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这首诗的意境特点,诗经蒹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本文乃错忍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蒹葭》是《诗经》秦风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以简短的三章,描绘出迷蒙清寥的深秋晨景和盘桓河边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主人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见的情景。诗人在诗中创造的深邃意境和采用的换韵复唱形式,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蒹葭这首诗的意境特点,诗经蒹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1)

《兼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这首诗的意境特点,诗经蒹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2)

《兼葭》

深邃的意境

《兼葭》这首诗,以“从”(寻求)为全篇的发展脉络,全诗意境正是由“从”这个中心词生展开去的。诗中的景,是诗人寻求中亲见、亲感的景;情是诗人寻求中即景思人产生的情。因“从”而见景,缘景而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迷蒙清寥的深秋晨景与诗人的调怅之情融合得紧密无间。可见,“从”字正是交织全诗意与境的纽带。以“从”字为线索,仔细揣摩,我们还可进一步感受到此诗意境独特的感人魅力。《兼葭》一诗,妙在创造了一个若隐若显、不离不着、虚实相间的艺术境界。朝雾、晨霜渲染了朦胧的气氛,虚化了人物活动的背景,河中小洲、“伊人”身影便显得飘渺迷离了,而寻求中的诗人与意中人也就始终处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中。

蒹葭这首诗的意境特点,诗经蒹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3)

《兼葭》

随着诗人的上下求索,全诗感情犹如梦幻般展开,使读者于有尽的语言中,感受到了主人公的无穷之恩。俞平伯先生曾说:“宋周美成的《玉楼春》里,有两句最好: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这种况味正在不离不着之间。文心之妙亦复如此。”周邦彦《玉楼春》中的那两句词,上句是说情人如被风吹散的江上流云,飘忽不定;下句是说自己的情如雨后黏在地上的柳絮,执著不变。两句意境与《兼葭》实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于“不离不着”的“况味”中传达出对对方诚挚的爱慕,以及“今日独寻黄叶路”的惆怅。然而两相比较,《兼葭》中的景似乎要朦胧一些,惟其朦胧,更表现出那种宛然在目却又难以寻见的“不离不着”的情状,抒写尽不断加深的情思,全诗正是以深邃的意境,把景真、情笃、意切的意象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蒹葭这首诗的意境特点,诗经蒹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4)

《兼葭》

换韵复唱的章法特点

《兼葭》与《诗经》中大部分诗篇一样,章与章之间采用复叠方式。三章的内容、字句基本相同。仅于各章中变换数字,以层层深入地加深内容,增强感情,在反复咏唱中收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清人方玉润评此诗说:“三章只一意,特换韵耳。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叹,佳者多有余音。”(《诗经原始》)他的话道出了《兼度》一诗换韵复唱的章法特点。但是首章虽巳“成绝唱”,二、三章绝非画蛇添足。添章除了通过“换韵”以使韵律变化和谐外,又与内容表达和感情抒发有关。

蒹葭这首诗的意境特点,诗经蒹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5)

《兼葭》

如三章的兴句中,写白露是变换以“为霜”、“未晞”、“未已”等词,于韵脚变换中见出时间的变换,借以表现诗人始终耿耿的深情寻求和寻之不得的焦虑。而写“伊人”所处则以“水一方”、“水之湄”、“水之诶”,以及“水中央”、“水中坻”、“水中祉”等韵脚灵活地加以变换,通过地点的转换来表明“伊人”的忽此忽彼,行踪不定。从表面上看,几个韵脚的变换似乎带有诗人自由联想的很大的随意性,其实,它是诗人思维活动延续发展的真实记录,诗人诚挚的思念之情正是随着“伊人”所处地点的转换而趋于饱和。清人沈德潜曾说:诗有“略易一、二字而其味油然自出者,妙于反复咏叹也”。

蒹葭这首诗的意境特点,诗经蒹葭一首优美的抒情诗(6)

《兼葭》

《兼葭》一诗所以韵味悠长,情意深永,除意境深邃外,是与换韵复唱而得“反复咏叹”之妙息息相关的。这种“略易数字”,反复错综,环环相扣的写法,使全诗内容层层深入,感情步步深化,所以我们读来感到声情摇曳,有一唱三叹的意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