晚年自足自适的勃拉姆斯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7)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8)

火炉边的自给自足,一种安逸的温暖与舒适。这是我们听过勃拉姆斯的任何重要作品所得到的感觉。身材臃肿的他已经处于19世纪末的维也纳了,周围充满华尔兹舞曲,掼奶油,巧克力蛋糕和高雅文化。华丽艺术和惊骇的庸俗作品在这里轮番上演。勃拉姆斯看到“周围是我们的欧洲玫瑰、我们的鸢尾、我们香气逼人的大百合”时,仍念念不忘德北故乡和他梦中的人。勃拉姆斯《G大调第一小提琴奏鸣曲》(op.78)创作于1878年。末乐章旋律采用歌曲《雨之歌》,据说这是克拉拉最喜爱的作品。1896年克拉拉去世,他孤寂之中抚琴思人,悲伤的暗恋追随琴弦直到永恒。寂寞梧桐淅沥雨,点滴不尽的深愁,这正是勃拉姆斯音乐最动人处。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19)

Violin Sonata No. 1 in G Minor, Op. 78 "Regen": III. Allegro molto moderato

Marie-Annick Nicolas/Andrea Bonatta - Brahms: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简述勃拉姆斯的艺术成就(抽象的勃拉姆斯)(20)

古典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勃拉姆斯是时代的逆行者,他的音乐恪守古典主义,是浪漫主义高峰上的庄严行板。存在隐秘想象的音乐就像他的独白,是对舒曼无尽的怀念?一份对克拉拉欲说还休的爱?对阿嘉特婚约的悔意?最美好的事物都是隐不示人的。我不知,也不想知,只想感受音乐中的温暖柔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