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剧十八看全部(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隆重上演)

通讯员 彭红玲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文/摄

热热闹闹看大戏,开开心心迎新年。1月20日、21日晚,作为开年大戏,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在安徽大剧院连演两场,为现场3000多名观众送上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此次演出以小戏弘扬大文化,不仅是加强党员干部廉德教育的一次新尝试,也是艺术创作的一次新探索。在助力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包公故里知名度、美誉度,擦亮肥东县作为“庐剧之乡”的金字招牌。

庐剧十八看全部(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隆重上演)(1)

大腕云集,打造大型新编原创庐剧

该剧根据真实历史编创,由“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朱万曙担任编剧。

“外甥打舅舅,不认老娘亲”,这部戏主要讲述了包拯调任庐州知府时,乡民状告张文彬(张老三)侵占乡邻田地和玉盘。张文彬乃是包拯的堂舅,且对包家多有照顾,却仗着外甥做了知府横行乡里。身处国法与亲情的两难之境,包拯最终还是按律责打张文彬一十大板,但由他这个当外甥的代为受刑。

《包公打舅》演出团队阵容强大,包拯和夫人董氏的扮演者分别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汪育殊以及国家一级演员钱涛,他们将角色表演得惟妙惟肖,精彩的表演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整部剧具有鲜明的廉政风格,结构紧凑,情节简练,场景设置简约典雅。此外,剧中融入的庐州大鼓、门歌等多种非遗文化,以及合肥四大名点等风物,更是让合肥观众眼前一亮、倍感亲切。

“过年期间看到这部庐剧大戏,心里很开心。我年轻时就下放在肥东,在乡村经常去看戏,现在能再次听到这么纯正的庐剧,感到很亲切,也非常喜欢。”63岁的观众章维顺高兴地说。

开年大戏,将陆续巡演40场

“这部剧总体来说,一个字‘棒’!它切合了当下的主旋律,剧本、表演、唱腔都非常到位,而且有创新,包含了不少肥东元素。”该剧艺术顾问、著名庐剧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遗传人、90岁高龄的丁玉兰在现场观演时表示,《包公打舅》最大的亮点是对于庐剧的传承,普通观众看戏觉得很“得味”,内行人品评觉得很有合肥味。

“肥东县是包拯诞生地,也是安徽省的‘庐剧之乡’,所以我们想打造一部以包公为主题的大型庐剧,既是宣扬传承包公精神的现实需要,也是老百姓对文化的需求。”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陈爱国介绍,这部戏开启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由肥东县委宣传部、肥东县文化和旅游局出品,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制作,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据悉,《包公打舅》的排演分为A、B角两组同时进行,A角演出团队由省内外知名的戏曲演员担任主演,在安徽大剧院、丁玉兰大剧院完成3场示范性演出;B角团队则主要由肥东当地民营剧团的演员组成。B角演出团队将会结合双文庐剧十八看全部(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隆重上演)(2)广场活动、“情暖敬老院”百场文艺下基层、“梨园飘香”送戏进基层、“乡村大舞台”等活动,陆续完成40场巡演。

座谈会

庐剧十八看全部(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隆重上演)(3)

朱万曙 (“长江学者 ” 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包拯作为历史人物,流传千百年的包公故事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作为一个学者,曾经研究过包公,写过包公故事,对历史上的包公,以及文学艺术上的包公,都比较了解。因此选择这个题材,更方便也更好驾驭。我用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完成剧本,后来用了一个半月时间完成这台戏的建组和排演,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快节奏完成了首演。我也是有家国情怀的人,希望通过这部戏,结合时代主旋律,给社会传播正能量。

仲兆宁 (中共安徽省纪委原副庐剧十八看全部(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隆重上演)(4)书记):

这部戏的成功之处在于以小见大,以案说法,以情感人,弘扬了情在于理、法比天大的法治精神,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蕴含了巧妙的戏曲冲突,体现了编剧与导演的别具匠心。同时,演员的精湛表演引人入胜,也让人叹为观止。

陆勤毅(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这部戏是近些年庐剧的代表作,唱的是庐剧,讲的是乡音。这是一部弘扬中华传统廉政文化的好戏,把亲情、公情、乡情很好地处理,看似包公家庭私事,实际上升华到了国家法律如何体现公正的高度。这也是一部传播地方文化的好戏。从语言的表达、舞台的设计到情节的展现,展现了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文化。这也是庐剧守正创新的一部好戏,是一部地方与高校合作的精品好戏。可以作为今后创作的样本,为安徽戏剧发展探索一条新路。

计永超(安徽日报社副总编辑):

这部戏承载了“透”和“巧”的精妙,整场戏看下来,透到不愿意喘气,巧到不可言状。深深地折射了对现实的思考,透说包公史实,透析了天理人心,透视着人间正道,透亮着观众的心田。很多人都是带着感情和对现实的思考来看戏的,看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也看到了新时代公平公正法治社会的美好未来。而巧就巧在在选题上小中见大,巧在结构上浑然天成,大鼓书融入庐剧,结合得天衣无缝,给观众惊喜。

孙书磊(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整部戏看完,感受如行云流水般。这部戏属于新编戏,介于传统与现代戏曲之间,在艺术风格上,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创新做得很好,是地方戏的一个典范。同时,这部戏通过院校与地方的合作,以及民营剧团的落地,也将舞台实践与理论研究很好地结合,是一种很好的模式,有助于传统戏剧走得更远更高。

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我第一次看庐剧,这是一部好看耐看适合传播的好戏。剧本很好看,和观众的代入感很强,体现了老戏新编,大鼓等非遗元素的融入,换场用的是门歌,都是亮点。这部戏值得去推广,期待将来能够进京演出。

吴新苗(中国戏曲学院教授):

这部戏中的包公形象有新意。包公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的表现,但很多都被神化,被符号化。《包公打舅》脱离了之前的形象塑造,回到历史当中,找到了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塑造了有情感、有温度的包公,不是冷冰冰的包公,是一部弘扬主旋律大戏。同时,叙事有谐趣,乡音唱乡情,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彰显出庐剧的剧种特色,在探索发展道路上做了很大努力。

黄新德(黄梅戏表演艺术家):

这是一部为老百姓写、给老百姓看的戏,长志气、接地气、扬正气、不俗气,是肥东给省城人民带来的新春贺礼。小团队大情怀,小故事大影响;像一股清风透着清新,简单朴实;首演首战告捷,尊重戏曲,尊重艺术规律;塑造了食人间烟火的包公,走进人民心中的包公,有情有感有血有肉的包公。

许高彬(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部长):

肥东是幸运的,有了包公故里的“身份”才可能结缘这部戏。作为出品方,我们认为《包公打舅》是成功的,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庐剧新戏,更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力作。尽管肥东县近年来文化建设有所发展,但文化资源毕竟有限,更多需要走出去,走向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平台,庐剧需要借鉴、吸收外来优秀元素来提升自己的水准。作为合肥人,要做合肥的事,振兴庐剧是庐剧十八看全部(大型新编庐剧包公打舅隆重上演)(5)初心,庐剧的成功才是我们的追求。接下来将有40场巡演,未来还有更多的演出,繁荣群众的文化生活。

安徽商报融媒体新闻中心综合出品

值班编辑:清 欢

值班主任:马翔宇

值班主编:冯兰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