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靠什么维系关系其实就8个字(什么样的关系才称得上)
策划 / Ivan、Koei
撰文 / Ivan、Koei、咯咯
本文合作专家 / 心理咨询师:梁明霞、孙晴
编辑 / KY主创们
最近我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发现许多人会为自己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而苦恼。
一种比较普遍的情况是,觉得自己性格还挺好相处,跟谁都能聊上几句,但是当自己想要与他人分享心情,说说心里话时,却感觉其他人与自己并不亲近,不知道可以找谁。
还有一种很扎心的情况是,以为自己是对方的好朋友,却发现对方只把自己当成了工具人。有人说道:“我对她总是很上心,基本随叫随到,她的需求我能帮就帮。可是我有需要找她时,她就不理不睬,消息总是隔很长时间才回,还会扯个理由糊弄说自己没看见,并且到最后也没有认真回复我。”
成年后去建立交心的友谊,尝试过的人都能体会到这其中的不容易。
工作和社交虽然赋予了我们与他人建立联结的契机,但接触后你可能会发现,对方已经有了无可替代的好朋友,心里不再有你的位置;也可能是你们之间虽投缘,但生活没有太多的交集,短暂相遇后就没能持续地留在对方的生活中。
那么怎样才算是建立起了交心的友谊?想要发展一段交心的友谊,具体可以做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和两位咨询师聊了聊,希望今天的文章可以帮到渴望拥有交心友谊的你。
一份称得上交心的友谊,
会具备这四个特征
与他人建立一段友谊时,一个最关键的元素是相互性(Almaatouq, 2016)。也就是说,只有当你们都把对方当作朋友,在乎你们的关系时,这段关系才能够被称作是友情。
但如果我们渴望这份友谊能达到交心的程度,光有“相互性”是远远不够的。
能称得上交心的友谊,通常来说都有以下4个特征,你可以用来判断当下的友谊是否达到了交心的程度:
1. 你们之间有较高的相似性
心理咨询师梁明霞表示,成年人交心的友谊更加注重相似性,而不是差异性。
因为在成年人的环境中,我们的性格某种程度上已经定性。儿时的我们可能会倾向于与不同的人接触,探索新事物。但成年人后的我们会更容易被相似性高的人吸引,相似带来的熟悉感能让我们更加安心和舒适。
研究者Annie Kip同样认为,当我们和相似度高的人建立了普通友谊后,比如你们住在同一个小区,并且都会在附近的幼儿园里接送孩子,那么你们发展成交心友谊会是一件水到渠成(voluntary)的事,不需要费尽心思去维系,做一些场面上的事情。
2. 你们之间可以相互示弱(Vulnerable)
在一段关系中,如果我们总是承担着付出的角色,从不将自己的难处或是软弱的一面展示出来,这可能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是“不被需要的”,彼此之间就很难真正地敞开心扉去“交心”(Annie Kip, n.d.)。
心理咨询师梁明霞也认为,一段交心的关系意味着双方是可以互相示弱的。你们可以在对方面前展示自己脆弱、不堪、低落的一面,因为你们足够信任彼此。
3. 你们能见证彼此的成功
通常来说,能一起同甘的人会比共苦的多。但在友情中,能在你悲伤时安慰你的人,未必会在你成功时也为你鼓掌。
而交心的友谊能够做到真正的“同甘共苦”,不仅能分担彼此的痛苦,也能够见证彼此的成功(Annie Kip, n.d.)。
4. 你能在对方的眼中看见自己
一份交心的友谊也属于一种深刻的亲密关系,我们会分享内心深处的想法,探讨自己最关心的话题,在互相支持并给予理解的互动中,我们能够越来越了解我们自己。
同时心理咨询师孙晴认为,这位交心的朋友会像是“世界上的另一个你”,当你在观察ta的行为和表现上,就好像是在观察自己,你可能会看到你所忽略的自己,重新认识你自己。
从这四个特征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份交心的友谊是一种包含理解、认可和爱的美好情感。我们不单单能从中收获陪伴,还能在关系中做真实的自己,收获对方对于真实自我的欣赏和爱。
如何拥有一段交心的友谊?
在给到具体的建议之前,我们想先跟大家说的是,一个人建立交心友谊的困难程度,是有数据支持的。有研究表示,认识一位新朋友需要耗费90个小时,拥有一段亲密的友谊则需要200个小时(Hall, 2019)。
因此,如果你至今没有成功,千万不要否认自己的价值。毕竟我们每个人每天能用来交朋友时间真的少之又少。
了解了它的难易程度后,我们再来看看能做一些什么。
Tip 1:保持一点信心和耐心
心理咨询师孙晴表示,当我们在尝试主动时,会遇到一些原以为很合适,但其实并不合适的朋友。而在这种阶段最重要的是保持信心,相信自己总能遇到一两个与你频率相符的朋友。
同时还有研究发现,那些相信成年友谊是靠运气的人会比愿意付出努力的人更孤独(Newall, et al., 2009)。
这里的努力并不是指我们要费尽心思和特定的人交朋友,而是在我们不断试错后,愿意继续敞开心扉、付出行动,为自己寻找更加合适的人。
Tip 2:寻找与我们相似的人
既然交心友谊的特征之一是相似性,那么我们可以优先从身边的人中发展交心友谊。
不管是邻居、同事,还是家楼下咖啡厅的老板,在自己日常的生活路线中会出现的人们都与我们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和熟悉度。
与这些人的友谊并不完全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更快地找到共同话题,并在双方都觉得舒适的环境里进一步地促进关系的发展。
Tip 3:主动向周围的人“投标”
心理学家John Gottman提出了人际关系中的“投标(bids)”这个概念,指的是以建立联结为目的的小动作,比如一个微笑,一句搭讪,一个小请求,都属于“投标”。
千万别忽视这些微小举动的力量。研究指出,关系中双方对彼此投标的回应程度,会影响两人的亲密程度。
因此,当你遇见了相似的人,想要与ta建立友谊时,试着向ta发出善意的“投标”。当对方同样也向你“投标”时,可以积极地回应ta。你们的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生长。
Tip 4:扩展你们见面的场合
当我们和自己日常生活路线中的某个人建立了初步的友谊后,想要继续与ta发展交心的友谊,可以做的是主动约ta到你们之间认识的那个场合之外见面。
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能够增进彼此的了解,给你们迈出从“熟人”到“朋友”的第一步的机会,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测验,看你们是否真的适合成为朋友。
比如,如果你们是同事,可以试着约ta周末出来逛街。当你们在公司以外的地方单独相处时,就能够看出你们是不是只有当在场还有其他同事时才能够好好聊天,或是你们是不是除了讨论每天上班会面临的“今天午饭吃什么”,或是吐槽“今天又要加班,真烦”之外,就没有别的更有深度的话题可聊了。
Tip 5:试试“麻烦”他人
心理咨询师梁明霞表示,成年人本身处于现实当中,利益的互相交换是无法避免的事情。
但也正因为这种复杂的现实,如果一个人能够抽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出手援助你,就代表着一个良好积极的信号——Ta愿意被你“麻烦”。
这份“愿意”正是一种他人有兴趣与你更近一步交往的证明。
Tip 6: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
虽然自我暴露能促进彼此的了解,但这不是越快越好的,当双方的友谊还没有不足以谈论过于私人化的内容时,过度自我暴露可能让对方感到边界感被冒犯,甚至吓跑对方。
Arthur Aron试验了多种沟通的模型,最终开发出了一个在短时间内最容易交到朋友的问题模型,其中包括3组问题,每组12个。
第一组问题是带一点私人性质的,比如“你上一次对自己唱歌是什么时候?”
第二组则更私人,比如“你最恐怖的记忆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是你一直以来梦想做的吗?”
最后一组则是最为私人的,比如“你上一次在其他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
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循序渐进的自我暴露,最容易使人们打开心扉,成为朋友。
Tip 7:成为一个好的倾听者
心理咨询师梁明霞表示,在交心的关系中,朋友需要扮演一个好的倾听者,而不是情绪问题的解决者。
有研究发现,当一个人被积极倾听时,ta会更愿意谈论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从而拉近你们的距离(wikiHow, 2017)。
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对这点感同身受。当我们在向他人诉说自己的苦恼时,其实我们非常清楚 “正确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也知道宣泄负面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但我们之所以愿意说,是因为想要获得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理性的建议。
Tip 8:创造深度的互动
心理咨询师孙晴也表示,你可以和想要交心的朋友一起看电影、讨论音乐或者是分享读书感悟,通过交流彼此对艺术的见解,进行价值观层面的碰撞,识别对方是否与你契合。
即使有分歧或争议,这也依然能帮助你对对方的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当你们很好地处理、度过分歧时,你们的友谊也就加深了。
Tip 9:允许ta不只有你一个交心的朋友
我想这一点对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很难做到的。有时,我们甚至会因为发现对方有好朋友了,而放弃与ta深交的机会。
就像是恋爱关系中我们会对伴侣有占有欲一样,越是亲密的友谊也越容易激发起人们的占有欲,我们害怕自己对他人来说不重要,甚至会拿自己在对方朋友圈中的独特性来衡量自己的分量。
然而过度追求特别或是唯一,很有可能会损害你们之间的友谊。
过度的占有欲会让你对对方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施加许多限制,这会让对方觉得透不过气。而最致命的是,这违背了交心的友谊中最美好的特质——互相理解、尊重和支持。
我想,如果你们的生活中只有彼此,这是一种难得的甜蜜缘分。但如果你们的友情不是排他的,对方的生活中还存在着其他需要ta关心和爱的人,这并不能说明ta对你的付出不够真心。
任何一份具有理解、认可和爱的情感,一段能抚慰我们孤独的关系,都值得我们继续维护和珍惜。愿你能拥有一份水到渠成的交心友谊。
今日互动:你有过哪些交心的友谊经历呢?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成年人交友经验或tips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