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平原游击队全剧完整版(平原游击队老电影1955)
观看老电影的时候,喜欢下意识地将老电影划分在三个阶段中,调整不同的观赏态度,分别对待。
建国以前的电影为一个阶段,也就是1950年之前的电影,良莠不齐,要有所挑选,并带有批判的态度去看,而后,1950年直到1961年为另一个阶段,这个时期的电影,有一个尤为突出的特点,现实感很强,渲染、夸张的艺术手段运用的较少(也许是那时期的电影对我们而言还是一个新生事儿),不足之处就是:“说明白”的片段场景太多,而不是观看明白的片段场景,还不能很好地发挥电影独特的功能,第三个阶段就是1962年直到1976年的电影,这一时期的电影多数是在1965年以前拍摄的,大多是树形象、立榜样的电影,有非常浓重的“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味道,大多数被称为“红色经典”的电影多出于这个时期,而1966年到1976年拍摄的电影非常之少,除了我们熟知的仅有的那几部,翻拍的经典电影,余下来的屈指可数。
《平原游击队》是1955年拍摄的老电影,可以说,这是部难得的场景真实、形象生动、人物贴切的老电影,塑造了一正一反、性格鲜明的两个经典人物形象,没有“高大全”,也没有“脸谱化”。
电影“开场白”就先用字幕的方式说给观众:一九四三年秋,侵华日寇向我华北某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了毁灭性的扫荡。正当山区我军民反扫荡极紧张的时候,游击队长李向阳接到军分区司令员一道紧急命令,要他立刻赶到司令部。“开场白”有一个好处,可以很快让观众联想到反映这同一时间前后,同一地区地域的其它影片,如《平原游击队》的相关电影就有《地道战》、《小兵张嘎》和《粮食》,这样一来,似乎给了你一个华北地区1943年的“全景观”。电影的作用可真大,一下子就会让你了解到李向阳(郭振清饰)大致的任务和情况:利用地道战,反击敌人的大扫荡,保证粮食的大丰收。
说这部电影是一部抗日经典,可谓名副其实。电影创造了两个经典人物和一段经典配乐,一正一反,游击队长李向阳和日寇小队长松井(方化饰),还有一段,时至今日还常常被人戏谑引用的“鬼子进村”的配乐。
两个经典人物,正面人物形象李向阳完全建立在反面人物形象松井之上,浓墨重彩地通过对刻画松井的“片段情景”,把一个凶神恶煞,如狼似虎般,还穷凶极恶,老奸巨猾,不傻不笨的松井展现出来。李向阳出场是“勇闯山村”,骑一匹快马,左右手双枪,啪、啪两枪,一枪撂倒一个。之后,又是李向阳“勇过壕沟”,只听一声枪响,正中伪军手中的手电筒。李向阳是勇敢里透着机智,机智里显露神技,使用双枪,指哪打哪。但是,接下来影片并没有去“神话”李向阳具有的“神技”,而是将“重点戏”给了松井,从“松井弹着四弦琴出场”,到“村公所里松井垂死挣扎,李向阳用小宝最后的一颗子弹击毙松井”,使用了二十余段“片段情景”刻画松井。影片的成功恰恰是在于对松井刻画的成功,观众忘不掉凶狠奸猾的松井,也就更加铭记住了制服他的英雄李向阳。
影片中,表演艺术家方化饰演的松井真让观众叫绝,观众喜欢的经典台词似乎都是由方化用他那特定的语调说出来的。如“李向阳还在城北吗?”,“慌什么!一个小小的李向阳就把你们吓成这个样子”,“你的,良心的坏了”等等。让人相信那就是日军说的日语。松井不是挥舞着军刀,手持着枪,张牙舞爪,他弹着四弦琵琶,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出场了,一反常态,独特,则更加个性鲜明。接下来,可怕的是他还能准确的判断出李向阳行踪,不禁令人倍感担心:李向阳能顺利躲过松井的搜捕吗。所以,电影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好电影会给你带来新希望。《平原游击队》看到的、可以感受到的,更多的是胜利、是新希望:广阔的华北平原大地上,李向阳率领游击队员策马扬鞭奔赴新的战场。
剧照~片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