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格研究(专栏作家香菱的内驱力对现代人的启示)

作家风格研究(专栏作家香菱的内驱力对现代人的启示)(1)

《红楼梦》里有个人物叫甄英莲,她本生活在一个书香门第,父亲甄士隐是个读书人,母亲也是一位温良贤淑的女子。倘若一切沿着正常的人生旅途往前行,甄英莲不会是真应怜,而是一位让人羡慕的大家闺秀。

可叹的是,父母年过半百才有了这个“粉妆玉琢、乖觉可喜”的女儿,却因元宵节,家奴霍启(祸起)带她去看灯,因为小解,而将英莲放在别人家的门槛上丢失。这一个意外,让甄英莲被拐子拐了去。虽然《红楼梦》没有描述甄英莲被拐后的悲惨生活境遇,不过读者可以对此展开想象:一个满可以舒展一生的生命,从此开启了有命无运的人生。

我有一友,专门在公安部门从事打拐工作,他所讲述的当下被拐卖的儿童,境遇比甄英莲还要凄惨。《红楼梦》中的甄英莲,再次出现在读者面前,已经是十三、四岁落落大方的少女了。尽管在拐子那里受尽了磨难,但没有当下部分被拐儿童遭遇的被故意伤残等恶性事件,起码让读者在心理上还略可接受些。

话说甄英莲嫁给冯渊后,本以为挣脱了拐子的魔掌,可以过上一段正常的日子了,却不曾想,这改名叫香菱的甄英莲,不光失去了莲花的富贵,又遇到了一段新的波澜。“呆霸王”薛蟠,本是一个不讲理的无赖,硬生生地把香菱从冯渊手里抢夺过来,还活活打死了冯渊。如同浮萍一般的香菱,自此成为薛蟠的小妾。薛蟠外出躲事期间,香菱和薛宝钗有了短暂的相处和交往,由此拥有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但是好景不长,当薛蟠迎娶夏金桂到家,厄运再次开启。香菱又被改名为秋菱。夏金桂折磨秋菱再三,让秋菱本就不堪的命运再次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红楼梦》对秋菱的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从判词来看,秋菱是被夏金桂折磨而死的,《红楼梦》续书说后来秋菱被薛蟠扶为正室,因难产而死,恐怕并非作者的本意。纵观香菱的一生,在颠沛流离之中,感情也跌宕起伏,人生的命运如香菱的,人间怕是不多了。正应了那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香菱从出生时的甄英莲(真应怜),到去世时的秋菱(秋零),人生一直在仓皇中度过。值得世人唏嘘的地方很多。越想好,越过不好,几乎是香菱一生的写照。

但香菱始终是一位有内驱力的人,她一生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在薛蟠出躲之日,搬到蘅芜院中与薛宝钗一起居住的香菱,泛起书香门第的基因。香菱心甘情愿拜潇湘馆主人黛玉为师,听从黛玉的教导,先把王右丞的五言律诗拿来“回至蘅芜院中,诸事不管,只向灯下一首一首地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她也不睡”。香菱和黛玉讨论律诗,香菱能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古诗,和自己经历的情景融合起来理解,可见香菱做事的用心。初学做诗的香菱,不揣浅陋,尽管措辞不雅,但第一次做诗,受到黛玉的鼓励“只管放开胆子去做”——这呆香菱啊,也就不进房屋了,在山石上、池边树下,蹲在地上抠地,苦心推敲诗句,第二首诗虽然还是不像样子,但比第一首稍有起色,甚而“苦志学诗,精血诚聚,日间不能做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这首梦中诗,终于得到了众人的认可。曹公笔下,香菱是一个苦心孤诣做诗的人物形象,虽然命运不济却在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痴心不改。香菱的心态,确有慕雅女的情怀,从某种意义上说,香菱对美的追求,不只是生活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

香菱是个单纯的女子,尽管一生命运多舛。和夏金桂这个善于使用阴谋诡计的人相比,香菱始终是一个受欺凌的女子。夏金桂设计暗害香菱,也把宝蟾一并收拾了,作为“呆霸王“的薛蟠,本身就是诲淫诲盗的主儿,没法儿拿夏金桂出气,只好让香菱受罪。香菱心想着“不独菱花香,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般清香的”。——而强势的夏金桂,却让香菱改名为秋菱,香菱也只好“就依奶奶这样罢了。”香菱的性情,也造就了她忍辱负重的行事作风。薛蟠不敢惹夏金桂,对宝蟾也是惧怕有加,但“赤条精光,赶着秋菱踢打了两下”,却是常有的事,秋菱也“只好自悲自怨,各自走开”,但薛蟠依然不依不饶,夏金桂则“一面隐忍,一面设计摆弄秋菱。”,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秋菱,可谓活到了人生的最低处,尝尽了人生的悲苦。

从甄英莲到香菱再到秋菱,香菱这一生,无论是幼时感受的书香,还是早年被拐的仓皇,抑或是成为人妾的配角角色,香菱都是很尴尬的下层人形象。绝不自甘堕落的香菱,一直追求美好的生活,这或许得益于书香门第出身的基因复活,或者得益于香菱波澜不惊的善良心境。香菱的内心世界是善良、慈悲的,且始终在苦难的生活中追求美好的事物,显示出她内驱力的强大。从爱读古诗,到认真学习各类古诗,再到尝试做诗,可以看出香菱作为一位呆女子,内心的精神追求多么强大。这也是她置身在悲惨环境中的精神渴望。曹雪芹通过香菱这个善良、慈悲、执着的女子,概括了很多由富入贫的女子的命运。

穷人和富人没有天然的界限。《红楼梦》谱写了一曲封建大家庭的哀歌。舒服的日子谁都想享受,但生活偏偏不尽如人意。对转危为安的穷困家庭而言,希望在前头;而对从小康生活堕入深渊的家庭而言,悲惨的命运可能会导致一个人的毁灭。香菱之美,美就美在没有让生活的重压压垮,她一生都在和生命讲和,认命而求运,始终不放弃希望,一直追求美好。在香菱的思想世界里,没有算计人的诡计,却有改造自己的耐心。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哪个人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的悲剧依然会在现实中重演。打拐事件偶有出现,每当看到那些被拐者的悲惨结局,和当事家庭的悲哀情状,我就会想起香菱的一生。人间的悲剧千千万万,拐子固然可恨,但被拐者香菱始终能保持一脉善心,却是让人称道的。一个人,无论在什么境遇下,如能保持内心的美好,具备强大的内驱力,纵使经历千难万险,也能在苦难之中找到生存下去的平衡点。香菱给读者的灵魂参照,或许就蕴含在这平凡的道理之中。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戴荣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