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咒怨(被母亲诅咒)
“神童”魏永康去世了。
看着眼前这个笑容憨态可掬的男人,真的从没想过他传奇的一生会终结在38岁。
图中的他,搂着女儿,显然只是一个略显发福的普通人。
然而,本该属于他的平淡生活因为妻子的一则讣告再掀波澜。
妻子付碧在文中说:“我亲爱的丈夫生前得到过许多亲人、同学好友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怀和无私帮助,在此我们全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随后,魏永康离世的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一下子把很多网友拉回到记忆里那个轰动全国的少年身上。
提起魏永康,就不得不提他声名大噪的前半生。
快进的人生里,藏着母亲一生的指望
1983年,魏永康出生在湖南华容,一个美丽的洞庭湖边的小镇里。
父亲魏炳南是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而母亲曾学梅曾经是一名大学生。
后来却因为家庭经济拮据,她无奈放弃了大学生活。
戛然而止的大学梦一直是曾学梅心中的一道坎,捉襟见肘的生活,一度让她觉得生活没有盼头。
儿子的到来,突然点燃了曾学梅心中的一团火。
在魏永康尚在襁褓时,曾学梅就在给儿子灌输唐诗宋词。
在魏永康一岁时,有一次,他和妈妈来到单位里的大院,叔叔阿姨们一下子围了上来,有一位叔叔打趣着说:“小朋友,你写一个字,我就奖励你一颗花生米怎么样?”
大家都以为这么小的孩子,肯定还大字不识,没想到在围观人不可思议的表情下,魏永康一连着写出几十个大字!
从那以后,魏永康小小神童的名号就口耳相传,传遍了小镇的每个角落。
两岁的魏永康,在别的孩子都刚会咿呀学语的年纪,他就已经广识汉字;
别的孩子刚接触到课本,加减乘除对他来说早已不在话下。
他8岁进入县重点中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被中科院破格录取。
魏永康的前半生,不仅是华容的传奇,也是曾学梅引以为傲的事情。
魏永康的一生,注定不凡。
披着“神童”的外衣,魏永康的生命里只有学习。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吃穿用度,母亲都会在一旁事无巨细的包揽。
儿时的魏永康,没有朋友,没有玩耍,每天睡醒的唯一一件事就是学习。
因为他知道,母亲会在一旁死死盯着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人生信条贯穿着曾学梅的一生,却成为魏永康一生摆脱不掉的噩梦。
有人说:“父母在孩子身边走过的路,都会变成他日后的坑。”
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就是把自己的指望强加在了儿女身上。
“快餐式”育儿:一手成就他,一手毁掉他
享受着神童头衔的魏永康,走的每一步都是由母亲精心铺就。
唯独劝退,不仅让儿子骤然跌落神坛,也击溃了曾学梅的心理防线。
面对着街坊邻居小声的非议,曾学梅想不通。
儿子上学时,同学找他玩,她果断拒绝,怕耽误儿子学习;
儿子和女孩稍有亲近,她就疾言厉色地说:“女孩是妖精”,怕耽误儿子学习;
儿子上高中时,为了不浪费儿子的时间,她就亲口喂到嘴边,怕耽误儿子学习。
曾学梅奋力的托举,好不容易把儿子送进中科院的大门,她以为儿子会一直是她的荣耀。
魏永康来到中科院后,他发现自己的人生好像和从前不太一样了:今天要穿哪件衣服?头发长到什么程度要理?我穿拖鞋出门为什么有人笑我?
最终,20岁的魏永康被中科院以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为由劝退。
这个天才少年“病”了。
辍学在家的魏永康消沉迷茫,沉迷网络世界,几度离家出走。
而曾学梅面对能为自己带来荣耀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在面对记者的采访时,回想着儿子这些日子以来的颓废消沉,她怨恨地说:“我恨不得他早点死”。
可她不知道的是,在教育子女上,最忌讳操之过急。
在《了不起的儿科医生》中,跺脚妈就曾经见识过一位“急”妈妈。
儿子今年刚满三岁,这位妈妈就把他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早教,英语,美术……早已超出三岁孩子所能承受的负荷。
在儿子忍不住反抗下,她竟然一怒之下踢断了儿子的下体。
而面对医生的询问,这位妈妈居然堂而皇之的说:“我就是直接踹的!”
可她似乎忘了,儿子今年才刚刚三岁,需要的不是报班学习,而是来自妈妈的爱。
威尔菲德·内勒斯曾在书中提出:
“父母想要孩子顺从自己的意志,成为他们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深以为然。
每个孩子降临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深埋在土里的种子。如果你短期内看不到他发芽,别担心,他可能在向下扎根。
倘若没有等待的过程,一味地拔苗助长只会错过花期。
父母要放慢脚步,试着来听听孩子的心声,填鸭式的教育可能会在短期内看到回报,可最后毁掉的是孩子。
接纳孩子的普通是父母毕生要学会的课题
虽然几经消沉,但好在魏永康的后半生过得很幸福。
20岁时,他开始学习生活技能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
他从刚开始那个需要被照顾的人,慢慢学会能照顾瘫痪在床的父亲。
2005年,魏永康决定重来来过。他报考了湘潭大学物理专业硕士,虽然没能如愿以偿,但他内心却没有遗憾。
也就是在那年,他遇见了相守一生的妻子付碧。
两人在确定关系后于2008年结婚,妻子为他诞下一儿一女。
已为人父的魏永康扛起了肩上的责任,照顾妻儿老小,人变得开朗了许多,日子也越过越有盼头。
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一条普通人都会经历的路魏永康追逐了20年。
母亲花17年让他走上巅峰,他却要用20年来思索怎样变得普通。
接受自己的孩子普通,曾雪梅用了30年。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庭对子女的期盼,可有时未必青出于蓝会胜于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