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袋低温烫伤水泡不弄破可以吗(冬天使用热水袋当心)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喻文龙 记者 江跃中)春节期间,家住静安区彭浦新村的刘老伯有点郁闷,大伙都在欢天喜地过大年,他却要往医院急诊跑。因为天气寒冷,刘老伯请老伴灌了个热水袋,晚上睡觉一不小心腿被烫伤了。开始,老人发现腿上的皮肤只是有些红肿觉得没大碍,加上大过年的也不太想去医院,就抹上酱油涂点牙膏,用土办法简单作了处理。没想到过了2天,小腿部被烫出的水泡开始发生溃烂,不得不找到了附近的静安区市北医院老年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金立请求帮助处置。

热水袋低温烫伤水泡不弄破可以吗(冬天使用热水袋当心)(1)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水温不高为什么还会烫伤?

“我没有觉得烫,怎么也会烫伤了呢?”针对刘老伯的不惑,金立主任介绍,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持续不断的和皮肤接触,70℃持续1分钟、60℃持续5分钟以上,都可以引起烫伤,这种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所引起的烫伤,叫低温烫伤。

当人体局部长时间与高于45度的温度接触时,由于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了与该温度的接触,就不会引起痛觉的感应,痛觉是人体的重要保护机制。像刘老伯这样的老年人,神经末梢感觉相对迟钝,特别是一些患有糖尿病足、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老年人,即使热水袋过热,老人也不会感觉到烫。刘老伯患有糖尿病足,就是一整个晚上持续接触高于体温的热水袋,逐渐适应了温度产生了麻痹,被烫伤了也没觉得明显的疼痛。

哪三种人须特别提防?

今年春节冰点天气来袭,电热毯、热水袋、暖宝宝、USB接口等取暖设备轻巧,携带方便,取暖效果好,再度受到人们追捧。被低温烫伤的人,一般是晚上睡觉不易苏醒的人和感觉迟钝的人,以致发生烫伤还不自觉,不少烫伤到了很严重的程度才被发现。低温烫伤主要是老年人居多。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皮肤张力、感觉功能、对外保护作用、对周围环境温度调节功能差。因此,老年人对低温刺激反应慢,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易导致烫伤。尤其是合并有糖尿病、脉管炎或中风后遗症以及长期卧床者。这类人群神经末梢感觉不灵敏,对寒冷的抵抗力均较差,使用取暖物品较频繁,是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另外自主性不强的婴幼儿表达能力欠佳,如家长未能细心照顾则很容易导致低温烫伤。

金立主任说,除了老人和婴幼儿外,还有平时会酗酒酣睡人士,这“三种人”自身感觉最不明显,表述也未必准确及时,比较容易引起低温烫伤,特别要提防。

热水袋低温烫伤水泡不弄破可以吗(冬天使用热水袋当心)(2)

图说:市北医院老年康复医学科医护人员正在为老年病人治疗。施贝轩 摄

低温烫伤后该怎么办?

金立解释,低温烫伤和日常生活中的开水、热油、明火引起的高温烫伤不同,创伤面的痛感不是特别的明显。初期在皮肤的表层出现小水泡,呈现带血的红色。进一步发展皮肤表层的水泡下方淤血层消失,出现苍白色的基底层,并且皮肤的痛觉基本丧失或者变为迟钝。打个形象的比喻,这个时候皮下组织可能已经被焗熟,就像烤红薯一样,长时间低温烘烤,表面不黑不焦,而里面已经熟透了。低温烫伤这一临床特点极易造成误诊误判,将烫伤程度判定为轻度或中度烫伤,而实际损伤程度已达深中度甚至重度烫伤,会导致救治的延误。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但创面深严重者甚至会造成深部组织坏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没有办法愈合,低温烫伤是不会自愈的。

金立主任温馨提醒市民:低温烫伤后,如果只是皮肤发红,没有出现水泡,应立即远离热源,冷水冲洗烫伤部位或局部冰敷;如已出现水泡,切记不要挤破,完整的水泡可以预防再次感染,水泡也会自行吸收,可涂抹磺胺嘧啶银乳膏、京万红软膏、烧伤膏等药品,暴露伤口不可包扎。千万不能用土办法治疗,如牙膏或酱油涂抹烫伤处,容易造成烫伤处感染,反而延误诊治,应急处理后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