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鸡室藏善本碑帖(听书笔记魏含英)

木鸡室藏善本碑帖(听书笔记魏含英)(1)

木鸡室藏善本碑帖(听书笔记魏含英)(2)

魏含英 《珍珠塔》 “病托三桩” (http://xima.tv/6Y06FH?_sonic=0,请将这个链接粘贴到百度上,便可收听本回书的录音,边听录音边看我写的笔记。谢谢你的支持!)

【故事梗概】陈翠娥病情日重一日,自以为不久于人世,于是就请父亲上楼,向他交托心中隐情。第一桩要父母今后和睦相处;第二桩要父亲将采蘋认作螟蛉之女;第三桩如果方卿没有得功名,要父亲不要像母亲那样势利他,陈廉听了之后老泪纵横。

【细节赏析】 本回书主要是父女俩的对话(托三桩),但为了活跃书场气氛,演员还是插入了一些有趣的细节。其一是女儿说自己明天就要“动身”了,老爷误会,以为她要亲自到河南去找方卿,于是就说,女儿身体欠佳,还是让为父与你一起去吧。这明显是低估了老爷的智商。其二是小姐说到表弟的时候,竟说“表弟死了,我倒觉得快活。”老爷听了觉得奇怪,哪有未婚妻希望未婚夫早点死的,于是就问女儿,你莫非昏了?女儿回答,你们夫妻本来和和睦睦,就是因为方卿的缘故,现在弄得互相不说话、不叫应。老爷这才知道女儿是说气话,就反应以后再不与夫人斗嘴。其三是小姐要老爷把采蘋认作义女,老爷马上应允,小姐就叫老爷、采蘋现在当面就相认。采蘋心里想,这个时候怎么能相认,小姐还没有死,我这一认不等于是催小姐的命吗?但场面上又不敢违拗病人,于是就上前给老爷磕了四个头,但口中并未称“女儿拜见父亲”。这个细节让采蘋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听客无不佩服小丫头的周到机灵。

本回书最成功的地方,是陈翠娥在托三桩时难为情,扭扭妮妮不好意思说出“表弟”的心理描写。说第一桩时,本来想好是要说表弟的,但被爹爹一问,“皆为什么?”,不好意思就只得推说“皆为堂前两大人”;说第二桩时,说到“我撇不下……”,又被爹爹一逼,她又不好意思说出方卿,只好讲“……婢采蘋”;说到第三桩时,心里想好这次一定要说出“表弟”了,但说到“第三桩”时,一吓,就说成了“这第三桩仍旧是第三桩”。接着就大着胆子说“我想起了河南贤……”,“表弟”两字还没敢说,就被爹爹催问,又重复说了一遍“河南贤……”,接着一个停顿,于是老爷又问了一下“贤什么”,这时小姐只得改口讲成了“贤舅母”。作者这一个细节的处理,我觉得非常真实地表达了一个女孩子的腼腆,而且还是一个重病缠身的女孩子。如果小姐这时直截了当地说出“表弟”,也未尝不可,但缺少了心理活动的描写,效果就没有现在这样好。这种表演手法,就是评弹优于戏曲的地方。

【方言解读】其一“八恁大,七恁长”,形容小孩子已经长大,“恁”解释为“这般”。何以用七、八来形容孩子,我猜可能是表示“七岁”,“八岁”吧;其二“拗(音ao)气”,即普通话的“怄气”;其三“镬子防热掇”,“防”就是”避免”,“掇”就是“端”,全句就是耐心“等待时机”的意思;其四“选日不如撞日”,古人迷信,做事(比较重要的事)都要看历本,历本上有“宜做……”、“不宜……”、“忌……”等等,这就是“选日”,而“撞日”就是指“即日”。这句谚语表示“事情紧迫,立刻就办”的意思;其五“刀刀疤疤,割割裂裂”形容“彻底”、“无可挽回”的意思;其六“卡活”,其实就是普通话“快活”,不知什么原因,苏州话的“快”字,在这里读成了“卡”。

【唱篇欣赏】本回书主要是欣赏唱篇,与《哭塔》一样,《托三桩》也是魏调的经典,大家可以仔细看着下面的唱词来欣赏。

陈翠娥:“乐乐赞我应爹声,哀哀未酬养育恩。真是违拗爹娘仵孽女,生也平常死也轻,岂应为我哭伤神,譬如二十年前你并未生。今宵五月逢初四,明日端阳吊屈平,女孩儿不及端阳要先动身。女儿停终主要有三桩事,我要告禀堂上老大人,未识你爹爹还听不听。”

陈翠娥:“女儿是第一桩心事要禀椿庭,我皆为堂前两大人。你们好夫妻三十年来多和睦,一朝反目就相争,究本追源为了中表亲。想女儿是日来早夜是常相劝,谁知道劝未完气又生。儿在生时已儿劝解,哪还有何人劝一声?我要求双亲依旧仍和睦,还可以稍减女儿的大罪名。倘然依旧要伤和气,我在黄土中不放心。她是女流妇道无见识,总要你容情一点让三分,休要辜负了外公亲情母舅恩。”

陈翠娥:“想我第二桩心事要禀分明,我撇不下伶俐聪明这个婢采蘋,她出身非比寻常辈,诗礼人家贤子孙,故而另眼还善看承。想她是自伴读书还伴绣,不离左右在内闺门。女儿是久有心非一日,要与她选一个有才有貌的好郎君,主人家与她来了终身。女儿是万一病危人不起,无人膝下来欢笑声。我要求爹爹认作她螟蛉女,想嫡女虽亡继女存,一般膝下来欢笑人。我想采蘋是伯父病中无那医药费。她自家愿卖自己身,我想你继父的恩情比他伯父深,终报不尽拔贱为良这莫大恩。我要求爹爹,把采蘋是假女儿再去招一个真女婿,你将来半子好作收成。非是我病中胡乱语,临危决计总要早调停。” 我看过另外一个版本的《托三桩》,小姐要求老爷将采蘋认作义女之后,还说如果方卿能活着回来,她希望将采蘋嫁给方卿,这样好让方卿仍然成为陈家的女婿,这无论对方卿,对采蘋,还是对二老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如果后来陈翠娥真的死了,这应该是最理想的结局。后来采蘋既没有嫁给方卿,也没有嫁给老爷,有许多听客为采蘋惋惜,但我觉得这样的处理,倒是拔高了采蘋的形象,同时也有利于方卿和陈御史的形象。虽然说封建社会男子娶个三妻四妾不足为奇,但“不近二色”的男子,可能更受人尊敬。

陈翠娥:“女儿第三桩心事要禀端详,第三桩仍旧是这第三桩。我想起了河南贤……一字,小姐是险险儿哭断这九回肠。女儿是想起了河南贤……舅母,想她是萧萧两鬓白如霜,想她们好端端母子天伦乐,祥符知县比纹两,出于无奈到襄阳,巧逢你爹爹庆寿觞,女儿的娘亲冷待腔,女孩儿死也不能忘。想女儿是负荆请罪到园坊,再四款留再四行,珍珠宝塔送行囊,半路之中遇强梁,不问可知总性命丧。我想表弟是他有志气,姓名扬,倘然他功名成就到襄阳,未识你爹爹怎主张。我想那喜事从来难逆料,表弟是他功不就来名不扬,依旧如旧的窘行装,出于无奈到襄阳,未识你爹爹怎主张。不要说短命的女儿身已死,你要也学娘亲冷待腔,女孩儿死也不能忘。非是我病中胡乱语,你另外决计总要早商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