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换弦图文教程(怎样弹动你的前生和今世)
最近喜欢上了琵琶,不仅仅因为《梦华录》中的宋引章弹得好,是因为真的喜欢琵琶。
琵琶是一件雅俗共赏得乐器,比如说,在江南的街边茶店,也能听到琵琶声声。但是,琵琶在国级殿堂也时常出现。琵琶,这件乐器,弹得了小曲,也弹得了华章。
在艺术学博士陈岸汀所著的《华化与分型》汉唐琵琶的类型特征、演奏方式及其其人文存在研究,一书中,作者从音乐史学和琵琶演奏两个专业点出发,和读者分享了琵琶的前生和今世。
最近在网上刷到一个视频,内容是声乐课的老师帮忙监考民族舞专业的学生,结果在课堂上可到学生们答题的时候,手在不停的舞动。这位声乐老师觉得可爱,因为自己不明所以。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即便是相近的专业,对于一些专也技能,也所知有限,这位声乐老师不理解舞蹈专业的手势,也是件正常的事情。
在《华化与分型》这本书书中,作者因为是双专业,即懂得琵琶演奏也懂得音乐发展史,多以对于琵琶的发展解释起来比较通俗易懂。
《梦华录》当中,有一集是宋引章作为演奏“琵琶第一”的高手被请到宰相家宴演奏,因为琵琶太沉,引章抱着都快站不住了。为了能有更好的演奏效果,顾千帆提醒她,记得把自己受到的委屈都用力弹尽琵琶里。结果一曲下来,让自命清高的柯老提了“风骨”二字。
顾千帆自小生在富裕之家,得以诗书熏陶,又懂得音律。他早听出来宋引章琵琶弹的好,但是对于曲子的理解并不到位。
所以,就教了她一个弹出曲子本身气势的方法。
这是取巧。
琵琶的重量和形状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在书中,作者提到汉唐时期琵琶根据共鸣箱的不同有直柄类琵琶和梨形琵琶。
后来,两种琵琶又随着民族的使用的习惯,渐渐地分成了短颈类琵琶和五弦琵琶。在文殊山石窟千佛洞中,就可以看到雕刻和图案中地人物手持琵琶地大小和形状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后来,由于关贸交易,琵琶也受到了外传因素地影响,从琵琶的地域发展也有课很大的变化。
记得,我小时候在村庄里生活,总是有一两位老人在午后的阳光下,随意的倚在自家的草垛旁边,眯着眼睛弹琵琶。他们手里的琵琶,都已经看不出颜色,但是声音很是好听,有时候婉转悠扬,有时候慷慨激昂。
现在想来,是弹琵琶的人,根据不同的心境在弹奏自己的人生。
在书中,作者提到关于琵琶的“哀怨”,是因为琵琶本身发出的声音,可以和人的感官同频共振,从而使人感到情感的变化。
书中,作者介绍了汉唐时代琵琶的演奏和变化,刚开始读起来觉得有点难懂,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接触到的琵琶之音,反而阅读阅爱上了琵琶这件乐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