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

什么是普通话?

就是以北京语音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在四川,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

四川人说话时,不管是说普通话,还是说四川本地方言,只要话一出口,即使你不认识他,你一定就能猜得出来,这个人肯定是四川人。

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1)

这不,10月25日,在四川宜宾,一个才上一年级的小女孩,因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说得不标准,着急得在家里哇哇直哭。这个视频网友们看到后,既心疼这个呆萌可爱的小女娃,又觉得比较好笑。

这个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孩,今年只有6岁半,长得乖巧清秀、惹人喜爱。

可能是学校老师要求她放学回家后,利用空余时间,练习学说普通话。

这个小女孩在练习用普通话说“写作业”这句话时,反复练习、说了一遍又一遍,就是说不好,更不要说标准了。

小女孩练着练着,觉得自己花了这么多时间、这么认真地练习,就是说不好这三个字。一着急,就急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了起来。

这时,正在小女孩身边的小姨,说着一口地地道道的四川话,故意逗她。

小姨问道:你哭啥子哟?你为啥子要哭咧?

小女孩哭着也用四川话回答:我说不来普通话!不标准!

小姨说道:那你学习嘛。

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2)

小女孩马上接着就用不标准的普通话说道:写作业。

小姨又说:我说那你、那你就学说普通话噻。

小女孩又接着用普通话说道:写作业、写作业、写作业。

小姨看到小女孩因为怕说错了,而不敢大胆放开地说,就说道:烫嘴巴呀?

小女孩委屈巴巴地流着眼泪说:害怕读错了,掌嘴巴。

小姨一听,小女孩把她说的 “烫嘴巴”错说成“掌嘴巴”,忍俊不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事后,小女孩的小姨李女士解释道:让外甥女用普通话说“写作业”这句话,她怎么也说不清楚,她就觉得自己很笨,她自己说自己:“我为啥子那么笨呀,教了100遍都不会。”

这个小女孩为学说普通话着急、边哭边学说普通话的场景,既让网友们看到了她小小年纪的上进心,又觉得作为一个四川人,本来连大人都说不好普通话,要想让这么小的小女孩很快说得好、说得标准,也真是难为这个可爱的小女孩了。

说句老实话,对于绝大多数四川人来说,不要说小孩子了,就是大人,要想说出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也是非常难的。

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3)

为什么四川人说普通话难度比较大呢?为什么四川人说普通话一听就不正宗、不标准呢?

这是因为:

四川人长期生活在四川地方方言的语境环境下,说普通话时,在语音上,分不清平舌音、翘舌音,大都把普通话中的翘舌音念为平舌音;发音不分n与l、h与f,r发音太靠前,不分前后鼻韵母。

在声调上,一声调值不够,太轻飘;二声调值也不够,尾音喜欢拐弯;三声该降的降不下来,该升的升不上去;四声降不下去,不仅太轻飘,末尾还要拐个弯。有时还平仄不分,鼻音边音不分。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

四川人在日常生活中,早已习惯和喜欢说土话、俚语。他们在说普通话时,就自以为是地把这些土话、俚语夹杂在一起,并说成普通话,,认为只要把四川话变一下声调,就是普通话了。

所以,四川人所说的普通话,就被人们称之为“川普”、“椒盐普通话”、“塑料普通话”。

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四川一年级小女孩学习普通话感觉太难急得直哭)(4)

比如:四川话中,把“作业”说成“作孽”,把你“傻”说成“哈戳戳”, 把“满意”、“舒服”、“好”说成“巴适得板”, 把骂你“很傻”说成是“瓜娃子”。

比如:把“一张纸”说成“纸飞飞儿”;把“面粉”说成“灰面”;把“手肘”说成“倒拐子”;说你不正常就说“神经兮兮的”,你身上脏就说你“脏兮兮的”,你不会来事,就说你“瓜兮兮的”。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是一个外省人,你想想,当四川人把他们的这些土话、俚语当成普通话来说时,你能够听懂才怪。

其实,只要下功夫,世上无难事。学习说普通话也是一样的。

——家里有小孩时,作为家长,要学着说普通话,要跟小孩用普通话交流,在自己家里形成一个说普通话的小环境。这样,小孩学说普通话也会快一些,说得更好一些。也就是说,要想学好普通话,最好是从娃娃抓起。

——没有学习条件和时间时,可以跟着电视节目学、跟着说普通话标准的人学。慢慢地,就会大有长进的。

——作为成年人,可以参加普通话培训班,可以参加普通话考试,不断提高自己说好普通话的水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