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一定要考个好成绩(凭什么成为高考知识点)
屈原像
一年一度的端午和一年一度的高考同期而至,在这两个重要日子重合的今天,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既是端午节的代表人物,又是高考语文、历史的频出考点——屈原。
提到屈原,首先映入脑海的是三个词:端午、粽子、龙舟。
隔了两千三百多年,为什么屈原这个名字依然魂牵梦绕?为什么要以一个节日的名字为屈原进行盛大的纪念?为什么屈原可以成为考点?
屈原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无穷的。
他的一个人生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辞赋之祖”“中华诗祖”,只有屈原配得上这样的美誉。
有人曾说,如果《诗经》告诉我们什么是诗,屈原就告诉我了我们什么是诗人。
《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熠熠闪光。
时至今日,屈子的佳句读起来依旧文采斐然。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对真理的探索;
《橘颂》中“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是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抽思》中“曾不知路之曲直兮,南指月与列星”是对目标的执着;
《九章》中“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是对光明的追寻……
屈原人生的另一个高度在于他不灭的爱国情怀。
公元前278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汨罗江边,屈原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太史公对于屈原的冤屈给了客观的评价。
屈原屡次劝楚怀王联合齐国共同抗秦,可是楚怀王专听接受秦国张仪贿赂过的靳尚和公子兰的话,受秦王的骗,被扣押在咸阳,最终死在秦国。
而太子顷襄王继位,公子兰和上官大夫等人又在顷襄王面前构陷屈原,顷襄王一怒之下把屈原流放到江南。
屈原痛心,为了捍卫自己毕生追索的理想,终于带着不尽的遗憾,愤然投身汨罗江中。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所有的一切,都停留在了江水的涟漪中。
文学史上,屈原永远是C位大咖,是偶像们的偶像。
古代文学偶像们总是在笔墨上不吝提及屈原。
李白崇拜他,
写《江上吟》时写到:屈平词赋悬日月;
写《古风》时谈到:屈平窜湘源;
写《笑歌行》又提到了屈原:赵有豫让楚屈平,卖身买得千年名。
杜甫崇拜他,在诗作中也经常借鉴屈原的诗句。
杜甫写:“江中风浪雨冥冥”,就是屈原所说:“雷填填兮雨冥冥”。
杜甫写:“秋风袅袅吹江汉”,是屈原所说:“袅袅兮秋风”。
杜甫说:“高风下木叶”,是屈原所说:“洞庭波兮木叶下”……
苏轼崇拜他,东坡先生对屈原的评价极高。他在《与谢民师推官书》中赞叹说,“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他还说,“楚辞前无古,后无今”。
苏轼还写了《屈原庙赋》,后来该文章成为赋学史上的经典名篇。
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乡。
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
……
这是苏轼和屈原穿越千年的对话。
也许,只有今天,屈原离我们很近,经典离我们不远。
一位文学巨匠的魅力不在于假期、粽子与龙舟,而是跨过两千三百年他依然可以成为人类社会的精神高峰。
时至今日,仿佛仍能听到的他一声长叹穿过漫长岁月的誓言: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文字:斯迁
图片:网络
责编:王子墨
编辑:吴亚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