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牛人捕鱼(回味武陵人捕鱼)

2019-09-30来源:湖南学习平台作者:曹先辉

湖南常德古称武陵,自古以来鱼虾多多,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来常德做客的人,如果没有吃这里的鱼,自己会感到遗憾,旁人也会感到可惜。

东南亚牛人捕鱼(回味武陵人捕鱼)(1)

湖南常德桃园山顶,远眺蜿蜒而来的沅水,渔舟划行在静谧的江面。

鱼类的伊甸园

湖南常德地处洞庭湖西南部。这里水域辽阔,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湖泊塘堰星罗棋布,水天一色,是各种鱼类和水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伊甸园。倘若坐在飞机上从高空鸟瞰常德,你会发现这里处处波光粼粼、碧波荡漾。这里的江河湖泊密集灿烂,遗憾的是你无法透视水里自由自在游弋着的鱼儿。

据明嘉靖《常德府志》记载,当时常德府辖区内有鱼类22种。到了1981年调查水产资源时,仅常德武陵区就有水产品95种,隶属11目、12科、63属。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鲫鱼、鳊鱼、鲂鱼、鳜鱼等30多种鱼类最丰富。还有名贵的银鱼、鳗鱼、鲥鱼和特种水产品水鱼、乌龟、长臂虾、米虾、蚌壳、田螺、蛙类、泥鳅、黄鳝、螃蟹等等。民国22年《湖南地理志》记载,唐、宋、元、明、清等历代封建王朝,均将滨湖一带号称“八百里洞庭”,享有“九十九号业次,一百号鱼色”的盛名。

世外桃源的捕鱼人

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当然会有捕鱼人。

到了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常德已有渔民开始专业从事制网捕鱼,“还植木垒石江中,为木存取鱼,获利颇饶。”清代同治《武陵县志》也有记载:雍正年间,常德已有鱼行和虾米行经营销售。

1500多年前,东晋大文人陶渊明写了一篇千古名文《桃花源记》,说的就是“武陵人捕鱼为业”。他说有位渔夫沿着沅江边上的一条小溪步行,竟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是“世外桃源”。

东南亚牛人捕鱼(回味武陵人捕鱼)(2)

潇湘八景之一的“渔舟唱晚”。

再上溯到战国末期,在《楚辞·渔父》里又记载了屈原与一位渔夫的精彩对白。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位左一个叫“沧浪”、右一个叫“沧浪”的渔夫,想必也是常德人吧。因为沧港就在常德今天的汉寿县。

再上溯到上古时期。在德山孤峰岭下的沅江与枉水交汇处,岸边有块巨石光滑如镜,传说它是隐居德山的中华善德文化先贤善卷先生的钓鱼处,人称钓鱼台。这块巨石,如今是人们缅怀善卷先生的观光景点之一。

常德的“愚人码头”

从前,居住在常德大河街、小河街、麻阳街和城内东湖(东湖巷)、上老鸦池(老年病医院西侧)、秀水斗门(市一中校史馆)一带的居民和护城河、穿紫河一带的农民们水性极佳,他们常常下水用手去捉鱼,或者用小器具捞鱼。

说到用器具捕鱼的本事,首推丹阳楼土桥一带的居民。那时的土桥一带是渔民下河捕鱼和上岸卖鱼的专用码头,也是渔船夜晩停泊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成立的高级渔业生产合作社(市渔场前身)就设在这里。如今这里的时尚名称叫“愚人码头”。世居在土桥边上的谢老汉,年近七十。每当谈起当年捕鱼的情景,他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夸耀自己年轻的时候常常一个“猛子”钻入水里,一下能捉到好多条大鱼,放进缠在腰间有松紧口的布袋里。他说自己从来不用钓鱼竿钓鱼,而是自制许多小器具,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如今,人们仍经常看到他骑着破旧的电动车驮着渔网、鱼叉、鱼篓之类的,从七里桥的街头飞驰而过,去周边无人看管的沟渠堰塘里露一手。

千姿百态的捕鱼方法

俗话说:“百鱼百猎,千鱼千‘剌’(方言:工具)。”常德人捕鱼捞虾的手段极多,可谓千姿百态。他们针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和鱼种,采用不同的捕捞工具和方法。

常用的捕鱼工具,有网罾:分为扳罾、赶罾、手网、夹网、套网、丝网、麻网等;有钩钓:分为流钓、卡子、手竿钓、黄鲇钓、才鱼钓、水鱼枪等;有籇篮:分为鱼籇、鳝鱼籇、踩蹓、鲫鱼花篮、鳜鱼花篮、鲤鱼花篮、泥鳅花篮等;此外还有鸬鹚、鱼叉、顶杆、抓耙子、镣业等。

其中,捕鲫鱼最普遍使用的方法是在线上系许多分线,分线另一端系一个弧形竹签;夹以小虾或者面精作饵,再套上麦杆筒,黄昏时投入水中。鲫鱼吞食鱼饵时,麦杆筒破裂。竹签伸开卡住鱼嘴。天亮时收线得鱼。

神话故事中有个哪吒闹海的传说。从前,常德渔民尊奉哪吒为祖师,还在东门外建有洞庭宫供奉哪吒太子。农历四月八日是哪吒的祭祀日。每年冬季,柳叶湖的渔民会临时组合在一个搭建于岸边的棚子里,首先在哪吒太子神像前举行祭祀,誓言团结,然后开怀痛饮。第二天清晨开工,他们齐心协力,有的投网,有的上架,有的牵索拉网,一网可得鱼十万至三十万斤。

几年前,在南碈的沅江出入口处,常见有几条用鸬鹚捕鱼的小船。只见渔民将鸬鹚置于小船上,并在颈部套上一个绳环,使它叼鱼时只能吞进小鱼,较大的鱼则寄存在喉囊中,渔夫用竹篙将鸬鹚挑到船上,将鱼挤出后,让其稍稍休息,喂点小鱼奖励,然后再驱使它们下水捕鱼。

不久前,穿紫河三闾桥(即战备桥)下还能看到渔民在两只竹排上用扳罾捕鱼,引来众多行人驻足围观,三闾桥上一度堵塞。这种捕鱼方法在唐朝以前就有之,笔者不由得想起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沅江渔者》一诗:

倚棹汀洲沙日晩, 江鲜野菜桃花饭。

长歌一曲烟霭深, 归去渔郎绿波远。

美味佳肴柳叶鲫

鲫鱼古称鱄鱼,《吕氏春秋》记载:“鱼之美者,洞庭之鱄。”清代嘉庆《常德府志》记载:“诸鱼惟鲫最可食。”常德鲫鱼尤以柳叶湖出产的柳叶鲫以及柳叶银鱼闻名遐迩。其中柳叶鲫体形肥大、肉质细嫩、味鲜甜美、汤如乳汁,曾经是清代朝廷的贡品。1971年,毛泽东主席来到湖南视察时,品尝了柳叶鲫后称赞其味道“胜过武昌鱼”。

东南亚牛人捕鱼(回味武陵人捕鱼)(3)

柳叶湖捕鱼

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困难的三年时期,干部和群众同艰苦,共患难。湖南常德人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优势,沅江、柳叶湖、穿紫河、护城河里的鱼便成为人们餐桌上改善生活的佳肴。那时捕鱼人也自夸:“我一网撒下去,能打上好几个干部来。”其意是指捕鱼人的收入比干部的工资还要高。

如今的钓鱼爱好者,总是千篇一律地带着现代化的钓鱼竿,守在那人工饲养的鱼塘边,全神贯注地盯着那漂起的浮漂。岂不知,常德的先民们还有许许多多的捕鱼方法和诀窍。回味他们当年捕鱼的神韵,笔者又想起了唐代诗人张志和的那首《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