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

荚一、枣十四、 (KT )之朱(茱)臾(萸)、椒,合而一,燔之坎中,□以隧下。已,沃(一,KT ,燔陈刍若陈薪,令病者北(背)火炙之,两人为靡(磨)其尻,KT 已(一八○)。

春秋战国时期留存的实物来看,各国的度量衡无论从单位名称、器物形制、单位量值、管理制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容量单位除较为普遍使用的十进位的升斗斛制外,齐国则用豆、区(□□)、釜、钟制。

齐国旧量有豆、区、釜三种,四升为豆,四豆为区,四区为釜。春秋末期,田氏将家量改为五进制,即五升为豆,五豆为区,五区为釜,十釜为钟,并用大于公量的陈氏家量出贷粮食,用公量收,广得民心,由此壮大了田氏一族的势力,为以后获取齐王位奠定了基础。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夫田成氏甚得齐民,其于民也,上之请爵禄行诸大臣,下之私大斗斛区釜以出贷,小斗斛区釜以收之。”

《左传·昭公三年》云:晏子曰: 齐旧四量,即豆、区、釜、钟,四升为豆,各自其四,以登于釜,釜十则钟;田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巨亦。以家量贷,以公量收之。均为姜齐所用之量,后田氏家量改制,《左传》晏子语:“陈氏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

1 【】(斗)=10升

《小尔雅》汉·孔鲋

广量十二

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掬四谓之豆,豆四谓之区,区四谓之釜,釜二有半谓之薮,薮二有半谓之缶,缶二谓之锺,锺二谓之秉,秉十六斛。

广衡十三

二十四铢曰两,两有半曰捷,倍捷曰举,倍举曰锊,锊谓之锾,二锾四两谓之斤,斤十谓之衡,衡有半谓之秤,秤二谓之钧,钧四谓之石,石四谓之鼓。

齐国 公区陶量

山东临淄出土。战国。高17、口径20.5厘米,容4847毫升(小米) 。广口,深腹。腹部有绳纹,壁上有戳印铭文两处。一处阳文“公区”,另一处阴文“ 里人 ”。器形和印文与公豆陶量相似。据《左传·昭公三年》记载,齐国容量单位有豆、区、釜、锺。公豆、公区是齐国通用的量器。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1)

齐国 公区陶量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2)

齐国 公区陶量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3)

齐国 公区陶量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4)

齐国陶量汇总

山东济南天桥区出土。战国。高15、口径18.5厘米,容4220毫升(小米) 。广口,深腹。腹中部有一周凸纹,壁有印文“ ”字,或释为“市”。市陶量同时出土两件,器形、铭文相同。从出土地点和同时出土的器物看,当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量器,容量接近田齐的一区。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5)

田齐 区 陶量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6)

田齐 区 陶量

栗氏量--齐国标准量器

《周礼·考工记》载:“栗氏为量,改煎金锡则不耗,不耗然后权之;权之然后准之;准之然后量之;量之以为鬴(lì,音:力)。深尺,内方尺而圜(yuán,音:园)其外,其实一鬴,其臀一寸,其实一豆;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其声中黄钟之宫。槩(gaì,音:概)而不税。”其铭曰:“时文思索,允臻其极,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永启厥后,兹器维则。”这是最早记载“嘉量”的文献。鬴,豆,升 合一的标准量器。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7)

栗氏量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8)

齐国量器

齐国豆量在陈氏改革前后容积确有变化,即由原来的4升变为5升。右里铜量(大)、刘家铜量(大)和东齐铜量(大),其容积均在1025毫升即5升左右。斗量是介于豆、区之间的一种量器。齐国的斗量以青岛黄岛区灵山卫(原属胶县)出土的左关铜卮为代表。其容量为2070毫升,约10升。左关铜卮为斗量,亦即田氏1斗应为10升。区量以1972年在济南天桥区出土的两件“市”字陶量为代表。“市”字铭文表示它们是市场核正的量器,具有官量的性质。其容积为4220毫升,约21升。釜量的标准器是子禾子铜釜和陈纯铜釜。它们均自铭“节于廪釜”,可知为齐国官量。子禾子铜釜容积为20460毫升,陈纯铜釜容积为20580毫升,均约100升。

子禾子铜釜、陈纯铜釜与左关铜卮的年代当在公元前404~387年之间,三者均为田和未立为诸侯时所铸的“田氏家量”。

传出临淄的战国陶量,分别自铭“公豆”、“公区”,容积分别是1300毫升和4847毫升[47](官定量器,而且两者之间的容量符合“四豆曰区”的姜齐进制。“公豆”与“公区”实际上是1.5倍的姜齐豆量和区量,并可换算出姜齐1豆为4升、1区为16升。

邾国 ,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周代东方著名方国之一,是鲁国的一个 附属国 。邾国的国君为曹姓,子爵。地理位置约在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邾国建都于邾(今山东邹城境内),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城市东南纪王城)。到了战国中叶为楚所灭,至邾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始迁于峄,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公元前261至256年间),在此建都350余年。

邾国量器分别与姜齐和田齐量制对应:

4升、6升、24升量级的陶量分别对应姜齐量制的1豆、1. 5豆、1. 5区,7. 5升、10升、20升、100升量级者分别对应田齐量制的1. 5豆、1斗、1区、1釜,19升量级者可能为有意制作偏小的1区量。可以看出,邾国量制至少从战国早期开始便一直深受齐国影响。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9)

邾国陶量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10)

邹城出土战国量

春秋末·邹 廪陶量 --釜

山东邹县都城宫殿遗址(即纪王城)先后出土凛陶量。 1951年 山东邹县纪王城出土。高33.2、口径30、底径23厘米,容20000毫升(小米) 。广口深腹。腹部有对称的两柄,内底有印文“廪”字,当是仓廪中使用的量器。表明陶量为当时置于仓凛的标准量器。陶量容积均为20000毫升,当合100升,即1斛。因此,这些陶量似可称为“凛斛”。陶量1升约合 200毫升,与齐国子禾子铜釜和陈纯铜釜以及秦商鞅方升的单位量值基本相合。

马王堆帛书相马经译文对照(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容量单位)(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