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投降汉朝的地方(河北省有一个县)
河北有不少西汉时期就得名的县区,容城县就是其中之一。不太一样的是,容城县的得名和一位匈奴降将有关,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带您来了解一下。
刘邦为稳定统治订立“白马盟约”古代总以“王侯”来形容地位显赫的人。西汉王朝的“侯”一般说的是列侯(彻侯),一般外戚或有功之人会获得侯爵。汉高祖刘邦曾论功行赏,接连封了17个王和143个列侯。但是汉初局势不稳,不少王、侯发动叛乱,这让刘邦焦头烂额。
刘邦画像
为了稳定局势,同时给后世子孙缓解压力,刘邦干脆当着群臣的面,杀白马歃血为盟,约定“非刘氏上所不置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击诛之。”意思是,非刘姓的人不能封王,无功者不能封侯,如有违背者,天下共诛之。这次事件在历史上称为“白马盟约”。
“白马盟约”在法理意义上杜绝了异姓王的出现。不过,刘邦死后,掌握朝政的吕后给吕氏家族成员封爵,打破了“白马盟约”的规定,朝臣敢怒不敢言。直到吕后去世后,周勃、陈平诛杀诸吕,还政于刘,才恢复了旧秩序,“白马盟约”依然有效。
但到了汉景帝刘启在位时期,却发生了匈奴降将封侯事件。
汉景帝封徐卢等五人为列侯汉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匈奴徐卢等五人降汉,汉景帝封五人为列侯。这件事在《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记录为:“匈奴徐卢等五人降汉……乃悉封徐卢等五人为列侯。”
当时汉、匈之间无大仗,这五人不是战争中的俘虏,他们很可能是因匈奴内乱而被迫投降汉朝。
汉王朝建立后,和匈奴一直处在敌对状态。刘邦也想过扫穴犁庭一举消灭匈奴主力,但无奈国力有限,这个战略目标始终没实现。相反,汉高祖的主力一度被包围在白登城,差点全军覆没。
周亚夫画像
之后,汉王朝不得不接受屈辱的和亲政策,以公主嫁给匈奴贵族,维系双方表面上的和平。就连刘邦的独生女鲁元公主都差点成为和亲的“牺牲品”。
在军事上一直处于劣势,到了景帝时期,却发生了匈奴将领主动投降的事件,这自然让皇帝心花怒放。为了对外宣示自己外交上的胜利,汉景帝给了他们超格待遇,将徐卢等五人封侯。徐卢被封为“容城侯”,食邑七百户,封地就在今天的河北省容城县一带。这也是“容城”地名见于建制的最早记录。
但是,这件事却引发了时任丞相周亚夫的反对。
周亚夫反对皇帝的封侯决定周亚夫说:“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意思是他们背叛自己的主人来投降,您给他们封侯,那凭什么还要责备那些不守节操的臣子呢?
周亚夫的意思是,给没有节义的人封侯,不足以服众,以后再惩罚那些不忠诚的臣子就没有说服力了。而且,高祖“白马盟约”里有明确规定,没有大功的人不能封侯,封降将为列侯这事儿,很明显和“祖训”不符。
容城县的大致轮廓
汉朝的列侯可享受一定数量的食邑带来的租税,爵位还可以世袭,在当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很多将领拼死拼活都未必有爵位,贸然给几个降将以这么高的待遇,自然人心难平。但是汉景帝不管不顾,冷冰冰地扔下了一句“丞相议不可用”,执意给徐卢等五人封侯。很明显,皇帝很不爽周亚夫的意见。
周亚夫从此被皇帝冷落汉朝前期和匈奴打的仗胜少负多,战绩非常窝囊。好容易有几个降将主动归附,自然让皇帝高兴。之所以给这几位将领破格的列侯待遇,皇帝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敌国将领来降,这对于分化和打击敌人是大有好处的。
因此,皇帝给徐卢等人封侯,是经过了深谋远虑后做出的决定。事后不久,周亚夫宣布告病,皇帝顺水推舟答应了他的请求。周亚夫从此处在了半退隐状态。
周亚夫的意见其实代表了一些臣子的看法,但他们没有理解封侯事件更深层次的意义。
而且,以前任皇帝“白马盟约”的政策来套用到现在的实际情况,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对现任皇帝的权威挑战,自然会让汉景帝不高兴的。和汉高祖时期屈辱的和亲政策相比,汉景帝时的汉王朝国力已经大为提升,汉景帝意图改变对匈奴人的军事被动局面,所以他才公开接纳这几位匈奴降将,这等于说是对外宣示朝廷政策的变化。
汉景帝去世后,刘彻继位,是为汉武帝。武帝时期国力空前强盛,在改变战术后,汉朝骑兵实现了对匈奴战略决战的胜利。汉、匈关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容城侯国后成为容城县周亚夫离任其实变相表达了对皇帝政策的不满。事后,周亚夫的政治地位大为下降。后来因为宴会失礼事件,让皇帝对周亚夫更加冷落。
周亚夫最后也没逃过被“清洗”的命运,汉景帝以谋反为名将他逮捕下狱。在被拘押期间,秉性耿直的周亚夫想不开,最后吐血身亡,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周亚夫生前曾被封为“条侯”,封地就在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一带。景县人民为了纪念周亚夫,还建有周亚夫墓、周亚夫公园,在今天的景县县城还有周亚夫路。
而原来的容城侯国在后来转变为容城县。今天河北境内的保定市满城区(原满城县)、安国市(原安国县)和曲周县、容城县就是因西汉列侯得名的县,这样的县区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一些县获得了“千年古县”的美誉。
在今天的容城县城,还有汉朝风格的标志性建筑,毫无疑问,这都是对容城县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演绎和再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