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女驸马最终结果(就没有戏曲舞台上的女驸马)
“春花带露满园香,乳燕双双绕画梁;好景偏逢人烦恼,几回思母又望郎。”
在安庆,黄梅戏电影《女驸马》可谓家喻户晓,主演严凤英更是妇孺皆知,就连居于幕后的创作人员也大多一举成名。但是,为此剧提供孤本、立下首功的潜山左四和,却很少为人所知。
《女驸马》说的是湖北襄阳道台之女冯素贞冒死救夫,经历种种曲折,终于如愿以偿,成就美满姻缘的故事。冯素贞自幼许配李兆廷,后李家败落,兆廷投亲冯府,岳父母嫌贫爱富,逼其退婚。冯素贞花园赠银李兆廷,冯父撞见,诬李为盗,将其送官入狱,逼素贞另嫁宰相刘文举之子。冯素贞男装出逃,在京冒李兆廷之名应试中魁,被皇家强招为驸马。花烛之夜,素贞冒死陈词感动公主。该剧通过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驸马、洞房献智化险为夷等一系列近乎离奇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戏剧情节,塑造了一个善良、勇敢、聪慧的古代少女形象。
著名戏曲音乐家、剧作家王兆乾(1928-2006)曾感慨地说:“没有潜山弹腔和左四和,便没有后来人人皆知的《女驸马》。”
左四和
左四和(1902—1983),字灿庭,潜山五庙乡人,出身于民间戏曲世家。他读过6年私塾,14岁开始随民间艺人入弹腔班学戏,工旦行;1927年起,他随弹腔班巡回于太湖、潜山、岳西等地演出;1957—1958年,在安庆市黄梅戏剧团工作,后回家务农;晚年,以教戏为主,辅导民间剧团。虽为草台班一员,但左四和深深扎根于民间群众,集黄梅戏、弹腔、高腔3个剧种于一身,融合贯通,将弹腔、高腔部分传统剧目移植成黄梅戏,如《双丝带》《双插柳》《龙凤配》《刘子英打虎》等,为初创和丰富黄梅戏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说到左四和,不能不提王兆乾。1947年,身为刘邓大军一名普通战士的他,随部队转战于大别山区,在潜山五庙一带搞土改。当地农民发动起来,首次焚烧地主田契,分得浮财,左四和便带班在祠堂唱戏庆祝。有文艺素养的王兆乾,便是这时结识了左四和。左四和家住左家湾,土改时被村民选为村长,唱黄梅调是他为配合土改而自发组织的义演。此时黄梅调还极少有人会唱,为探个究竟,王兆乾便有意接触,经常到村中找他学唱,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朋友。但不久,国民党军进山,两人只好分手。后来,王兆乾辗转各地,受到一些不公正待遇。
直到1955年,王兆乾奉调回安庆,两人才继续有了联系。在成立安庆地区黄梅戏剧团时,王兆乾向组织建议,抽调了左四和等几位著名老艺人。左四和担任唱腔辅导老师,教学员学唱黄梅戏,他干的如鱼得水可带劲,为黄梅戏能在安庆登堂入室,以及第一代黄梅戏演员快速成长竭尽全力。可惜好景不长,1957年开始反右,左四和突然被宣布为自首分子,从剧团被清洗回家。临走时他泪流满面,舍不得刚跟自己学会唱黄梅调的学生,更舍不得引以为知己的王兆乾。于是,将自己视为生命且以此养家糊口的手抄3个灯会孤本,赠送给了王兆乾。由于孤本已残破损坏,他坐下来一边口授,王兆乾一边记录整理。孤本之一便是《双救举》,王兆乾后来将此改编为《女驸马》。
1958年6月,黄梅戏《女驸马》在皖江大戏院首演走红,海报上写着:“女驸马,原名双救举,原本收集左四和,改编王兆乾”,为左四和留了个名。1959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安庆演出本基础上,由戏剧作家陆洪非作了加工提高,改由严凤英主演,使该剧再度产生轰动效应,接连在安徽、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演出数百场。同年底,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在全国又刮起了一股“黄梅风”。此时,就连王兆乾名字都不见了,更遑论左四和了。如今,58年过去,《女驸马》的来龙去脉已渐不为人所知,但在我们庆幸安庆诞生过《女驸马》等经典时,绝不可忘了原创者王兆乾和老艺人左四和。
“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中状元,着红袍,帽插宫花好啊好新鲜。”街上不知谁在哼唱《女驸马》的这段经典唱腔,当年左四和为王兆乾口授剧本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