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为什么难(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

语文学习为什么难(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1)

谁跟你说读了那么多书,就会学好语文了?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我家孩子看了很多的书,怎么就学不好语文呢,这次考试都不及格。

很多的学生也很疑惑,我其实挺喜欢读书,上课也认真听讲,为什么就学不好语文呢?

我就想问问,是谁告诉你,爱读书,喜欢读书,读了书,你的语文就一定就好呢?

如果你曾在疑惑的时候,问过相关的自以为懂得的“内行人”,他们一脸的嫌弃“没啥啊,多读书就行了”,那只能说明,你所问之人,要么自以为懂就摆谱敷衍你,要么他一定在岁月的沉浮中磨砺了自己的身心,在书中找到了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前者其实是门外汉,给了你一个付诸四海皆准的大道理、好道理,就像你想减肥,他回答你“运动啊”一样。谁人不知读书的好?后者在人生的大学里历练了,深刻地懂得了人活着的很多意义,而这些意义在书中早就清楚明白的传达。

这些回答,其实都没错。只不过,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都不够切实。前者理论正确,却并未给出具体的实操;后者自己深刻领会,却未因人而异,考虑到实际情况。

语文学科,既然是学科,必有其学科体系,有文言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模块。光空谈“读书”,不引导读什么书,怎么读,万万行不通。光读小说行不行?读通俗小说行不行?不读名著可不可以?手机上读新闻算不算?光读故事情节可以吗?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不解决,“读书”这项活动,只能是空谈。

在此,笔者结合学科知识体系,给出一些实操性的建议。

一、根据年级,制定不同的读书计划。

能读课外书,原是好事,但乱读,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1、学前阶段,以绘本阅读为主,激发孩子想象力,家长与孩童共同参与阅读过程。家长用绘本提示文字读出相关关键词语,引导孩童利用图画,进行认知想象,共同“编”故事。如绘本故事《我妈妈》之类。

学习汉语拼音和简单的汉字之后,可以进行简单的寓言故事等,以孩子为主的自主性阅读。


2、小学阶段,随着识字能力的提高,可以引导阅读内容比较简单的小说,如《窗边的小豆豆》之类。引导孩子理解认知一些温暖美好。再辅助阅读一些诗歌类作品。小学教育对培养审美非常重要。带领孩子背背古诗,讲解诗歌的意境,体会文字留给人的想象,感知人类丰富感情。或者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大量阅读科幻啊,人文啊等科普类人文类文学类读物。即使读不懂,囫囵吞枣也非常有意义。还有,多去泡泡博物馆。


3、初中阶段,孩子会自主选择一些读物,家长需要正确引导。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孩子追星,把你所认为的一些“俗书”奉为珍宝,不要着急去打击孩子的积极性,给他一点时间缓冲之后,慢慢引导孩子关注一些中国名著。读读林清玄、梁实秋、朱自清等的散文;读读林海音,读读《骆驼祥子》,《西游记》《水浒传》甚至可以读《聊斋志异》等中国代表性小说。这里需要补充一点,只要是文言文的一定得读原版。初中阶段要奠定文言文阅读基础。还可以读科幻类福尔摩斯系列、哈利波特系列、《格列佛游记》《鲁冰逊漂游记》《海底两万类》等科幻类小说甚至还可推荐读《盗墓笔记》《三体》等小说满足这个阶段孩子的好奇。还可以接触戏剧,《雷雨》《窦娥冤》《牡丹亭》,莎士比亚经典戏剧等。喜欢诗歌的,可以大量接触诗歌,不仅可以接触古典的《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还可以大量接触现代诗歌,北岛、舒婷、徐志摩等,还可以推荐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

初中阶段的孩子,阅读时间相对较宽裕,兴趣较广泛,各类题材的都可以涉及。但一定严控质量关,不要让孩子沉迷于什么顾曼之类。


4、高中阶段,阅读应该更深入,内容上要有广度和深度。

中学生必读名著中,可以重点阅读《红楼梦》《三国演义》《边城》《呐喊》《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论语译注》《四世同堂》。高考要求的名著阅读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其一,一本一本读。读完一本再开始另外一本。

其二,第一遍阅读时,可以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用喜马拉雅等听书也可以。

其三,千万不要以为电视剧和电影可以解决问题。坚决杜绝这类想走捷径的方法。

第四,不要看什么故事梗概,根本不管用。一定要亲自阅读。


高中 重点名著的阅读方法如下:

《红楼梦》

第一遍,硬着头皮读。因为书中会有大量的古诗词,隐喻性特别强,遇到不懂的可以先想想,如果想不明白,直接跳过。在阅读之前最好在网上打印一张书中人物关系表,书中人物众多,可以避免出现谁是谁,傻傻分不清的问题。《红楼梦》前五回是序曲,该交代的背景、结局、暗示等都交代清楚了,硬着头皮看完前五回之后,后面的阅读部分就轻松很多,可以把每章当成短篇小说来读。很多孩子读不下的原因就是因为被前五回吓住了,第一回的前半段读了很多遍,一遍一遍的放弃了。

第二遍,在阅读之前,可以做一做细节填空题,人物与事件可以一一对应。第二遍推荐放慢速度读,可以一周读一章,在阅读的同时,看一些名家的细读,比如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蒋勋《细说红楼梦》等。而且蒋勋的细说有音频版,可以配合着听。前五回细致读完之后,后面的章节可以自主思考,考虑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关系,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情节与主题的关系,书中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系,名著何以为名著的原因等。

第三遍,在阅读之前,可以把高考考试题目涉及名著的部分整理出来,看考试考查的知识点和角度,提供自己重读的重点和阅读思路。然后对照考点进行相关片段的细读,一字不落地读。然后动笔在笔记本整理相关的细节,最好能用原句整理。细节要落实到原文所用到的每一个字。如黛玉“冷笑”。

第四遍,感知到自己阅读以及动笔整理的程度可以满足目前考试要求的情况下,要进行论文式自主研读。比如,书中涉及的传统习俗。此时可以参照其他论文来拓展阅读思路和视野。

《三国演义》

男孩子更喜欢读一些。在读三国之前可以先读《三国志》,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再体会文学性。也可先了解话本小说的特点,再进行阅读。

三国人物众多,一张人物表是必须的,军事形势图也是必须的。

读三国可以采取读完一个章节就进行事件概括的阅读方法。一者因为人物多,谁做了什么容易混淆;二者因为事件众多,容易忽略一些情节,造成前后阅读接不上的尴尬局面。

第一遍边读边总结事件之后,还可以进行细节填空训练,督促自己对人物情节有一定的整理归纳。

第二遍按重要人物进行选读,比如,只读书中涉及到关羽的内容。选读之后对人物进行评价。对重点情节进行选读。思考情节与情节间的关系,情节与人物主旨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整理总结。

第三遍专题阅读法。比如“英雄”主题的探讨。可以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不同时代对英雄的定义;可以整理书中你认为的英雄是谁,典型的事迹是什么,以及可以称之为英雄的原因;也可古今对照,探究古代英雄精神的传承,现代英雄的的重新定义;还可联系书外比如金庸作品中的英雄进行对比阅读等。以一个小角度切入,纵深探讨。

《边城》

在阅读《边城》之前,笔者建议先了解沈从文其人,其从军经历,其任教经历,其爱情的经历,了解湘西习俗背景。最好还能再读读《从文自传》。

《边城》篇幅相对较短,有比较浓厚的湘西色彩,所以建议再做进一步拓展阅读,可补充阅读从文的其他文学作品,充分感知其风格。

第一遍梳理故事情节,第二遍感知语言,感知边地风俗,感知人情美,感知环境美。二遍之后大量阅读相关论文,动笔整理论文的主题,解析的角度等。第三遍回归文本,做各类假设,试着改编。

《呐喊》

一定要读《呐喊前言》,仔仔细细地读,读懂什么是铁屋子,读懂什么叫“呐喊”,为什么“呐喊”。

这本小说集可以精读《药》《阿Q正传》《狂人日记》《明天》《白光》。

高一的同学读不懂,可以参照相关解读。高二高三的孩子在理解主题的基础上自行研读。能参透出深度后,再借助其他文章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拓展。

《平凡的世界》

千万不要看电视剧!

此本书不存在任何阅读障碍,可以一口气读完。先睹情节为快。

此书建议家长与孩子同读,家长用现身说法补充那个年代的相关背景,帮助孩子进一步感知“不平凡的精神”。

建议用专题读。只读单个人物相关内容,比如只读跟晓霞相关的情节;只读环境描写,体会环境与人物、情节、主题的关系;只读少平的读书历程;只读少平黄原打工情节;只读少安办砖厂等。

建议以书为契机,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与现在对比,感知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

建议用假设法阅读,假设自己是书中的人物,在选择面前自己如何衡量。

建议用对照法,积累现在社会平凡却伟大的人。

语文学习为什么难(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2)

高中课外阅读建议

美学哲学等类:

《谈美书简》《苏菲的世界》《人间词话》《孟子译注》《老子》这类对高中生来说稍微艰涩一些书籍,可以放慢速度,每天读一点。重在理解和感悟。

畅销小说类

东野圭吾、夏目漱石等的小说,《一个人的朝圣》《摆渡人》《追风筝的人》《了不起的盖茨比》畅销小说也可列入阅读范围。重点在开阔视野,熟悉叙事的逻辑,感知人生。


中国经典小说类

《人生》《活着》《围城》《四世同堂》《家》《春》《秋》《白鹿原》《围城》中国现代小说经典小说可以广泛涉猎。而且可以反复阅读。第一梳理情节,知道讲的哪个年代的什么人的什么事。第二遍按照对人物的喜好进行跳读,最好能边读边记录人物重要事件。第三遍读细节,一字一句地读,可以按照专题进行细致阅读,比如对第二遍重读的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等细品。第四遍进行思维拓展,可以搜索相关论文,看作品的解读。

外国经典小说类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红与黑》《双城记》《复活》《老人与海》《麦田里的守望者》《唐吉坷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飘》《傲慢与偏见》《简爱》《欧亨利短篇小说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百年孤独》《瓦尔登湖》这类可以有选择的阅读。

经典散文类

《傅雷家书》《我的精神家园》《我们仨》《文化苦旅》《精神明亮的人》《把栏杆拍遍》《中华文化四十七讲》这些可以重点阅读。对散文阅读帮助很大。

文言文阅读拓展类

文言文方面推荐《中学文言文助读》《浮生六记》《古文观止》《史记》《资治通鉴》《世说新语》。

诗歌拓展类

诗歌方面必备《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或《宋词选读》《诗经译注》

可以按照兴趣选读名人传记。比如《苏东坡传》。

语文学习为什么难(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3)

二、根据书目,选择科学阅读方法

根据年级的特点,确定大面的阅读方法之外,笔者再分享几条实用的阅读方法。

1、感知内容法。

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要积累好词好句,此法没错,但是不要被局限。好词好句之所以好,不仅仅是因为用了一些修辞等手法,更重要的是能很好的表情达意。从内容方面去感知好之所以好,而非因为形式而死记硬背。

2、反复研读法。

如果感知到某一段或章特别好,动笔抄书,边抄边读,抄完还可反复研读。

3、前后勾连法。

读完一章,休息一下,做个简单的总结。可以勾画出重要人物,可以批注重要情节,甚至可以“思前想后”,感知这部分内容和前面的内容有什么联系,后面又怎么写。

4、自身代入法。

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去设身处地感知书中人物的命运,将自身代入,充分感知人物所经历的酸甜苦辣。在书中人物面临选择的时候,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我会如何选择,我为何这样选择,我选择后会不会后悔等,多追问几个为什么,就可以充分感知到人物形象的魅力。

5、现实比对法。

就是读书时能够联系社会现实,对照出社会存在的问题。

6、讲述法。

一种知识只有在利用中,才能被真正吸收。所以读书,最好能在自己读完之后马上讲给另一个人。在你讲述的过程中,你会不由自主地进行自我的归纳和总结,大脑会自动做出思考。你会发现,很多话讲出来,连自己都会感到吃惊。

7、讨论法。

寻求读书伙伴,针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思维的火花一定会碰撞出最美的烟火。

8、排除一切干扰,寻求读书环境。

电子化的阅读使我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我们需要有意地将自己置身于无干扰环境,关掉手机,寻找图书馆,自习室等有读书氛围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