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对不起自己也不能辜负别人(知而不言也是不担当)
倘若在一艘航船上,有人看到船漏而不告知,其后果可想而知。
《资治通鉴》中,司马光专门批评了贡禹进谏避重就轻的问题:“忠臣之事君也,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孝元践位之初,虚心以问禹,禹宜先其所急,后其所缓。然则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当时之大患也,而禹不以为言;恭谨节俭,孝元之素志也,而禹孜孜而言之,何哉!使禹之智不足以知,乌得为贤!知而不言,为罪愈大矣!”
贡禹明明知道“谗佞用权”的大患,却不报告,只进谏那些让人不费力就可追求的“恭敬、谨慎、节俭”之类的美德,岂不是避重就轻,不敢担当?
苟悦在《申鉴·政体》中说:“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于天下,二曰达惠于民,三曰达德于身。”对为官者来说,重要的是利国利民,发现危机就要及时处理。一旦自身处理不了,就要知无不言,向上反映,寻找解决之道。如果知而不言,放任危机发酵、危险发生,不仅有违于为官的职责政德,也不利于国家的长盛久安。
古之为官者,很多人都敢于进谏、敢于讲真话,留下了千秋大义、凛凛正气。唐代宰相魏征,信奉“有言在喉而不吐,不忠;有危以乱而不奏,亦不忠也”。他常犯颜苦谏,“逢上怒甚,神色不移”。前后陈谏三百余事,一生谏诤多达“数十万言”,被后人赞誉为“千秋金鉴”。魏征去世后,唐太宗对众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宋人范仲淹也是一位知无不言之人。他性情耿直,不畏权贵,坚守为官良知,敢于直言上谏。他在《灵乌赋》中写道:“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在《睦州谢上表》中又言:“理或当言,死无所避。”这充分表明了他心怀社稷,以天下为己任,坚持正义,置生死于不顾的赤诚之心。
古代官吏能够以大局为重、真心真言,今天的共产党人更应如此。我们党是一个整体,每名党员干部都是党的细胞,党兴旺发达,个体才能永葆活力。98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离不开一大批对党忠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在党兴党的优秀共产党人。
1948年,牺牲在渣滓洞、白公馆的革命烈士,给我们党留下了著名的“狱中八条”。这八条意见,彰显了革命烈士、共产党人对党的无限忠诚,也给后人留下颇多思考和警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很多党员干部坚持“无话不可对党言”,为党的自我革命作出了贡献。然而,也有少数党员干部,搞起了“为官不为”那一套。为官不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看透不说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明哲保身,少说为佳。在这些人眼里,尽管看到身边同志身上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看到单位建设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却总是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殊不知,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有责任。投身党的自我革命,做好“提领扯袖”的工作,直言党员干部以及我们党身上存在的问题,是每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倘若心中无党、心中无民、心中无责、心中无戒,就不配为党的人,也定会被党所淘汰。
现在,我们党依然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积极为党工作、为党奋斗,努力消除各种危险危机,不断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作者单位:武警湖北总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