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

先说一下本文的论点:在相声界,摆知,是拜师的充分条件,拜师,是摆知的必要条件,摆知不是拜师的充要条件。

用白话讲就是:如果摆知了,你肯定就算拜师了。你拜师了,不代表必须要有摆知。

之所以有这篇文章,是因为近些年来网络上有一种奇怪的观点,相声界的摆知,似乎成了一种神圣的东西,成了判断你有没有拜师的唯一标准。

这无疑是把摆知神化过头了。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1)

一、什么是摆知?

摆知其实是江湖艺人拜师的仪式,并不是相声行业独有,或者说由于相声行业诞生比较晚,他们也是跟人家其他行业学的摆知。

由于旧社会江湖艺人沟通联络困难,盘道时难辨真伪,因此当接收一个新徒弟入门时,师父会尽量多请一些同行和江湖人参加拜师仪式,这样可以让更多江湖人知道某某和某某已经是师徒关系,新徒弟已经是咱们江湖人,以后出门在外遇见了要互相照顾。

所以,这种仪式叫“摆知”,摆出来让大家知道。当然也有叫“摆枝”的,字面意思是将同门同派各枝各节的人都亮出来,大概意思和摆知差不多,目的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2)

其实摆知这玩意就跟旧社会的婚礼差不多,在不需要登记结婚的时代,举办一个婚礼,把亲戚朋友和街坊都请来,大家见证一下一对新人的结合,以后见面就知道该怎么互相称呼了,那些单身的姑娘小伙也就不用惦记这俩人了。

当然,摆知也有一层意思,就是让同行们监督一下这徒弟行不行,不行的话当场说出来。但一般情况下,人家师徒俩都到摆知这个地步了,也就没啥人会当场提出反对意见。就像有些婚礼上会有个套话“如果没有人反对,我宣布这两个人结为夫妻”一样,实际上除了许文强也没几个人真跑到婚礼上反对别人结婚去。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3)

二、相声界摆知仪式是什么样?

相声界搞摆知的历史也就一百来年,中间还断了几十年,因此并不是多悠久的传统。

一般来说,相声界正规的摆知仪式是这样的:

地方尽量选在饭店,或者师父家里也行,时间是上午举行,完事一起吃中午饭,下午大家还要接着撂地挣钱去。

现场供奉东方朔的塑像或者画像,全体人员向祖师爷磕头,有的还会把穷不怕画像一起供奉上。仪式开始后,徒弟向师父交拜师贴,啥都不会的零基础徒弟交白色的,带艺投师交红色的,据说当年大队长拜黄麻子时就是递的大红帖子。

现场会邀请同行长辈和师兄弟以及其他曲艺行业的人参加做个见证,引保代三师里要有变戏法的或者弹单弦的,还有比较有名望或者有势力的做担保,同行师叔做代师。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4)

所谓文先生、武先生那是江湖行业用的说法,相声行业的引保代是自己的特色,所谓代师是代笔师的说法那也是其他行业的规矩,相声行业的摆知仪式从诞生起,代师都要求必须是同行长辈,意思就是代师授业。

徒弟交完帖子要和师父签生死合约,一般来说内容都比较苛刻,签完合约按完手印徒弟就算入门了,然后开始给在座的所有长辈磕头,一圈头磕完大家喝酒吃饭热闹热闹,吃饭喝酒的钱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徒弟承担。

如果严格按照这个流程算的话,目前相声界已知的摆知仪式里,也就马三立和苏文茂的拜师仪式算比较正规,该有的流程都有。侯宝林收师胜杰的仪式别看规模大,可一没拜东方朔,二没磕头,三没签合约,严格说来就不算正规的摆知仪式,所以那叫收徒仪式或者拜师仪式,和摆知无关。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5)

三、摆知仪式在旧社会的状况

按照相声行业正规的摆知仪式看,搞一次摆知要花不少钱,而且需要徒弟承担费用,这一下子就从根本上限制了摆知仪式的广泛应用,因为旧社会相声艺人大多数都有一个特点,穷啊。

穷,吃饱饭都成问题,哪有钱摆知啊。再说了,有些相声艺人天天跑码头跑江湖,就就算有点儿钱上哪儿请那么多长辈来见证啊,有时候连引保代都凑不齐。

所以,很多相声艺人拜师都没摆知,比如侯宝林请朱阔泉在小饭店吃了一碗面,这就算拜师了。张寿臣拜焦德海时没钱,焦德海直接收了张寿臣,没让张寿臣花钱摆知。马三立在唐山收阎笑儒,现场一共就几个同行见证,连应该出席的周德山都没请,为嘛不请呢,没钱路还远啊。

更有甚者,还有更穷的或者不方便摆知的,直接给师父磕个头也就算拜师了,给相片磕头、给椅子磕头、给师父坟头磕头的都有。杨少华不就是因为没钱所以没和郭荣起摆知嘛。

所以,解放前摆知仪式虽然听起来很美好,但没有几个相声艺人能够真按流程办。这就跟旧社会结婚一样,有钱的可以大摆宴席,没钱的吃糠咽菜都费劲还搞什么婚礼。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6)

四、摆知仪式在新社会的沿袭

解放后,相声艺人们收入普遍高了,多数人都能办酒席了,但摆知仪式和师徒制一样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没人再搞摆知仪式了,摆知仪式也就断了三十来年。

到改开后,虽然师徒称号恢复了,但摆知仪式一直没有大规模重新举办,除了侯宝林代拉马志明那次算是搞了摆知之外,其他绝大部分艺人都没有搞,侯宝林自己收师胜杰都只是说收徒仪式。

马季的徒弟们拜师时也都没搞摆知,但他们后来在1990年集体办了一个谢师仪式,也算是摆知换了个说法。

更狠的是侯耀文,他满打满算当了接近三十年海青,但一样不耽误他说相声和收徒,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别说摆知了,有没有师承都不是大事。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7)

整个八九十年代这二十年,虽然摆知仪式开始死灰复燃,但依然没有大规模恢复,一些搞了摆知仪式的艺人也不再磕头。之所以没彻底恢复,一方面跟当年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也跟相声行业领头羊侯宝林和马季的态度有关。

侯宝林去世前敲定了侯耀文由李伯祥代拉入门拜师赵佩茹,但一直没办摆知仪式。等侯宝林去世后一年,侯耀文才在天津办了摆知仪式结束了海青生涯,可见侯家的用心良苦。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8)

等到最近二十年,由于政策的全面放开和经济条件的发展,摆知仪式再次兴起,重新成为相声行业普遍采用的拜师仪式,不过在仪式上已经缩水不少,东方朔塑像没有了,磕头也没了改成鞠躬,引保代三师的身份也不遵守传统,基本上全改成了本行业的前辈。换句话说,大家也就是凑个热闹吃个饭,所谓摆知仪式已经是名存实亡。你连头都不磕,怎么好意思叫摆知。

但与此同时,也不是所有相声行业人员都这么搞,不摆知的也是大有人在,像姜昆收徒一般都会选一个公开演出的机会,在台上向观众宣布,打今天起,某某就是我徒弟了。这样观众都知道了,视频和录像也有了,同行和其他人也都知道了,起到了摆知的作用。

像天津的孙福海更绝,直接在网络上宣布某某是我徒弟了,这样也起到了摆知的作用,殊途同归。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9)

五、摆知之惑

现在的摆知仪式其实跟婚礼还差不多,新时代了,有的新人结婚也会选择不摆酒席,或者是因为经济条件不好或者是喜欢新事新办,反正只要是领了结婚证,摆不摆酒席大家也都认可他们是两口子了。

摆知仪式同样如此,有的人喜欢大摆宴席,有的人喜欢新事新办,不管哪种形式,只要师徒双方互相认可,外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那为什么网络上总有人把摆知仪式给神化呢?为什么非要强调不摆知就不算师徒呢?而且持这种观点的还基本上都是同一波人。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10)

其实原因说简单也简单,根源就在杨志刚收郭德纲为徒时没摆知,郭德纲拜师侯耀文则摆知了。如果承认拜师可以不摆知,那郭德纲不论是跳门还是被扫地出门都不太好听。此外,像马季和姜昆他们拜师收徒弟都不摆知,相当于把他们的师承也给否认了。“摆知”也就成了一些人手里防御攻击兼备的工具。

只不过这么一“神化”摆知就坑了另一批人,比如郭德纲师父侯耀文的父亲侯宝林,侯大师当年拜师可没摆知。此外,郭德纲西河门师父金文声,他和王凤山的师徒关系就是一张演出水牌给确定的,也没有摆知。还有石富宽的几个徒弟于谦、侯震和孙越,也都没摆知。关键是,德云社的大师兄张云雷也没有搞摆知仪式。

你看看,所以说有些东西不能太绝对化,这一绝对化就成伤敌八百,自损两千五了。

为什么相声界拜师那么重要 被神化的摆知(11)

当然,这是玩笑,事实上相声行业当然承认侯宝林、金文声、于谦和张云雷的师承,就像我们承认杨志刚和郭德纲曾经是师徒关系一样,因为本身摆知仪式不论从传统上讲还是现实上讲,都不是拜师的充要条件。

有了结婚证就是夫妻,摆不摆酒席是个人选择,你不能因为没吃上婚宴就硬说人家不是夫妻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