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

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山西出土一墓志铭,揭露了其中秘密

在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唯一的正统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唐高宗时为皇后、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后自立为武周皇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也是一位书法家。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

武则天生前饱受争议,死后更是如此。武则天死后,她的墓碑前没有雕刻过一个字,这其中或许有两个意思:

1、其是非功过或许是想留给后人来评说。

2、或许她自身以为,她的功绩不需铭记,自当名垂千古。

在政治上,她的确是功大于过,在她即位期间,一片祥和,民间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单单是这一点,她就是一位称职的皇帝。

毛泽东还评述过武则天立无字碑事。他说:

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墓前的碑上刻字。有人说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还是由后人去评论。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2)

关于武则天,最具有争议的大概就是她亲手掐死亲生女儿了,并且杀了自己的儿子了吧。

但历史上武则天真的掐死自己的亲生女儿了吗?

历史据史官记载,武则天并没有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但是史官记载的就是真的么?

这边有着三种说法:

1、武则天为了权利,掐死了自己的女儿嫁祸于王皇后。

2、就是王皇后掐死了安定公主。

3、李治不喜欢王皇后,但奈何王皇后在朝中拥护颇高,于是杀了自己的女儿嫁祸给了王皇后。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3)

我们先来看看他的女儿出生的日子。

安定思公主是李治和武则天生的第一个女儿,她出生的时候正是武则天冲击后位的时候。

当时的武则天实际上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李治虽然宠爱武则天,却自始至终没有让武则天做皇后的意思。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4)

即便在武则天的口中,王皇后有诸多错处,而且最重要的一点,王皇后没有儿子。

但王皇后毕竟出自世家大族,一直端庄持重,虽然不是李治喜欢的类型,但却是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而且王皇后是李世民为李治钦点的皇后,得到了包括长孙无忌在内的朝臣的拥护。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5)

但是唐高宗不喜欢她,这也便是王皇后的危机所在,也正是因为皇后有如此的危机,他的舅舅柳奭才迫不及待酝酿确立太子的事情。

《新唐书·李忠本传》中说

"王皇后无子,后舅柳奭说后,以忠母微,立之必亲己,后然之,请与帝位。又奭与褚遂良、等继请,遂立为太子。"

而当时的皇帝李治也没有开始同意皇后的请求,但是由于迫于孙无忌等朝中大臣的压力,也只能妥协。文字记载的十分清楚,立李忠为太子,就是为了稳定王皇后的地位。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武则天与唐高宗的第一个儿子尚未出世,更不要说公主之死了。

所以,史官在史书上记载的,应当是真实的历史。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6)

但是据野史记载,安定公主的确是王皇后所杀,但是这其中,也有着重重疑点。

会昭仪生女,后怜而弄之,后出,昭仪潜扼杀之,覆之以被。上至,昭仪阳欢笑,发被观之,女已死矣,即惊啼。

问左右,左右皆曰:"皇后适来此。"上大怒曰:"后杀吾女!"昭仪因泣数其罪,后无以自明,上由是有废立之志。

在野史或者是影视剧中,皇帝李治坚信是王皇后杀了安定公主的。因为王皇后曾来看望过小公主,而在她走后,小公主就突然死了。

但是这边有个矛盾点在于,王皇后出生世家大族,即便得不到李治的爱,但最起码的心机还是有的,她杀了安定思公主对她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让她迅速失去皇后之位。

重要的是根据史书记载,王皇后的性格也是不屑于做这种事的。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7)

李治或嫁祸于王皇后?

所以,这其中的疑点在于,王皇后根本就是个替罪羊,李治不喜欢王皇后,但是一时之间又找不到可以废掉王皇后把柄,才,王皇后在朝中也有诸多拥护,并且能逼自己立了太子。

所以很有可能是李治自己杀了自己的孩子,从而嫁祸给王皇后,顺理成章的铲除了王皇后。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8)

所以,综上所述,史官记载或许为真,并不是武则天掐死了自己的孩子。

虽然武则天没有掐死自己的女儿,但是武则天杀子在历史上是有证据的。

根据史料记载,武则天一生拥有4子2女,其中有2子1女直接死在她的手上。

他们分别是长女安定公主,长子李弘以及次子李贤。而武则天之所以弑杀亲子,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权力。

司马光曾在《资治通鉴》记载,一代女皇武则天毒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李弘。但在五代时期的《旧唐书》中,却无此记载。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9)

武则天毒杀亲子是否真有其事?

在太子太子李忠惨遭废黜后,因李弘生性敦厚的,唐高宗李治便将原先转给武则天的权利,慢慢的赋予了李弘,有让他继位的想法。

但在武则天的眼中,权力至上的心态让她对自己的儿子产生了嫉妒。

同时,李弘与武则天的政治主张也不同,最终,母子矛盾日益渐深。

据《资治通鉴》中记载:

“天后方逞其志 ,太子奏请 , 数忤旨 , 由是失爱于天后 。 …”

也就是说,因为政治主张不同,武则天逐渐对亲生儿子起了杀心。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0)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太子李弘突然暴死,年仅24岁。

对于李弘的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己亥,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也就是说,李弘是被武则天毒死的。但在司马光看来,李弘的死仍存在疑点,所以并没有记录。

那武则天真的杀了自己的亲儿子嘛?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1)

山西出土一墓志铭,揭露了其中秘密

在1995年,陕西又发现了一个李弘非正常的死亡的关键性证据——阎庄墓志。

墓主人阎庄为唐朝著名大臣阎立德之子,生前担任太子家令。比较敏感的是阎庄的死亡时间,比李弘晚了约五个月。

在墓志铭中,有一段话引起了学者们的高度注意:

岂意彼苍冥昧 ,福寿徒欺。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 ;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

其中“蚁床”指得是灵床,“鹤版”指得是棺材。也就是说,阎庄是与“蚁床”、“鹤版”一起死的。而“蚁床”、“鹤版”的主人,很可能就是指李弘。

也就是说,李弘的死,致使他的家令阎庄也同样受到了牵连,最终与之一同横死。因此在很多学者看来,这则墓碑暗示,李弘的死绝非正常死亡。

武则天毒杀亲子,是历史的铁证。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2)

这些都是有据可查的,大部分在《史记》都有着明确的记载。

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史记》这本书,就是史书中的典范,里面记载了许许多多名人名家的故事。

其中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史书,同时也是一本权谋之书、观人之书。

《史记》能够被称之为是二十四史之首,说明其本身就有着过人之处!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3)

鲁迅先生曾盛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由于取材广泛,修史态度严肃认真,《史记》记事翔实,内容丰富。

这样的一部绝世奇书,无论喜爱文学还是历史的孩子,是绝对不可错过的。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4)

更重要的是,《史记》已被教育部列入新课标小学生必读书目!

从小学到高中的文史科目里,《史记》几乎无处不在:比如,小学语文里的《将相和》《西门豹》、初中的《鸿门宴》《陈涉世家》、高中的《报任安书》,甚至历史课上诸多大事件均出自史记…

不过,《史记》原著全书共130篇,部头太大,人物繁杂,再加上晦涩的文言文,哪怕咱们大人读都很吃力,更别提孩子了。

所以,我给大家找到了这部全彩详解的《史记》。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5)

这本书不仅对《史记》的原文进行了译注,并绘制了大量的彩色插图,读者读这本书可以很好的理解原文,并且能有很高的阅读乐趣。

阅读史书可以使人明智,鉴以往可以知未来,历史的演变过程,向来不是偶尔的,齿轮下主线构造的巧合,在命运勾勒下是必然的结局。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6)

读史书可以知得失,学习到古代人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些成功和不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和总结。一个人的见闻,决定了他的视野;一个人的视野,决定了他的作为。

经常读史书的孩子,通常会有极高的格局。这套全彩详解的《史记》4册,不仅能减去孩子的阅读障碍,更能增加孩子的阅读乐趣。

武则天害死了三个儿女(武则天真的掐死女儿杀了儿子)(17)

这本书原价298元,现价仅需48元,一顿午餐钱而已,无论是自己看还是送孩子,送朋友,或者自己看,都特别合适

从小培养孩子的眼界格局,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想阅读的伙伴点击下方商品卡就可以购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