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有多少个地方建过古都(伟大都城的历史探秘)
[话长安] 伟大都城的历史探秘(下篇)——延用·废弃·重建·遗迹
延用·废弃·重建·遗迹
汉长安城的历史
图:汉长安宫殿建筑复原图 来源:网络
四.汉长安城的延用和废弃 [23]
东汉以后,汉长安城继续由三国魏、西晋(愍帝),十六国中的前赵、前秦、后秦,北朝西魏、北周等延用作为都城,直至隋初。
三国时期,长安城作为魏国五都之一,是经营西部边防的重要城市,军事地位非常重要。
魏明帝曹叡、魏元帝曹奂都曾巡幸长安。关中的农业也得到恢复,魏明帝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曾转运长安粟五百万斛到京师洛阳。
西晋时期,长安城仍然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地位。所以,张方才劫持晋惠帝到长安(公元304年~306年),晋末永嘉之乱后愍帝也曾都居长安(公元313年~316年)。
三国、西晋时期的长安城虽时有营建,但限于实际需要和国力,应以修葺旧宫为主,西汉长安城的旧有布局应基本未变。
图:国殇(第二稿) 作者:王可伟
十六国和北朝时期,长安仍然是各政权争夺的战略中心,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都先后在长安建都。
前赵(公元304年~329年)时仍有长乐、未央的宫名,但前赵长安城内的东、西二宫实际上是新立的宫殿,汉未央宫此时已成故址。
史载后赵时期(公元319年~350年)石虎曾“发雍、洛、秦、并州十六万人城长安未央宫”[24],也没有得到考古工作的证实。表明石虎所营建的宫殿并不在汉宫旧址,仅是借用其名称。而前赵的东、西二宫应该一直延用到了隋初 [25]。
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604年)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六月,文帝下诏,认为汉长安城旧宫室过于狭小和破败,命高颎、刘龙、贺娄子干、高龙叉等创建新都 [26]。
高颎
宇文恺
高颎被任命为营新都大监,宇文恺(公元555年~612年)为营新都副监。高颎只起到一个总体监督的作用,具体建设计划都是由宇文恺制定的 [27]。
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新都建成,三月正式迁都。而这座新的都城被命名为“大兴”。
延用了近800年的汉长安城从此被废弃。
[23].本节三国、西晋、十六国和北朝时期的内容据刘振东论文《西汉长安城的沿革与形制布局的变化》中的有关部分写成。刘文原刊于《汉代考古与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06年),后收录于《汉长安城遗址研究》(科学出版社,2006年)一书中。
[24].《晋书·石季龙上》。
[25].2003年4~5月,在汉长安城东北部的考古勘探中发现宣平门大街、洛城门大街围成的区域内有两个东西并列的小城遗址,即被认为是前赵延用至隋初的长安宫城遗址。
[26].《隋书·帝纪第一》:“(开皇二年)六月……,诏曰:‘……此城从汉,凋残日久,屡为战场,旧经丧乱。今之宫室,事近权宜。……龙首山川原秀丽,卉物滋阜,卜食相土,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仍诏左仆射高颎、将作大匠刘龙、巨鹿郡公贺娄子干、太府少卿高龙叉等创造新都。”
[27].《隋书·列传第三十三》:“及迁都,上以恺有巧思,诏领营新都副监。高颎虽总大纲,凡所规画,皆出于恺。”
五.唐朝时期的汉长安城未央宫
隋(公元581年~618年)统一中国后,很快就被唐(公元618年~907年)取代。
唐朝时期,汉长安城位于皇家禁苑内,唐朝皇帝经常出游至此。此时汉城大部应已荒废,而汉未央宫内则可能还有一些建筑,宫墙上也有城楼。
唐代宗·李豫
唐代宗时期,神策军入驻禁苑,汉未央宫故址中应该也有驻军。到了唐武宗时期,则对未央宫作了一次大规模的重建,并命裴素写成《重修汉未央宫记》[28] 一文以志之。
唐武宗·李瀍
唐武宗李瀍 [29](公元814年~846年)会昌元年(公元841年),武宗出游禁苑,见汉宫遗迹而有了重建汉未央宫的设想。
于是召神策军左护军中尉志宏负责营建,“凡殿宇成构,总三百四十九间”[30]。武宗命名正殿为通光殿,其东为韶芳亭,其西为凝思亭,宫门上题名“未央宫”[31]。
从《重修汉未央宫记》中“欲崇其颓基,建斯余构”,“自汉元年乙未岁至圣唐会昌元年之辛酉,凡一千四十有七年矣,其倾颓毁圮,悠然邈然,竟无有存之者”等句可知,重修前的汉未央宫,已经是一片废墟了。
唐武宗对未央宫的重建,大约也是历史上对未央宫的最后一次修葺。未央宫最终在晚唐的频繁战乱中彻底成为历史陈迹。
[28].裴素《重修汉未央宫记》见《全唐文》卷七百六十四。
[29].唐武宗去世前改名为李炎。
[30].《重修汉未央宫记》。
[31].《重修汉未央宫记》:“上从容言曰:‘吾今建是殿,且锡之以嘉名。其殿曰通光,其东曰韶芳亭,其西曰凝思亭,乃立皋门曰端门,其应门题曰未央宫。’”
六.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和保护
图: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来源:网络
图: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 来源:网络
唐代以后,中国政治中心东移,昔日的汉、唐长安故都也不再有复建重兴的机会。宫室倾颓,城池渐平,汉唐的故城宫苑内逐渐被村夫野老开垦为良田;倚靠着城垣殿基,也兴起几处聚落村庄。
在时间中褪去风华的伟大城市又重回普通乡野的面貌,昔日的崇楼高观、飞阁广厦只余下几处土堆供好古之人凭吊,并留下许多相关的记载。
图:汉长安未央宫图 来源:《关中胜迹图志》
古人有关汉长安城的著述,早在东汉时期已有辛氏撰《三秦记》、赵歧撰《三辅决录》等。但古籍散佚,北宋以前的著述,除了《西京杂记》[32] 和《三辅黄图》[33] 以外,其余的我们今天都已见不到全书或全文了。
《西京杂记》主要记载西汉杂史和遗闻轶事。《三辅黄图》是第一部以汉长安城为对象、带有历史地理考据性质的专著。
后来的《长安志》、《雍录》、《玉海》、《类编长安志》、《历代宅京记》、《读史方舆纪要》、《关中胜迹图志》[34] 等书中,也有很多关于汉长安城的资料。
明、清学者还从各类古籍中汇集整理了已失传的《三秦记》、《三辅决录》、《关中记》、《三辅故事》、《三辅旧事》[35] 等的佚文。
总体上,清代及以前的研究,主要以历史文献的考据辩难为主,较少实地考察,更谈不上以考古发掘来做实证研究了。
[32].一般认为《西京杂记》的作者是东晋葛洪。
[33].关于《三辅黄图》的成书时间,陈直认为,古籍中引用《三辅黄图》最早见于三国曹魏时如淳为《汉书》所作之注,因此定其原书成于东汉末曹魏初期;又据今本《三辅黄图》内容,认为今本形成于中唐以后。详见陈直著《〈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序言。
[34].《长安志》,宋敏求(北宋)撰;《雍录》,程大昌(南宋)撰;《玉海》,王应麟(南宋)撰;《类编长安志》,骆天骧(元)撰;《历代宅京记》,顾炎武(清)撰;《读史方舆纪要》,顾祖禹(清)撰;《关中胜迹图志》,毕沅(清)撰。
[35].《三秦记》,辛氏(东汉)撰;《三辅决录》,赵歧(东汉)撰;《关中记》,潘岳(晋)撰;《三辅故事》,撰者佚名,晋;《三辅旧事》,撰者佚名,约唐初。
足立喜六
第一个以现代历史学和考古学的视野、方法来调查、研究汉、唐长安史迹的,是日本人足立喜六。
1906~1910年间,足立喜六利用在陕西高等学堂任教之闲暇,实地考察了西安附近的历史遗迹,回国后又经过二十多年深入研究,于1933年出版了《长安史迹研究》一书。此书至今仍是研究汉、唐史迹的重要资料。
图:《长安史迹研究》封面 作者:足立喜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从1956年开始,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研究和保护工作逐步全面展开。
汉长安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36]:
1956~1962年,中国科学院汉长安城工作队(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进驻汉长安城遗址,开始全面勘察。
究明城墙范围,并对霸城门遗址、西安门遗址、直城门遗址和宣平门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对南郊礼制建筑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发掘;初步勘探了汉长安城遗址主要道路的形制及长乐宫、未央宫、桂宫及城西建章宫遗址的范围。
图:霸城门遗址 来源:网络
图:西安门遗址高空图 来源:西部网
1975~1979年,勘探发掘了武库遗址。1978年春季发掘了长乐宫第一号建筑遗址。
图:未央宫前殿遗址 来源:网络
图:椒房殿遗址 来源:西部网
图:中央官署遗址 来源:西部网
图:少府建筑遗址 来源:西部网
图:汉长安城西南角 来源:西部网
图:未央宫西宫墙遗址 来源:西部网
1980~1989年,勘探发掘了未央宫遗址。基本究明未央宫的范围和布局形制,先后发掘了未央宫前殿遗址、第二号建筑遗址(椒房殿遗址)、第三号建筑遗址(中央官署遗址)、第四号建筑遗址(少府建筑遗址)和第五号建筑遗址(西南角楼遗址),其间还试掘了未央宫宫墙、北宫门、东宫门、作室门遗址等。
在未央宫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的同时,还对长乐宫遗址、东市与西市遗址、城内手工业作坊遗址、高庙遗址、横桥遗址、横门遗址、建章宫双凤阀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勘探与试掘。
1990~1992年,主要进行了西市遗址 [37] 的考古工作。在西市遗址范围内发掘了21座烧造陶俑的官窑,以及铸币遗址与冶铸遗址。1991年在汉长安城遗址西北部发掘了民营陶窑群。
1993~1995年,进行了北宫遗址的考古工作。究明了北宫遗址的位置,发掘了北宫南部烧造砖瓦的官窑遗址群。
1996~2001年,勘探发掘了桂宫遗址。1996年开始全面勘探桂宫遗址,并对桂宫一号建筑遗址进行了试掘。
1997年10月14日,经国务院特别许可,国家文物局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日本奈良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合作考古发掘汉长安城桂宫遗址的项目,合组中日联合考古队,开展为期4年的汉长安城桂宫遗址的考古发掘。
中日联合考古队先后对桂宫第二号建筑遗址A区和B区、第三号建筑遗址、第四号建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2000~2005年,主要勘探发掘了长乐宫遗址。先后发掘了长乐宫地下排水设施遗址、第二、四、五、六号建筑遗址,试掘了第三号建筑遗址。与此同时,又对汉长安城遗址中的十六国与北朝时期相关都城之宫城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
图:直城门南门道排水管道 来源:西部网
2008年,对直城门遗址、西安门遗址做保护前二次清理发掘。发现直城门南、北门道下的大型子母砖券顶排水管道。试掘了直城门大街和安门大街遗址。对昆明池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和试掘。
半个多世纪的考古工作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为文献校雠、汉代地理、汉长安城形制、汉代建筑复原、汉代社会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考古工作推进的同时,汉长安城遗址的保护工作也在稳步进行:
1952年,西安市编制《西安城市总体规划(1953~1972)》。规划中将陇海铁路以北包括汉长安城遗址在内的区域确定为文物大遗址保护区。后来的历次西安城市总体规划都延续了重视大遗址保护的思路,严格控制城市建设向遗址区的蔓延。
1956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汉长安城遗址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国务院公布汉长安城遗址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化大革命”期间,西安市的各大遗址都程度不同地被破坏。汉长安城遗址虽没有遭到大规模破坏,但也未能完全幸免。
1994年,西安市人民政府组织成立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为科级事业单位。同年,汉长安城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995年,陕西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公布实施了《西安市周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和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条例》。
图:天禄阁遗址 来源:西部网
图:汉长安城城墙东南角遗址鸟瞰 来源:网络
图:石渠阁遗址 来源:凤凰陕西网
1995~2003年,先后对汉长安城南城墙遗址邓六路口段,厨城门遗址,城墙东北角、西北角、东南角,建章宫双凤阙遗址,未央宫天禄阁、石渠阁遗址,未央宫夯土台遗址等地面遗存实施了保护工程。
2005年以来,国家加大对大遗址保护的资金投入,汉长安城遗址被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一百处大遗址保护名单。先后又实施了西安门遗址,霸城门遗址,长乐宫第二、三、四号建筑遗址,未央宫前殿遗址,城墙东南角遗址,未央宫汉代道路遗址等多项遗址保护工程。
图:未央宫前殿高空全景图 来源:西部网
图:直城门高空全景图 来源:西部网
2006年,中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联合提出“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汉长安城的未央宫遗址、直城门遗址等列入申遗名单。
2008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为加强遗址保护管理,将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升格为县处级。
2010年,《汉长安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9~2025)》由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同年,汉长安城遗址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2011年,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建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
2012年,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正式成立。
2013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正式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文本送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3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派专家组到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做申遗考察评估。同月,未央宫遗址保护展示区一期工程完工,并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2014年6月,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直城门遗址作为其中的组成内容,跻身世界文化遗产行列。
[36].详见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考古.2006年第10期)一文。
[37].对于此遗址是否为西市遗址,学界尚存一定争议。
参考文献:
[1]《史记》,司马迁(西汉)著。
[2]《汉书》,班固(东汉)著。
[3]《晋书》,房玄龄等(唐)编撰。
[4]《隋书》,魏征等(唐)编撰。
[5]《重修汉未央宫记》,裴素(唐)著。
[6]《旧唐书》,刘昫等编撰。
[7]《新唐书》,宋祁、欧阳修(北宋)等编撰。
[8]《三辅黄图》,著者佚名。
[9]《资治通鉴》,司马光(北宋)编撰。
[10]《雍录》,程大昌(南宋)编撰。
[11]《玉海》,王应麟(南宋)编撰。
[12]陈直.三辅黄图校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5月,第一版。
[13]李毓芳.汉长安城未央宫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文博.1995年第3期。
[14](日)足立喜六著.王双怀,淡懿诚,贾云译.长安史迹研究.三秦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15]长安史迹丛刊(10册).三秦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16]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考古的回顾与瞻望——纪念汉长安城考古半个世纪.考古.2006年第10期。
[17]刘振东.西汉长安城的沿革与形制布局的变化.汉长安城遗址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工作队、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编.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18]汉宫九村寨.西安(未央)汉长安城文化遗产研究会、西安市未央区文物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办、西安市未央区城改办编.编辑单位自印.2014年。
注:未标注出处的图片均来源网络,侵删。
/ 往期精选 /
[话长安]栏目:
[聊市井]栏目:
[论场所]栏目:
投稿栏目:
[设计家微坛](业内方家):
[青春档随笔](中小学生):
[坊间杂事记](文艺市民):
投稿邮箱:sveee@foxmail.com
欢迎投稿,有神秘定制礼物哟!
木作出品
[话长安]
作 者
王代赟
编 辑
东昆鹏
2016.11.14
(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本平台)
欢迎点击下方“评论”参与讨论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历史文章
内容征集
你好,西安城志的朋友们!
首先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为了让更多优质的、有意思的主题和内容呈现在大家面前,特此邀请各位向我们推荐您所感兴趣的社会问题或热点话题,希望通过共同的努力令“西安城志”更加贴近大家的生活,挖掘西安本地的场所精神,发出有态度的声音!感谢您的支持!
西安城志团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