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脑洞很大改变宇宙的认知了吗(三体思想实验5宇宙黑森法则与霍布斯的丛林法则)

如果要选出《三体》里被读者和网友讨论最多的关键词,“黑暗森林”一定是排在最前面的,关于黑暗森林的讨论,往期节目音频放在本文中,方便回顾,我们这期聊些不一样的,看看哲学家如何站在哲学角度看待黑暗森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体脑洞很大改变宇宙的认知了吗?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体脑洞很大改变宇宙的认知了吗(三体思想实验5宇宙黑森法则与霍布斯的丛林法则)

三体脑洞很大改变宇宙的认知了吗

如果要选出《三体》里被读者和网友讨论最多的关键词,“黑暗森林”一定是排在最前面的,关于黑暗森林的讨论,往期节目音频放在本文中,方便回顾,我们这期聊些不一样的,看看哲学家如何站在哲学角度看待黑暗森林。

我们先回顾一下《三体》中的这段情节,第二本提到的黑森法则刚开始是叶文洁和罗辑的谈话中提及的宇宙社会学以及公理,暗示罗辑可以试着研究这门纯理论学科,也正是这个原因,罗辑当选面壁者,串联了整个三体第二部的故事,关于这段剧情我在面壁者系列有讲过,可以回顾思想实验4。后来罗辑在冰湖里顿悟,知晓了宇宙的真相,展开了与三体人的斗智斗勇,剧情进入高潮部分,最终人类和三体人都没有赢,三体星系被光粒打击,太阳系被二向箔二维化。

用书中的一句话总结黑森:“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大刘在写到这段的时候很巧妙,两个男人在黑暗不见五指的旷野外,点燃香烟谈着宇宙真相,我们读到书中关于这段的时候,会有一种如临其境的体验,就像史强说的,黑,真tm的黑。

可事实上我们知道,黑森在这个宇宙中不过是炊事兵们的战争,直到后来我们看到了更高级文明对宇宙的理解之后,我们才发现,其实一切都没变,变的只是我们对世界的认知。这份认知也包含对自己的了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的文明困境只是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所导致,如果我们的生存问题只是因为自身的认知不够所导致的,当我们身处在暂时平稳的环境中,却仍然过不好的时候,蚂蚁们的目光是看不到整个宇宙的真相,所以才会有黑森法则,才有隐藏好自己,消灭对方。

那这一切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人性,是我们脱离不了人性,也正是如此,宇宙黑森法则是必然导出,动物世界弱肉强食,人类社会优胜劣汰。这里我要详细解释一下何为人性?我们提到这个词总是贬义居多,可能原因是现代社会是陌生人大规模聚集,原本古代农业文明血缘等级维系的社会中的那些人性中的A在现实社会中很可能会造成个人困扰,以至于这部分被隐藏和遮盖,进而人性中B的在现代社会中可以使你游刃有余不受伤害,我为何用AB而不用好坏?

正是我要说的,人性本无好坏,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须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之所以有不同,是根据生存环境的需要所匹配的,这些能力之所以有好坏之分,只是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带来的利与弊进行权衡之后的道德评价和法律解释与评判。我在之前的节目谈到过这个话题,可以回顾往期,音频放在本文中了。

一言以蔽之,人类的所有行为的本质都是人性赋予我们生存的所需要的功能被表达出来罢了。

过去人们认为人类的一切都来源于上帝的赋予,亦或者来源于宗族礼法的影响,而国家也是二者的建立。但是著名的哲学家霍布斯他认为这些都是一座大厦的表面,就像是你看到一个人,你只能看到其表面,他内心究竟如何想?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是不会变的,也就是所有人共通的一点,那就是人性,既然是共通可以分析,就可以用逻辑和科学的办法加以研究,这才是后来为何诞生出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原因,也就是说霍布斯的出现,让此前所有谈人性、社会和国家的书籍以及理论都崩塌,因为人们都忽略了最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大厦的砖头才是你可以研究清楚的东西,才是不变的东西,而这些砖头、这些基础就是人性,人性搞不清楚如何能搞懂社会、国家?霍布斯的当头棒喝带给人的震撼不亚于维特根斯坦让哲学明白了自身的困境。

霍布斯并不是胡说,而是用科学的逻辑对其理论进行论述,他先从人和动物的区别开始,这一点在今天看来司空见惯,很容易,因为信息量足,所以人们懒得思考这些本质问题,喜欢一句话解释和概括,从不追究为什么,哲学其实不难,是一门总问为什么的学科。我们回到话题,人和其他动物通过感官捕捉外部信息,感受外界的事物,进而反馈出行为,共通的是有很多都是本能反应,人类区别于他们的是思维能力,也就是只有人有能力将捕捉到的信息在大脑中做处理的过程中推理、想象、预测未来和判断。人类还可以通过这样的能力克服一部分本能。

而导致人类拥有这样能力的主要原因不是大脑,而是语言系统,这里用的词不是语言能力,是因为其他动物也有自己的本能语言,而人类的是系统化的,不仅如此,人类还可以在其中延展非常多信息量表达的方式,比如文字。

这些东西是什么?是对人性的遮蔽,是对人性的遮掩,恰恰不能表达真实的人性。孔子说过一句话:“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话谁不会说?关键看这个人怎么做事,通过分析一个人如何做事、具体行为和人性、你就能判断他是什么样子的人。

既然如此,顺着逻辑推论,你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人,这个人为何要做这些行为?动因是什么?两个字:欲望

人性的本质是欲望,霍布斯一言导出了真相,也道出了人性中超出其他动物的生存本能的元素是为何?就是因为人本质上是追求欲望的动物。而其他动物是顺应欲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需要和能力,因为我们有思维能力和语言系统。

这是人类个体最原始的本质,进一步去讲,人类是群居动物,从氏族部落到联邦、再到联盟、国家。从血亲的关系社会到泛血缘的契约社会、再到如今的大规模陌生人聚集的社会,我们凭借的不是那些冠冕堂皇的漂亮口号、画大饼的梦想宣言、更不是凭借着各种理论的实践。人类的群居建立在欲望之上。

当初他提到这句话的时候,在当时背景下,可谓离经叛道,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西方神学时期,都强调的是控制人类的欲望,而他却说什么至善、美德、人类的漂亮话都没用,若想人类真正追逐美好,就是如何有效的追求和实现自己的欲望,在当时的古典哲学和中世纪神学背景下,可谓大胆,放到今天的社会,很多批判当下物欲横流,人性缺失、世风日下的人眼中,依旧大胆不已。

可事实上,我们这是用非黑即白的辩证法眼光看待霍布斯的学说了,在学习这些哲学内容的时候,还请注意只看理论如何推导,暂时避开价值评判的干扰。如果你对这以上的句话能理解,我们就可以进入哲学家霍布斯的《利维坦》了。

霍布斯的《利维坦》封面

他的意思是人追求利己的欲望是没有是非对错的,这是客观事实,是事实陈述,所以霍布斯没有说提倡你要做好人,利人也利己、也没说利己就必须害人。他认为只要你能有效率的达成自己的欲望,就只能不停的向前走,比如你得到权力,你绝对不甘心于此,你得追逐更大的权力,这不是你的贪念和欲望,而是你不追求更大的,可能连当前手头的权力都会消失,因为你深处流变的竞争环境中,在这段论述中他把欲望的本质告诉我们了,其实就是指生存的不得不,也是我前文开头说的人性的欲望是我们生存需求的必然导出。霍布斯之所以这样表达,是希望通过他的逻辑论述,让我们看到人性的现实。

有人可能说,霍布斯也太不行了,这说半天逻辑论述,还不如我们古代法家的一句“人性恶”来的简单,其实不然,霍布斯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我前文说过咱们中国这边的论述是辩证法,必须非黑即白,举反例来论证自己,所以开篇人性恶就表示了一种批判、指责和评价,而霍布斯的这套说法告诉我们的是,利己的天性、人性的欲望这都是与身俱来的,至于你如何做选择,这是你的权利。因为每个人做行为的具体环境和背景是不一样的,只有这样,国家和法律的推导才能出现。

比如一个人在极端情况下做出了利己的行为,但是这个行为对他人是有伤害的,我们只能在道德和法律上对他进行评价和惩罚,可本质上对实施这样行为的他而言,道德评价只是其他人的看法,只能起到约束作用,但不对每一个人有效,而人自己总是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解释,这就是利己的本质,所以需要法律。并不是有道德和有法律就能限制所有人为了利己而对别人进行伤害,很多造成的伤害就连法律都没办法解决,更别说道德。所以霍布斯告诉我们的是人性的真相。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讨论《利维坦》了,这词源于圣经故事中的水怪,是一个和上帝对着干的妖怪,在霍布斯的书中指强势的国家,也可以看出这个名字明确表示霍布斯的立场,在17世纪试图挑战上帝之说的观念笼罩和思想控制,霍布斯认为自然状态下人人平等,自由就是不受外部权力施加的制约,而自然状态下是不存在国家的,也不存在统一、强制性的权力,这时的每个人是自由的,由此逻辑导出最初的黑森状态。

也就是霍布斯的丛林法则,他说自然状态下每个人能够不受外力的限制,完全遵从自己的理智和判断,能够为了保全自己而自由的运用自我力量,做任何自己觉得对的事情,每个人对每件事情,以及每一个行为都享受着“自然权”,这样的权利必然会带来纷争,所有人都有可能会威胁到自身的安全,甚至是生命,所有人都是自己潜在的敌人,必须随时提防,于是由于人们的互相不信任,容易起争执,并且这个争执无法让有信服的权威来裁决,人类群体大乱,如果没有一种统一的权力让大家都乖乖听话,人们只能互相开战,也就是所谓的任何人是任何人的战争,也就是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

于是我们该如何才好?我们总不能时刻处于这样的状态吧?人毕竟想安稳的活着,保全自己,保全家人,想过上更舒适的生活,因此,在理性的指引下,人们试图逃离自然状态,寻找一种方式可以让人们避免每个人对每个人的对立,于是大家为了自我保存,签订契约,选择主权者来执行契约,也就是所有人,每个人都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利给主权者,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个群体,主权者就代表了所有人的共同人格,于是个体都得服从这个共同人格的判断和意志,必须承认共同人格的一切行为,这便是国家的诞生,这便是现代政治的诞生。

其实霍布斯而言,他并不推崇强权,但却很明白的告诉我们,若想避免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就得建立现代化国家,而这个国家也就是利维坦,他代表了所有人的意志,而这样的设计和建造在霍布斯眼里是很安全的,用如今的眼光去看,我们可以评判甚至是批判利维坦,因为人们相应的要失去很多,比如俯首听命、唯一义务就是服从,否则就要失去被保护,人们总要战战兢兢的伪装自己,掩盖自己。也就是说人们从对个人的恐惧转换为对利维坦的恐惧。

同时期的洛克哲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批判,因为人类这个生物不仅需要活着,更需要有意义的活着,而如今我们会看利维坦,你不能说他错了,因为在那个17世纪国家概念都还没有真正成型的时候,他一语道破人性的本质是欲望、人类自然状态下的真实样貌,国家的本质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恐惧,从最简单的推导到当时的社会如何形成,可谓眼光独到,这是一种还原论的思调,就拿今天举例子,你身处当前社会,民族和国家,你如果不读他们的著作,你是很难把这些问题想明白的,因为你眼前的信息量太多了,这些信息对你而言是一层一层的遮蔽,不仅如此,现实已经搭建和运行的,无论是电脑机器还是国家机器,你只需要在其中按需生存就行了,何必从头学习电脑的一切基础知识?软件都是现成的,何必从头学习政治、经济和历史?你只需要过好与自己相关的人生就行,那些和你无关,除非你要当编程员,除非你要搞政治,如此看来,霍布斯在那个年代看透事物的本质,其实真的很难能可贵,放到今天,你敢说我们的现代国家的本质和他所说的利维坦有区别吗?只是在掩盖自己是利维坦的事实。

好,现在回到《三体》前文说到的自然状态行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你想想人类在地球内部虽然是有群体、国家、我们都是一样的,如果放到宇宙中,加入其它外星文明,我们人类的这个群体其实就相当于利维坦丛林法则中的个人,我们和外星人的差异化使得彼此很难理解和认同对方,沟通显然很不现实,如何和外星人建立利维坦?那可以说是天方夜谭,关键是在遥远的宇宙间建立利维坦的成本要大于开枪消灭对方,所以黑森法则提出的猜疑链和技术爆炸实际上就是对宇宙下差异化巨大的文明之间的丛林法则进行逻辑补充,从而变成了黑森法则。毕竟地球内部人和人,甚至人和动物都是可以交流的。至于是否会像科幻片那样出现宇宙联邦、碳基联邦之类的政治实体也有可能,想象力这方面就交给各位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