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建造历程(红旗渠为何被称为)

在某平台上有这么一个提问:有哪些事情,让你觉得太不可思议的?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林县红旗渠!

这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伟大建筑,缘何有如此的魅力呢?今天文史君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红旗渠,走进那个“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大时代。

红旗渠建造历程(红旗渠为何被称为)(1)

为什么要修红旗渠?

红旗渠,是一条横亘在太行山脉,连接漳河与林州盆地的伟大工程。它是上世纪60年代,林州人耗尽10年精力,完成的伟大奇迹。

在红旗渠修成之前,林州的干旱和缺水,几乎达到了极点。翻开林州的县志,出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旱”。大旱!连旱!凶旱!亢旱!

大旱导致的灾难,在林州历史上屡有发生,在明清时期记载的碑文上,发生过的“人相食”,人吃人的状况就有5次。有一碑文记载如下:

“人口无食,十室之邑存二三。夫卖其妻,而昨张今李;父弃其子,而此东彼西。食人肉而疗饥,死道路而尸皆无肉,揭榆皮以充腹,人庄村而树尽无皮……”

关于缺水,还有一个小故事,读后无不令人伤痛不已。

那是1920年的大年三十,林州桑耳庄有一位叫桑林茂的老汉,走了二十多里路,排了一天的队,终于从山里挑了一担水。

临到家的时候,被儿媳妇不小心打翻了,这两桶来之不易的水,可谓是水贵如油。儿媳妇因为内疚,当天晚上竟然默默地上吊自杀了。

红旗渠建造历程(红旗渠为何被称为)(2)

大干红旗渠

也只有经历过这样的伤痛,才能把修建红旗渠的梦想根植在每个林州人的心中。

1959年,时任林州县委书记的杨贵发出了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号召,林州人要当当代愚公,劈开太行山,修渠引水,造福后代。

这一梦想林州人想了几百年了,正是因为它几乎难以实现,所以一直也只是一个梦想。新中国成立后,在那个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大环境下,林州人才将其提上日程。

当时红旗渠的预算预计投入近7000万元,而整个林州的家底却只有290万。当时全国都还处于艰难时期,别的省份几乎也帮不上忙。

对此,有人曾找到杨贵质问,“你林州有多大的荷叶,敢包这么大的粽子”?杨贵不卑不亢地回击:“我们有55万人”。

红旗渠建造历程(红旗渠为何被称为)(3)

是的!当时林州除了55万父老乡亲外,几乎没有丁点优势。同时还面临着两大困难,一个是没钱,一个是没粮食。在旁人的笑料中,临县人还是出发了。

没有经历过林州人的苦难,很难想象林州百姓的坚定信念。首先,37000人的先头部队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太行山。他们都不是专业的工人,而是来自不同村镇的农民。

他们父子相随,夫妻相伴,他们背上全部家当,就这样上了山。他们白天开天辟地,晚上就直接睡在山崖的石缝里,就连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都要顺带着搬一块石料送到工地。

开渠路上,水泥买不起,他们就自建水泥厂;水泥成本太高,那就烧石灰;钢钎买不起,就从部队购买抗美援朝战争中剩下的钢钎炮锤来用。长钎磨短了当小撬,小撬磨短了,捻成手钻接着用,一点都不能浪费!

红旗渠建造历程(红旗渠为何被称为)(4)

没钱买炸药,就自己造!他们用锯末制作土炸药,后来,锯末用完了,找煤面代替。很快,煤面也用完了,又找到牛粪代替。再后来,连牛粪都被搜刮干净了,林县人又将眼光瞄准了人粪,晒干了也能配制炸药。这造成了一个现象,林县修渠大军所到之处,皆无粪可循。

没有鼓风机,深井爆炸的洞,需要很长时间的烟尘才能散去。年轻的姑娘主动下井赶烟。即便浓烟呛得人喘不过气,姑娘们却说这是最轻松的活。

没有高精度的仪器测量,林州人就自制了一种叫作“水鸭子”的仪器,这种古老的仪器,就是用三块木板加上两根线,再用一个水盆拼成的土装备。它看上去粗糙简陋,却量出了红旗渠的七十公里分毫不差。

候壁断与林州制高点落差仅有14.7米,也就是说8公里的落差不超过1米,用“水鸭子”这种仪器能够实现,对如今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红旗渠一共修了十年,前后30多万人投身其中,削平山头1250座,凿通隧洞211个,架设渡槽152个,修建沿渠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方1515万立方米。

如果将这些土石修成一堵宽2米,高3米的墙,足足可以从广州修到哈尔滨。

红旗渠建造历程(红旗渠为何被称为)(5)

红旗渠的伟大意义

红旗渠是伟大的。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总干渠建成通水;1966年4月,一、二、三干渠同时竣工;1969年7月,所有干、支、斗渠配套工程全部完成。当闸门开启,漳河水滚滚而来时,无数人站在渠边嚎啕大哭。

为了红旗渠,林州人付出的实在太多了。单单是塌方和落石就夺走了81位民工的生命,其中有60岁的老人,也有17岁的青葱少年。

红旗渠的横空出世,不仅一举改变了林州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困境,更让当地粮食产量翻了3倍。后来邻县看到红旗渠的影响力,也加足马力修建了很多水渠。

1974年当电影《红旗渠》第一次亮相联合国时,各国代表无不震惊和感动,美联社更是直接评论:“人工天河红旗渠的修建,令世界震惊”。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红旗渠像一个符号一样鼓舞着我们向前,它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更成为一种图腾,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

读者们,关于“红旗旗”,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