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在匈奴的两个儿子(被匈奴王霸占12年屈辱生二子)
著名学者范子烨曾这样评价蔡文姬:“她不是时代苦难的旁观者,而是亲历者。她既亲眼目睹了时代的苦难,自己更是时代苦难的一部分,她的体会比任何人都深。”
钰姐深以为然。
蔡文姬是一代古今罕见的大才女,才华与“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比肩,然而天妒红颜。蔡文姬身逢乱世,一生三嫁,家人离散,饱尝颠沛流离、屈辱偷生之苦,堪称一生悲情。
本是一代著名才女,却为何过得如此凄惨?
一、乱世佳人蔡文姬: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公元178年,蔡文姬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之家,是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和音乐家蔡邕的独生女儿。蔡邕才华横溢,通经史、善辞赋、精通音律书法等,名望很高。
蔡文姬在父亲的熏陶下,自幼聪明伶俐,博学而有才辩,尤其精通音律。她是古代才女的代表,世人常将她与文史学家班昭相提并论,称为“班蔡”。
《三字经》里记载:“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而这句话也是有典籍出处的。
据宋代朱文长《琴史》记载,蔡文姬10岁时,父亲在屋外弹琴,这时突然弦断,屋里的蔡文姬马上说道:“第二根弦断了”,这令父亲很吃惊,又尝试弄断第四根弦,文姬立马又分辨出来了。蔡文姬非凡的天分,令蔡邕决定教女儿学琴。
看来,天赋这种东西,真是与生俱来的。
果然,仅仅两年,蔡文姬琴艺大成,蔡邕就将自己最宝贵的“焦尾琴”送给女儿。焦尾琴来历不凡,它是蔡邕偶然在民间听到烧火时发出爆破声并从火中抢出来的木材所制成,与齐桓公、楚庄王、司马相如的琴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琴”。
此后,蔡文姬在父亲的悉心栽培下,逐渐成长为像父亲那样的大家,在文学、音乐、书法等方面颇有建树,很有名气,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女”。
但是,就是这么一位博学多才、才华冠绝古今的美貌才女,一生却毁在了颇为不幸的两段婚姻上。
转眼,蔡文姬到了二八妙龄年华,在父亲作主下,嫁给了河东世家之子卫仲道。卫家兴于汉代名将卫青、皇后卫子夫,卫氏家族自那起平步青云。
按说,蔡文姬嫁到声望颇高的卫氏家族,算是门当户对,生活也安稳幸福。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蔡文姬与卫仲道结婚后,的确过上了一段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但婚后不久,逆贼董卓被诛,父亲蔡邕受到牵连而冤死,丈夫卫仲道也在1年后咯血去世了。短短两年时间,就接连失去了最爱的父亲和丈夫,这对蔡文姬而言,就是晴天霹雳!
蔡文姬未曾给卫家生下一儿半女,在忍受丧夫之痛的同时,还要被婆家人嫌弃,说她克死了自己的丈夫,对她冷酷无情地辱骂。
然而,灾难还没有完,更大的灾祸接踵而至!
董卓曾经的部下伙同北方的胡人进犯长安,胡兵入境杀民掠财,奸 淫虏掠妇女,年轻貌美的蔡文姬未能幸免于难,她也被胡兵抓走了,成为中原众多可怜妇女中的一员。
悲愤交加的蔡文姬,就此写下了著名的五言古诗《悲愤诗》,全诗共108句540字,真实再现了她遭祸被虏、苟活匈奴、听闻被赎消息的悲喜,甚至与二子的分别之痛等。
这首《悲愤诗》再现了那个兵荒马乱时代的残酷,以及一个弱女子颠沛流离、受尽屈辱的辛酸,堪称蔡文姬的一部苦难史。也难怪蔡文姬会生出“宁做太平犬,莫作乱离人”的感叹与哀伤。
二、千古绝唱《胡笳十八拍》:蔡文姬再受伤
关于蔡文姬在匈奴的生活,一直有几种说法。
一是影视剧编撰的,说文姬嫁给了匈奴的左贤王,两人恩爱,生下二子。二是《后汉书》中说文姬被胡兵虏获沦落于左贤王,两人生活了12年生下二子。三是《三国演义》里说文姬被虏匈奴,曹操重金赎回归汉再指婚嫁董祀。
大多人更认可《三国演义》里的说法,即文姬被虏到匈奴后,不仅失去了人身自由,沦为了一个低贱的奴婢,还惨遭左贤王侮辱,生下了两个儿子。更不用说被左贤王纳为姬妾或娶为正妻,甚至两人恩爱等的无稽之谈了。
蔡文姬在匈奴的遭遇可从她写的《胡笳十八拍》里窥见一二,如果她遇到了善良英武的左贤王,就不会写出那么凄悲的诗文了。
如她在第一拍中提到: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忍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意思是:匈奴入境横行,我违心苟且偷生,丢失了节操很是愧疚!在匈奴遭受种种耻辱,这些又当向谁诉说?只能吹响胡笳,宣泄下满腔的悲痛与哀怨。
胡笳是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与笛子很像。可见,蔡文姬在匈奴多年,忍受孤寂与凄苦,也学会了吹胡笳,每当思念故土就会吹起胡笳,聊以寄托思乡之情。
蔡文姬的《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详细描述了蔡文姬的那一段过于屈辱、太过伤怀以及难以启齿的悲惨往事,满篇控诉,字字血泪,几乎令草木含悲,天地动容。
郭沫若曾评价:
“......感情的沸腾、着想的大胆、措词的强烈、形式的越轨等,都是古人所不能接受的,思想大有无神论的倾向......既有伤乎温柔敦厚的诗教,而又杂以外来影响的胡声。”
郭又评价这十八拍以“滚滚怒涛一样不可遏制的感情,绞肠滴血般的痛苦”贯穿全曲。这评价十分准确而中肯。
三、被曹操重金赎回归汉,披发跣足救渣夫
在《胡笳十八拍》里,文姬还描述了归汉的迫切心情。
史载,曹操早年与老师蔡邕关系甚密,当得知老师的女儿流落匈奴12年后,就花重金即“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派人将蔡文姬赎回。蔡文姬回到中原后,曹操又见她孤苦无依,没有亲人,特意为她安排了一桩婚事,将她嫁给了屯田都尉董祀。
虽然蔡文姬落魄多年,但毕竟是大文学家蔡邕之女,还是有名的才女,如此家世与才情,当然要配一个名门望族。恰屯田都尉董祀长相俊朗,风度翩翩,家世也好,也算是蔡文姬的良配。
但是,蔡文姬虽然才高八斗、风韵犹存,但董祀却极不乐意,只碍于丞相之命娶她,婚后却对她十分不待见,认为她30多岁了,还生过两个孩子,因此从心底里看不起她,时常冷落她,更别说爱慕她了。
直至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才令董祀对她有所改观。
婚后第二年,董祀犯了死罪,眼看就要被处死,一心救夫的蔡文姬情急之下找曹操求情。恰好曹操当时在会见一些有名望的公卿名士,他就对大家说:“蔡邕的女儿在外面,今天让大家见一见吧。”
很快,蔡文姬“披发跣足”即披头散发、打着赤脚进到大殿,叩头请罪,说话条理清晰,感情真挚哀痛,令满堂宾客无不为之动容,不料曹操出了一个难题:“降罪文书已经发出去了,我无能为力。”
蔡文姬却从容淡定地说:“您马厩里的马成千上万,勇士数不胜数,还吝惜一匹快马来拯救一条垂死的生命吗?曹操被感动,赦免了她丈夫。
董祀死里逃生,从此对蔡文姬心怀感激,并辞官与妻子归隐,过上了田园生活,后来两人生下一子一女,女儿成年后,还嫁给了司马睿的儿子司马师。这样看来,蔡文姬最后的结局虽有波折也还算圆满。
后来,蔡文姬在余生里,凭借超强的记忆力整理了父亲蔡邕书籍4000多卷给曹操,还有书法、琴艺等精湛绝艺,令这些中华瑰宝永远传世下去,不被淹没于历史的尘烟里,可说功劳不小。
四、写在最后
蔡文姬的一生里,绕不开这五个男人:蔡邕、卫仲道、左贤王、曹操、董祀。
父亲蔡邕是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他悉心呵护她,把她培养成博学多才、影响文坛的人,她的满腹才华可说源自父亲。
曹操可说是蔡文姬生命里的贵人,可以说,没有曹操,就没有蔡文姬展示才华的平台,蔡文姬也不可能完美归汉,更谈不上有相对平静的第三次婚姻。
至于另外三个男人,就是离蔡文姬生命最近的另一半了,但却给她坎坷的人生里平添了无尽的悲情与酸楚。卫仲道之于她短暂而仓促,左贤王之于她就是人生悲剧,毕竟两人没有爱情,强扭的瓜不甜。
而董祀之于她算是有所圆满,但并不十分和谐,只是相对圆满而已,也算是上苍对一个饱经沧桑的女子的一种眷顾吧。
但即便身逢乱世、遭遇坎坷,蔡文姬也向我们展示了她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她的坚韧与睿智,她的才情与骄傲。她是那个时代苦难的见证者,却向我们完美诠释了“苦难的背后是伟大”,令我们钦佩不已。
彭柏山说过:“人不能在顺境中认识人生,必须在痛苦中、在寂寞里认识这个繁华世界,以此锻炼出一种明净无尘的心境,才能深刻体验人生。”
说得真好!人的一生,怎会一帆风顺呢?
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