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中还存在的古汉语文字(逐步消失的老四川方言和方言中一些)
作为四川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情况:由于普通话的全面推广,四川方言总体呈现出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
首先表现为,青少年一代,已有不少人部分或全部使用普通话;
其次表现为,城市人口中,已有一些人部分或全部使用普通话;
再次表现为,前面提到的这两类人即便说四川话时,所使用的方言与传统的四川方言也已明显发生变异。
四川方言中生僻、土俗字词和语言的逐步舍弃
前面提到的人群,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逐步舍弃了方言中过于生僻、土俗的字词和语言,并将部分方音较重的字,改用与普通话接近的读音来说或读。
比如,传统四川川方言中用「η」作声母的那些字,不少的年轻人和城里人都舍弃了原有读音,像「我」不读「ηo」而读「wo」,「爱」不读「ηai」而读「ai」,「安」不读「ηan」而读「an」,「欧」不读「ηou」而读「ou」,等等。
补充介绍四川方言中普通话没有的声母:额声母ng〔η〕、泥声母gn〔ȵ〕
额声母ng〔η〕、泥声母gn〔ȵ〕四川话比普通话多出的两个声母。其中额声母ng〔η〕川渝都用,泥声母gn〔ȵ〕主要是四川除了川东以外的地方还在保留使用。
额声母ng〔η〕的代表字:「我」读「ηo」,樱桃读「ηen ter」
普通话零声母的字,四川话大部分(语气词除外)会加上ng声母,如o,e,an,ai,ao,ou等普通话零声母的字都要加上。个别是变音如“我”。
泥声母gn〔ȵ〕的代表字:你(ȵi3)、鸟(ȵao3)、捏(ȵie2)、牛(ȵiu2)等。
四川话大部分地区“n/l”不分,但是保留有泥母的 川西片区、川中片区(其他地方不了解),如果是泥声母能相拼的韵母,那声母基本上就是普通话的“n”声母而不是“l”声母。例如“牛”。还有一个最典型的字就是“嗲”,普通话音dia,保留有泥母的四川话发音为〔ȵia〕,例句:成都妹儿说话嗲〔ȵia〕声嗲〔ȵia〕气。
再如,将四川方言中用声母[j、q、x」与韵母「u](乌)拼成的字,全部读成与韵母「ǖ」(鱼)拼成的音,如「局长」「菊花」「歌曲」「冤屈」「继续」「旭日」等,都读「鱼」韵。
除此之外,传统四川方言中类似将「六」读成「lu」、「俗」读成「xu」(乌韵),将「藏」(cang)读成「qiang」,将「足」读成「ju」(乌韵)等例子很多。而年轻一代和不少的城里人,基本都舍弃了原有的读音,改读(说)普通话的声韵。
简单介绍一些说得多、写得少的四川方言生僻字
摲:用手拍打、抽打,或被风吹打。如「摲你两耳矢」;民歌中有「杨柳就怕风来摲,情哥就怕病来缠。」
逄:读pang,碰的意思。如「你不要逄我嘛。」
搊:推的意思。如「快点搊倒起,要倒了。」
揍:塞、堵塞的意思。如「赶快揍起,要冒出来了。」
扚:读diā,用手提的意思。如「轻轻就把它扚起来了。」
奓:读zā,张开的意思。一般用在嘴巴和双腿上。
凭:读pēn,凭靠、靠着的意思。如俗语「坐在门口等天黑,凭在床头等天亮。」
㧯:扛的意思,主要指单肩扛。有一篇故事就叫《㧯起半截就开跑》。川西也有手拿的意思。
跍:读gū,蹲的意思。德昌县故事《傻男人和马鹿》里,有「男人还跍在地上站不起来。」
……
更多四川方言方生僻字,见下面链接。过去总结了很多,归入了一个问答文章。直接点击下面文字即可跳转。
「链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