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开幕(孔子文化奖获奖者董金裕)

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开幕(孔子文化奖获奖者董金裕)(1)

2015年度孔子文化奖获奖者董金裕

齐鲁网孔子频道9月27日曲阜讯 (记者 董光强)9月27日,第七届世界儒学大会暨2015年度孔子文化奖颁奖典礼在孔子研究院隆重举行。陈来、董金裕获得2015年度孔子文化奖。

董金裕,1945年出生,中国台湾苗栗人。先后就读于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政治大学中文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并受教于著名学者,孔子第七十七代嫡长孙、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现为台湾政治大学名誉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曾任台湾静宜女子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政治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教务长,孔孟学会执行秘书兼《孔孟月刊》、《孔孟学报》主编、孔孟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并曾担任台湾国立编译馆国中国文教科书编辑小组召集人、国立编译馆中国文化基本教材编辑小组召集人、国立编译馆高中国文教科书编辑小组委员等。

董金裕曾多次表达他有3个心愿,并为此积极努力:其一,积极倡导将教师节改为9月28日孔子诞辰;其二,将孔子释奠礼与历史接轨,并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其三,将传统文化的精华安排到中小学课程之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深受世人尊敬。

齐鲁网孔子频道记者了解到,董金裕致力于儒学、经学研究,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普及近40年,尤其专精于宋明理学特别是朱子研究。著有《十三经论着目录》、《章实斋学记》、《宋永嘉学派之学术思想》、《宋儒风范》、《正气文选析》、《忠臣孝子的悲愿――明夷待访录》、《怀旧布新集》、《至圣先师孔子释奠解说》、《朱熹学术考论》、《周濂溪集今注今译》、《统编本国中、高中国文教科书丛谈》等多部专著,以及数百篇相关学术论文。其学术功底扎实,研究深入,对儒学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作为一名学者,董金裕更是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工作。多年来,他一直呼吁要增加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小学课程安排中的比重。作为台湾国立编译馆国中国文教科书、中国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国文教科书等编辑小组召集人、委员,他曾多年积极组织、参与、主持台湾地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教材的编写工作,并主编、审定《中华文化基本教材》、《高中国文教材》等教材,曾在岛内产生良好、深远影响,也为今后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写提供很好的借鉴。鉴于此套教材的良好效果,中华书局于近年也引进《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经系统修订、改写后,定名为《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供大陆高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学使用。除了编写教材外,他还积极探索、组织其他多种形式的儒学推广活动。例如,他为台北孔庙规划春日祭孔、六艺体验、孔庙情境剧表演等活动,以此活化了孔庙,推广了儒家文化。

作为历史悠久的儒家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社会,如何更长久地发展也是董金裕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他告诉齐鲁网孔子频道记者,“国学、传统文化如果跟吃饭、睡觉一样自然,不需要时时提醒,才能实现文化的恒久发展,让老祖宗的智慧发扬光大。”因此,他重视儒家思想的落地,重视将儒家精髓融入社会实践。

颁奖词:

他是来自宝岛台湾的知名学者、儒学研究专家,是推动中华文化基础教育卓有贡献的教育家。

他研精覃思,博考经籍,致力于儒家文化研究数十年,尤长于儒家经典和宋明理学的研究,造诣非凡,成果丰硕。

他长期浸润在中国圣贤的精神世界,以德润身,平居里和风容与,每遇道义屯蹶否塞之时,亦能挺身而出,侃侃直言,仿佛有孟子泰山岩岩的气象。

他注重中华文化在现代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儒学走向社会。他在台湾参与编纂中小学《国文》课本,主持审定《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多方呼吁加大中华文化在中小学课程安排中的比重,让青少年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中,更多地认同中华文化经典中展现的精神与价值观。

他以促进学术的交流与发展为己任。主编《孔孟月刊》、《孔孟学报》,举办经学研习班、国学研究会等活动,为学术交流与发展搭建多种公平有效的平台。他往来于海峡两岸,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儒学社团组织,以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文明对话活动,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为促进国际儒学社团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服膺孔子,深研儒学,关注当下,紧跟时代,为守护和延续中华文化的命脉,呕心沥血,竭诚奉献。他是中华文化的弘扬者、推广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