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最香的桂花在哪里(如何香飘海内外)

来源:咸宁日报

全媒体记者 李嘉 通讯员 赵海波 刘君宜 兰水月

掌上咸宁报道

7月8日,咸宁市政府、南京林业大学、湖北科技学院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南京林业大学举行。这标志着中国桂花城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关键一步。

根据咸宁市“中国桂花城”目标设计,通过十年建设,全市高产高效桂花现代化基地达到30万亩,其他香花植物面积达到50万亩,桂花资源、科技、产业、文化、品牌全球领先。重点项目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桂花文化氛围浓厚,桂花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00亿。

桂花资源优势凸显

南京最香的桂花在哪里(如何香飘海内外)(1)

“咸宁桂花资源丰富,全市有百年以上古桂花树2000余株,占全国古桂数量的90%以上,树龄50年以上的桂花树1万多株。”7月12日,市林业局局长吴炳贵介绍。

咸宁桂花品质一流,1985年,全国香料专家在浙江杭州会议上认定“咸宁桂花色黄、瓣大、肉厚、留香持久,质量位居全国第一”。

全市现有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等品种群,乡土桂花品种近40个,栽植桂花品种达88个。

咸宁波叶银桂和麦穗桂(柳叶苏桂)等优良品种,深受林农欢迎。2013年,“咸宁桂花”成功注册“中国地理标志”证明。

咸宁有2300多年的桂花栽培历史,人们热爱桂花,形成了深厚的桂花文化底蕴。

嫦娥飞天、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脍炙人口,守月华、打桂花、植桂纪念、佳节食桂等民间民俗历久弥新,歌咏桂花和月亮的诗词歌赋枚不胜举……咸宁市先后被中国民协授予“中国嫦娥文化之乡”“中国中秋节俗传承基地”。

多年来,咸宁市大力挖掘桂花文化,打造桂花文化品牌。2012年,市人大正式命名桂花为咸宁的市树、市花,以桂花命名了桂乡大道、金桂路、银桂路、桂花路等多条道路。

我市依托桂花发展旅游业,引进客商投资打造桂花景区。仅去年,全市桂花景区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亿元。

桂花产业蓬勃兴起

南京最香的桂花在哪里(如何香飘海内外)(2)

7月12日,记者从中国桂花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我市目前年产鲜桂花约300万公斤,出圃苗木2亿余株,实现综合产值7亿多元。

全市6个县(市、区)45个乡镇均有栽植桂花,桂花面积约10万亩,其中桂花采花基地8万亩、桂花苗圃2万亩,年产桂花苗2.5亿株,销售收入3.5亿元。

特别是咸安区,充分发挥“中国桂花之乡”品牌优势,采取政府发动、典型带动、工程推动等措施,建成了以桂花为主要树种、以国家中部示范苗圃(湖北省种苗场)为龙头、以107国道(咸宁段)为主线的苗木花卉长廊,桂花基地总面积发展至6万余亩,年出圃桂花苗木1.5亿株,桂花育苗户1300多户。

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一批高科技企业,将桂花融入产业发展链条,大力发展桂花相关产业,成效初显。

据统计,全市现有各类涉桂企业450余家,主要产品为桂花观赏苗木、桂花糖、桂花糕、桂花饼、桂花茶、桂花酒、桂花酱、干桂花、糖桂花以及日化品、护肤品等系列产品。2019年,仅电商销售产品达到2.8亿元。

今年,我市将支持涉桂企业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改造,推进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出一批桂花名优产品。

中国桂花城前景可期

南京最香的桂花在哪里(如何香飘海内外)(3)

如何实现从“中国桂花之乡”到“中国桂花城”的转变?

今年初,咸宁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中国桂花城的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奋力推进中国桂花城建设”的总要求,成立了中国桂花城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六个一”(一名市领导、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一套协调机制、一笔专项经费、一定五年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咸宁发展实际,按照建设中国桂花城的总体构想、目标设计和主要路径,做强做大做优桂花特色产业,让‘中国桂花城’香飘海内外。”市桂花办负责人陈冬民说。

我市将以桂花资源保护培育为基础,以桂花全株精深加工和全面利用为主业,发展桂花文旅康养,实现三产融合,建成桂花全产业链。

“科技是第一支撑力,市科协将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举措推进,借助‘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机遇,发挥智力优势,聚力全国专家学者,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助力桂花产业科研攻坚。”市科协主席王丹青说。

我市通过与国内林业科研院校合作,围绕“中国桂花城”建设规划、桂花优良品种选育、桂花精油提取加工、桂花保健药品食品研发、古桂保护等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推进桂花产业发展和中国桂花城建设。

文化为魂。我市将实行全域植桂添香,举办桂花文化节,打造以桂花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品牌和城市标识。

“让人一说到咸宁就想到桂花,一提到桂花就想到咸宁。让‘桂花飘香·天下咸宁’唱响全球,成为咸宁走进世界的国际名片。”陈冬民说。

到“十五五”,咸宁将建成全国桂花产业聚集地、桂花科技引领地、桂花文化传承地、桂花旅游首选地、桂花康养目的地,成为全球知名的中国桂花城。

责编:张敏

编审:向东宁

本文来自【咸宁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