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

唐朝是个很有意思的王朝,它强盛时四夷宾服,皇帝号为“天可汗”;它衰落时内忧外患,“天子九逃、都城六陷”。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泾师之变”和它爆发的历史背景。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1)

一、唐德宗的中兴气象

唐德宗李适,为唐肃宗李亨长孙、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九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在位26年,在位时间为唐朝皇帝第三,仅次于高宗李治和玄宗李隆基。

他天宝元年(742)出生于长安大内宫中,少年时代恰逢唐朝最辉煌、最昌盛的岁月。

但好景不长,14岁时(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适的人生际遇随着彻底扭转。

756年,安史叛军攻破潼关,玄宗仓皇出逃四川,李适和其他皇室成员一起,饱尝了战乱和颠沛流离之痛。

代宗初期,李适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与郭子仪、李光弼一起肩负起平息叛乱、拯救国家的重任。

763年(宝应二年),安史之乱平定,李适和平叛名将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等八人,一起绘像凌烟阁

779年(大历十四年)五月,代宗病逝于长安宫中,李适即位,时年三十八岁。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2)

少年时代,长安的入目繁华;青少年时代,变乱的动荡生活;兵马大元帅时期的战火洗礼,让李适深感安定的可贵。

他登基以后,怀着一颗复兴大唐的雄心,厉行节俭、取消上贡、疏斥宦官、收敛兵权、任用能臣,唐朝确实有了一丝中兴之望。

在经济上,他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梳理漕运、废除庸调制,颁布“两税法”,着力提高唐朝财政的收入。

在对外政策上,李适奉行“拉拢吐蕃,疏远回纥”的政策。于建中四年(783年)与吐蕃在清水会盟,重新划定两国边界,暂时稳住了吐蕃的进攻。

在对待藩镇割据问题上,他锐意削藩,甚至不惜兵戎相见。

建中元年(780)4月,泾原守将刘文喜不服诏命,公然索要节度使旌节。

德宗即刻下命朱泚、李怀光联合出兵讨伐,还命令张巨济带领二千禁军前往协助。

朱泚等将刘文喜包围在泾州,但长时间不能攻克。当时正值天旱,收成不好,征发粮草,输送给养,使得朝野内外骚动不安,朝中诸臣上书请求赦免刘文喜。

但李适一改代宗时姑息妥协的作法,变得非常强硬。

当刘文喜叛乱被平定后,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的部下正好在京城,德宗便让李正己的部下欣赏了刘文喜的人头,警示威慑意味不言而喻。

不久,李适过生日。淄青节度使李正己、魏博节度使(河北三镇之一)田悦各献细绢三万匹,如果德宗接受这种贡献,代表两镇“贿赂”皇帝成功。

德宗却把他们的贡献,悉数拨归户部度支,以此当作两镇应纳赋税的一部分,以示“两税法”必须在两镇推行。

以军事手段平灭刘文喜,让李适坚定了削藩的决心,但也给了他一个错觉,以为面对实力更胜的河北藩镇,也可照此处置。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3)

建中二年(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其子李惟岳要求任他为新任成德节度使,继承父亲,被德宗断然拒绝。

李惟岳联合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对抗中央。

德宗调神策军讨伐,并令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河阳节度副使李芃、卢龙节度使朱滔等出兵助战。

781年7月,平卢节度使李正己病死,其子李纳秘不发丧,擅领军务,奏请袭其父位,又被李适拒绝。

10月,李纳举兵反叛,攻宋州。其属下徐州刺史李淆率州归附中央,李纳即派兵袭徐州,德宗遣兵救之,大破李军,江淮漕运得以疏通。

781年8月,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也举兵反叛,德宗调淮宁节度使李希烈讨伐,李希烈大败梁军,破襄阳城,梁崇义投井而死。

平定叛乱后,李希烈想据襄阳为已有,德宗不许。

于是,李希烈在襄阳城大掠而去,从此与中央结怨。

782年1月,唐军大破成德叛军于束鹿,成德兵马使王武俊倒戈,生擒并缢杀李惟岳,传首京师。

德宗将成德镇一分为三:

张孝忠为义武节度使,领易、定、沧三州;

王武俊为恒、冀观察使;康日知为深、赵观察使。

德、棣二州飞地划归朱滔,朱滔求领已占的深州,德宗不许。而则王武俊认为自己诛杀李惟岳,功劳甚大,却没能授封节度使与赵、定二州,都心中十分不满。

此时,成德、淄青、山南东道三镇皆平,只剩魏博节度使田悦还在苦苦支撑。而唐军已将魏博镇首府魏州团团围住,田悦已是瓮中之鳖,削平河北藩镇似乎尽在反掌之间。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4)

二、变起肘腋

表面上看,唐军节节胜利,只剩对田悦雷霆一击了。

但在李适目力所不及处,却是暗流涌动。

此时,德宗执政刚两年多,两税法推行不久,“税法既行,民力未及宽”。

不但百姓生活远未恢复,中央财政的积累,也尚不足以支撑大规模用兵。

但为了筹钱,李适在著名奸相卢杞的建议下,将原来的商税由三十税一,遽然提高到了十税一的地步。

随后,又开始推行专卖政策,以便敛财。

建中三年(公元782年),除长安外在全国重新实行酒酤专卖,官方垄断酒水行业。

即便如此,财政依旧不能支撑战争消耗。

李适开始把手伸向了长安市场中,自发形成的商业信用体系,将富商存在市场的货款、抵押金、预付款(“僦柜纳质钱”,“积钱货”、“贮粟麦”)全部收走了1/4,并直接封了市场中的钱柜。

此事引发了整个长安商人的集体罢市,成千上万的人冲上街头,拦住宰相卢杞的坐骑诉苦。这是史书上第一次,关于商人罢市并成功的记载。

而在参与平叛的将领中,对中央的不满也正在蓄积。

范阳节度使(河北三镇之一)朱滔自持平叛有功,向朝廷请求统辖深州,并给其收取七个州赋税的权利以供军需,两税法使得中央好不容易收回藩镇税收权,德宗当然没有同意。

王武俊杀掉德节度使李惟岳后,德宗命王武俊给朱滔拨粮三千石,给马燧拨马五百匹,王武俊觉得自己利益受损拒不服从。

魏博节度使田悦,趁机二人与中央的关系,划分地盘势力。达成一致后,王武俊、朱滔二人率兵救援魏州。

公元782年(建中三年)十一月,朱韬、田悦、王武俊、李纳同时称王。更加需上加霜的是,深受德宗信任的淮宁节度使李希烈,禁不住田悦的诱惑。于十二月,自封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

手握重兵的平叛将领,在一瞬间成了叛军。这种转变,彻底打破了德宗削平河北藩镇的梦想。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5)

建中四年八月,李希烈率军三万围攻襄城(河南许昌襄城县)。

九月,唐德宗为解襄城之围,令泾原诸道兵马援救襄城。十月,泾原节度使姚令言率五千士卒抵长安。

三年前,泾原士卒就曾因为原州故城,地贫民敝,难以养家为由,抗拒朝廷复建原州城的召令,最终酿成士卒哗变。

虽然哗变在朝廷的招抚下平息,但泾原士卒心中的怨气却并未消弭。

这次离开泾州东去河南平叛,多数将士都带着家眷,希望离开泾州边境,在长安得了朝廷赏赐,好在中原安家。

结果直到兵过长安,朝廷没有一点反应,士卒怨愤之气再度弥漫。

京兆尹王翃奉命犒赏军队,却只准备了粗茶淡饭。

泾原军士大怒,具言:“我们将战死沙场,食且不饱,怎能拒敌!听说京城中琼林、大盈二库(天子私库),金帛盈溢,不如入内取之。”

于是披甲张旗,鼓噪返回长安,泾原节度使姚令言弹压不住,被士卒用长戈架了出去。

德宗听说泾原军再次哗变,急忙命宦官前去传旨,允诺每人赏赐两匹帛。

士卒闻之益怒,明明朝廷有财物,不闹就不给赏赐。干脆直接射杀了传旨的宦官,拥兵冲入京城。

德宗又命出金帛二十车赐之,时乱军已入城,喧声浩浩,不可遏止。

这些闹事的泾原士卒,入城后对百姓喊出:“不抢你们的‘僦柜纳质’了,不税你们的‘间架(房产税)、除陌税(商业附加税)’了!”

瞬间,长安城内出现了奇景,乱军鼓噪前行,长安小民夹道而观,围观者数以万计,泾原军变几乎演变成了一场市民狂欢的花车游行。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6)

德宗在皇宫中彷徨无计,传令禁军前来护卫,结果“上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

原来德宗即位后,深恨代宗时,鱼朝恩、程元振等的宦官执掌禁军兵权,于是罢了宦官手中的兵权,可是他信任有加、言听计从的神策军军使白志贞,却是个渎职贪腐之辈。

他到任禁军后,欺上瞒下、广造名册,中饱私囊,不几年功夫,就将禁军的实力彻底掏空。

两年前,司农卿段秀实就曾向德宗皇帝上奏,揭发禁军兵源不足,训练无备,但德宗对白志贞依旧信任有加,不听段秀实的进谏。

这次需要禁军御贼之时,才尝到了所托非人的苦果。

见势不妙的德宗只得带着,太子、贵妃和一百多太监仓皇逃出长安,直奔奉天(今陕西乾县),这也是唐朝历史上第三位仓皇出逃的皇帝。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7)

奉天与长安的位置关系

三、朱泚称帝

建中四年(783年)十月初四,德宗逃至奉天,左金吾大将军浑瑊率军赶到奉天救驾。浑瑊久经沙场,在军中素有威望,德宗见之心中稍安。

浑瑊到达奉天后,立刻开始布置奉天防御。

泾原兵马使冯河清、判官姚况听闻泾师哗变,立刻集合将士,发甲兵、器械百余车,昼夜兼程送至奉天。恰好奉天城中正苦无甲兵,得到这些辎重,军卒士气大振。

奉天这座在吐蕃进攻中,从未被攻克的坚城,暂时成了德宗的落脚之地。

德宗仓皇出逃后,泾原乱军,冲上含元殿,在皇宫中大肆劫掠,将长安的府库洗劫一空。

等到抢劫完毕,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了哗变士兵的面前,抢了皇帝老儿,以后可怎么办呢?

皇帝老儿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如果就此散去,无异于自寻死路,既然已经作乱,那就只能在作乱这条路上,“一往无前”的走下去了。

但想要拥兵作乱总得有一个领头的,于是曾经的老首长,前陇右、凤翔节度使朱泚(cǐ)就成了最佳人选。

这时,泾原节度使姚令言也想开了,事已至此,干脆就干到底吧。

当夜,他带着手下士卒,将朱泚接进含元殿。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8)

到了皇宫大内的朱泚,如在梦中。

他本以为兄弟朱滔造反,自己被罢黜兵权闲居长安,这辈子就算是交代了,指不定哪天,德宗不高兴脑袋就搬家了。

哪成想,还会有面南背北、称孤道寡的机会?!

他马上就开始召集愿意从龙的唐臣,建立自己的小朝廷。

建中四年(783)十月八日,朱泚从白华殿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

次年正月,又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

朱泚以姚令严为侍中、关内元师,李忠臣为司空,源休为同平章事、中书侍郎,遥立割据河北称王朱滔为皇太弟

源休又劝朱泚尽杀,在京城未及逃脱的郡王、王子、王孙共七十七人,以绝众人归唐之望。

就在朱泚登基的前一天,也就是十月初七日,逃到奉天部分大臣上奏朱泚欲反。

这时,德宗最信任的宰相卢杞还信口雌黄,声言:“朱泚忠贞,群臣莫及,我以全家百口性命,保其不反”,“待收拢乱军之后,必来迎天子归朝”,李适居然“亦以为然”。

可是没想到,脸打的这么快。十月十日,也就是三天后,朱泚果然来奉天了。

不过,他不是来迎请德宗归朝的,而是驾着天子车仗,挥舞着雪亮的片刀,来要李适小命的。

在之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两军在奉天城下,展开了血腥的城垣攻防战,史称“奉天之难”。

李适是怎么撑过此劫,平息了“泾师之变”的呢?请看下一篇。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

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唐德宗猜忌(扭转唐德宗人生的动乱)(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