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和黄城区是一个地方吗(正说黄岛17)

前文用了16篇分别介绍了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之初的黄岛的历史沿革,简要介绍了当时黄岛区三个人民公社各自然村的来历以及当时的经济社会状态。本期分两期简要说明下当时黄岛区的概况。


黄岛和黄城区是一个地方吗(正说黄岛17)(1)

1982年黄岛区地图

青岛市黄岛区概况

青岛市黄岛区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南口西岸。东与青岛市内五区隔海相望,南濒黄海,北、西皆与胶南县接壤。东西直线距离2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20公里。总面积为152平方公里。共辖三处公社,119个生产大队,148个自然村。至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核有居民197553户,81,824口人。除少数回、满、苗等七个民族外,其余皆为汉族。因处沿海基本以农为主,以渔为副。区驻地设黄岛,故以岛得名。

自然环境:黄岛区是由四面环水的黄岛公社,背山面海的辛安公社和呈工字形半岛的薛家岛公社三部分组成。整个地形呈西高东低之势。西部为小珠山脉,最高处主峰海拔724.9米,向东、向北延伸,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仅有名称的大小山头42座,海拔均在100米至400米之间,不足百米的岭则遍布各处。除辛安公社东部近海处有小部分平均海拔三米的冲积平原外,其他均属丘陵山地。

由于境内山海相接,故无大河。目前,较大的河流,只有辛安前河、辛安后河和台头前河等五条。据民国二十年版《增修胶志》载:“错水齐乘云,出小珠山,东入海。今按小珠山北大沟出一水,旧志谓之石梁河即是水也。东北流五里经老柴山西,又东流经都朵山东,又西北经老君塔西,又西北至石梁村西……又东北入海”。今查,古之错水,即发源于小珠山大沟,流经独垛子、刘家庄、西阿陀北崖,注入小珠山水库的一条季节河,其名已不复存在。又载:“新安河,源于老君塔山东流六里至牛脐山西,又南流四里至松朵山东,又东南二里,东转十里至新安集前,又东南十里入海”。今查,此河即辛安前河,但其发源地却不在老君塔山,而在小珠山北的石庙子山,流经赵家河村南至辛安集前,东入海,为本区最大河流。

辛安后河发源于老君塔山东窝洛子村西沟,经窝洛子村、殷家河原址村西、陈家庄村西、辛安村后、于李家沟子村东,汇入镰湾河,南入海。南辛安前河亦即下庄河,发源于小珠山东,流经上庄、南北下庄、西南辛安村前、东小庄村前、台头村前、港头威村前,东入海全部河流总长34公里,流域面积154.6平方公里,皆为时令河。由于汛期水流湍急,水土流失严重。解后,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群众战天斗地,改造自然后起了小珠山水库、青石湾水库、殷家河水库、窝洛子水库、丁家河水库等中小型水库11处,塘坝48座,大口井141眼,总蓄水量710万立方米,修配套干渠7万米,打机井73眼,有效灌溉面积3.5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6.05%,稳产高产由2.3万亩。

黄岛区地处沿海,其海岸线蜿蜒曲折,全长达102.58公里。共有黄岛、竹岔岛、赶岛、小赶岛、牛岛、脱岛、大石岛、连三岛八个岛屿。最大黄岛,总面积5.33平方公里北南向,长4.3公里,最小宽度0.8公里,最大宽度2.1公里,呈两头宽中间窄的蜂腰状;岛内除区政府驻地外,尚有胜利油田末站油库一处,年装运量1.000万吨的原油输出码头一处25万吨的黄岛发电厂一处,以及青岛海运局船厂等较大型企业。

竹岛在黄海中,西距薛家岛公社陆地3里,四面环海,惊涛拍岸,面积05平公里,与岛,三岛退潮后相通岛内有渔村一个,以盛产海参鲍鱼而名扬遐迩。唐岛湾内的牛岛,土地肥沃,历史上便是理想的牧场,今已大部开成农田。此外,还有四个较大海湾,位于黄岛南海岸的黄岛前湾,无风无浪,不淤不冻,实为天然良港,现已筑有黄岛港码头,造船厂码头、电厂码头。位于薛家岛公社北岸的薛家岛湾,亦筑有通往青岛的客货运码头。小岔湾位于薛家岛湾东,湾内有海洋渔业公司油库码头一个。石雀湾则位于薛家岛公社南海岸。还有唐岛湾,位于黄岛区与胶南县之间,亦是渔船停泊之佳地。

本区属湿润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温度-1.5℃,八月份气温最高,平均温度25.5℃,总积温全年计4326.4C,年无霜期平均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750.7公厘左右,但不平均,多集中在6-9月份。多东南风,多雾,春季常因大风大雾而影响海上渔业生产及运输。总之,冬春少雨多风,夏秋雨量集中,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全年日照时数2543.1小时,五月份最多,日照时数247小时,二月份最少,日照时数186小时,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土壤,本区主要分棕壤土类和潮土类。棕壤土类又分三大亚类,山岭上部是棕壤性土,计50,835.91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8.2%,全部棕壤土类的39.1%,丘陵中下部坡地上分布着棕壤土,计61,820.9亩,占可利用面积的29.2%,全部棕壤土类的34.2%。沿河两岸和河流入海处的低平地为潮棕壤土,计8,284.2亩,占可利用面积的4.6%,此类土壤保水保肥性好适耕性强,多为稳产高产田。潮土土类,又分两个亚土类,河流下游两岸分布着潮土亚类计5,746.85亩,占可利用面积的3.2%,滨海低洼处分布着盐化潮土亚类,计13,692.6亩,占可利用面积的7.6%。

经济概况:全区土地总面积22.8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7,734.5亩。粮田面积55,486亩平原地19,481.5亩,丘陵地56,763亩,涝洼地900亩,沙窝地590亩。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34.09%。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地瓜。1982年小麦播种面积42.051亩,因干旱减产,亩产只有173斤。正常年景,最高单产332斤,玉米播种面积18,169亩,单产888斤,地瓜播种面积28,521亩,单产684斤,全区粮食平均亩产803斤。经济作物以花生为主,种植面积17,463亩,亦因干旱亩产只有197斤,其历史最高产量为279斤。全区农业总产值3513万元。

渔业生产条件较好,区有捕捞公司、薛家岛和黄岛两处公社,均有半渔半农的生产大队。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6,749吨,其中捕捞产品4135吨,养殖产品2,344吨。机动渔船拥有量145艘,非机动渔船382艘,全部渔业动力机械共计6,389马力。另外,水产公司还有200吨冷藏厂一座,薛家岛公社建有200吨冷藏厂一座。近几年,水产养殖亦有较大发展。定为青岛市珍贵海产品基地的薛家岛公社竹岔岛大队,建有海参、鲍角、扇贝育苗场。三个公社均建有不同规模的养虾场。全区最大养殖种类是海带,养殖面积达2110亩。全区共有滩涂面积12,309亩,盛产各种贝类,年收获量235吨。

全区实有林地44,224亩,其中用材林12,956亩,经济林2.868亩,防护林1.633亩,其他林26,767亩,多为马尾松、刺槐、杨树、泡桐、柳树等果园面积4.443亩,年产干鲜果品142万斤,主要有苹果、梨、葡萄、桃、山楂等。大面积山地,为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等,家兔亦有相当发展,特别是水貂饲养,现已成近海大队的主要副业生产,全年出售貂皮39,964张,仅此一项,全年可收入利润达200余万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