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

提到负荆请罪,脑海里马上就可以浮现两个名字。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而且还被写进教材,成为极具教育意义的珍贵材料。

但是对于历史,很难有人可以做到全面了解,更多记住的是像负荆请罪这种流传千古的故事。要是问到故事中两个主角的结局,估计有很多人只能噤声了。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

他们俩的结局完全配不上最初轰轰烈烈的开场,那么廉颇和蔺相如到底是以什么形式去作为生命的结束,才会让后人读来,感叹不已?

曾一时出头,最终壮志难酬

再能干的臣子,若没有一个贤明的君主,也很难在朝廷上崭露头角。廉颇和蔺相如是幸运的,当时赵惠王慧眼识珠,一下子就看出了二人的实力并加以重用。

一开始,廉颇和蔺相如二人的关系很是平淡,不过是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毕竟一个是文臣,一个是武将,政事交集并不多。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2)

自古文臣武将都是水火不容,针锋相对的存在。在武将眼中,他们自己的取得功名需要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而文官纸上谈兵就可以轻而易举就得到高官厚禄。

同样,在文臣眼中,武将个个是没文化的糙汉子。廉颇和蔺相如也是对立的存在,不过这两个人刚开始关系还算融洽。直到“完璧归赵”发生后,一切才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

完璧归赵事件算间接推动了“负荆请罪”的发生,蔺相如和廉颇打开心扉,二人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政治伙伴。他们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赵国很快发展起来。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3)

同时这对搭档赵国也是声名鹊起,备受夸赞。要是一切可以井然有序的进行,廉颇和蔺相如一定可以大展才华,实现壮大赵国,安定社会的远大抱负。

可是朝堂上风云莫测,一朝君主一朝臣。新君上位后,作为老臣的廉颇和蔺相如该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问题。

重用老臣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一个不慎,就有可能造成臣子专政的局面。还不如提拔自己人,先坐稳王位。于是在老臣和心腹之间,新上任的赵孝成王选择了后者。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4)

既然如此,那么廉颇和蔺相如势必受到打压,首当其冲的就是天天要上朝的蔺相如。原本蔺相如呈上去的折子都会被认真对待,结果现在一本接一本的奏书递上去,就像是石沉大海了一样。

而这仅仅是赵孝成王对付蔺相如的第一步,他还在朝中引进一大批自己的心腹。这些人全是一个鼻孔出气的,当蔺相如提出自己的见解时,无论对错,立刻就群起而攻之。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5)

这时候赵孝成王就顺着自己的心腹,把蔺相如痛批一顿。廉颇同蔺相如是多年好友,见此性格直来直去的廉颇就忍不住站出来为好友说话。

毕竟廉颇是深知蔺相如是一心为国为民的,不然他当年也不会负荆请罪。一个能说出:“秦王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今两虎共斗,气势不惧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种有格局话的人,怎么可以被人泼脏水。

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人家是有赵孝成王撑腰的,廉颇强出头,只有和蔺相如一起挨骂的份。很长一段时间,廉颇和蔺相如可以说是毫无政绩。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6)

两个心系国家的人,一身本事无处施展,难免内心苦闷。性格豁达的廉颇还好,一壶酒下去烦恼也就随之而去。但蔺相如满腹诗书,自然要多愁善感些,夜里总是辗转难眠。

一来二去,蔺相如身体大不如前。面对朝堂上的攻击也表现的有心无力了,渐渐地就很少去上朝了。有时候廉颇前来探望,蔺相如只是感叹:“你我二人之抱负,恐难实现矣。”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7)

对此,廉颇也是无可奈何。他们二人都是一心忠于赵国的,就算赵孝成王对他们不仁,他们也绝不可能对赵王不义,壮志难酬似乎已成为廉颇和蔺相如不可破的局。

与蔺相如相比,廉颇的情况要好一些。他虽然受到排挤,但兵权仍在。不过很快,廉颇的逆境就来了。赵孝成王又会用什么手段对付廉颇呢?

一心事主,可惜人心不古

说实话,赵孝成王的猜忌完全配不上廉颇绝对的忠诚。但是人心往往就是这样,对于自己有威胁的人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排挤。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8)

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是失败的,败给了人心。倘若赵孝成王可以少一点猜忌,这两个人的政见和兵法被采用,于赵国也是一件幸事。

可惜赵孝成王一点也玩国家层面考虑,一心想拔掉廉颇这可眼中钉,因此赵国的军事就懈怠了。而秦国则是利用这段时间,大力扩充军队。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9)

故在长平之战的开局,廉颇出师不利,没能一举拿下敌人。赵孝成王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乘机让年轻的赵括取代了廉颇的位置,历史有一个词是专门用来形容赵括的,那就是纸上谈兵。

赵括的父亲是用兵高手,赵括自小研习父亲的书籍,面对战争可以侃侃而谈,却没有半点经验。尚在病中的蔺相如知道后,预感大事不妙,可能赵国的浩劫就要到了。

他加急上书,劝赵孝成王说。廉颇实力超群,有他在才可保赵国无虞。若贸然将廉颇排斥在外,敌国会乘这个机会,大肆打压赵国,并指出:“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何变也。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0)

可是赵孝成王依旧一意孤行,把长平之战的主将换成了赵括。结果不出所料,长城之战大败,赵军四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赵国因此元气大伤。

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不禁潸然泪下。他痛心,自己对赵孝成王提出最忠诚的建议,依旧没有被采纳。蔺相如甚至认为,自己对赵国而言,将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病床上的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1)

蔺相如当初的话一句句在变成现实,而他也迎来了自己最终的结局,在史书上再也没有出现有关他的大事。明确知道的是,长平之战失败后,蔺相如一生心血覆灭,整日郁郁寡欢。

很快蔺相如病重,虽然一心挂念朝政,却没有余力去处理国家的事。赵孝成王终于认识的自己的错误,开始懊悔当初莽撞,可是开弓没有回头箭,赵国进入颓废期。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2)

不久之后,蔺相如一命归西,一代奇才就这样草草收场。廉颇失去了至交好友,可毕竟廉颇久经沙场,身子硬朗,还能翻身的机会,那么接下来,在廉颇身上还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使者受贿,廉颇失去机会

赵孝成王还算一个心怀国家的君主,长平之战后,他一心恢复赵国实力。并且重新启用廉颇,不怕来自外界的非议。当然廉颇也是不计前嫌,再一次担任起了保卫赵国安全的重任。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3)

廉颇一生东征西战,眼界宽广,遇见什么棘手的事情,都能随机应变。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有这个老将镇压大军,其他国家对付赵国就的三思而行,这个赵国赢来喘息的机会,国家得以恢复生机。

经过几年的磨合,赵孝成王也看到了廉颇为国为民的真心,最初的疑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绝对的信任。赵国稳步发展,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回到最强盛局面。

不过只要赵孝成王继续励精图治,再加上廉颇这个强将,抵御外敌也有了保障。赵国再次回到巅峰,指日可待。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4)

不过天不遂人愿,不管当下做了多精密的安排,最终也抵不过一句造化弄人。赵孝成王并没有坚持到赵国完全成长起来,就轰然离世了。他的儿子赵悼襄王,完整继承了父亲的习性。

赵悼襄王一坐上王位,立刻相方设法地排挤廉颇。这一下子,廉颇的脾气也上来了,他决定要先发制人。

于是他主动发兵,并大获全胜,事后廉颇投奔了魏国。不过赵国是廉颇的故乡,他日日想着,赵悼襄王什么时候来请他回去。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5)

之后赵国又停滞不前,赵悼襄王自然也想起了。赵国时期人才流动是很正常的,况且赵国是廉颇效忠了一辈子的国家,只要赵悼襄王肯放下身段,廉颇一定会继续为赵国效命。

想到这里,赵悼襄王赶紧派使者去魏国请廉颇回来任职。坏就坏在这里,派去的使者被廉颇的死对头郭开收买了。

使者只是去廉颇住处走了个过场,然后一个劲在赵悼襄王面前说廉颇的坏话。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6)

原本廉颇身体健康,神采奕奕,结果到使者嘴里就变成了年老昏庸,生活不能自理。赵悼襄王听完使者的话,感叹一声为时已晚,然后果断放弃了重新启用廉颇的想法。

可怜廉颇见完使者后,认为赵王还是看重他的能力,准备回去大展身手。结果盼来盼去,就是等不到使者再次来访,他才后知后觉,回赵国是无望了。

自此,廉颇也和当初的蔺相如一般,终日不思茶饭,身体渐渐差了。后来,廉颇又被人送到楚国。铁马冰河之志,热血澎湃之忱,廉颇长眠在楚国的首都。廉颇的一生就此落下帷幕,同蔺相如一样让人惋惜。

廉颇请罪对蔺相如说了什么(世人皆知负荆请罪)(17)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有才华的人,只要给他们舞台,总会发光发热。只是上天总是会给聪明的人更多的磨难,他们再仕途坎坷,但也尽了全力,在史书上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在战乱时代,他们还能坚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已经足够令人钦佩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