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战者以守为战(善战者求之于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这一重要论述,把“塑造态势”放在首要位置加以强调,足见其在战略全局中的分量和作用。

善弈者,谋势。一场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创造于我有利、于敌不利的战争态势。柯林斯在《大战略》一书中曾引用利德尔·哈特的话讲:“真正的目的与其说是寻求战斗,不如说是谋求一种有利的战略形势。”谋势、造势,就是追求不战而胜,或为战则必胜创造有利的形势与格局。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态势的塑造、战势的发展,每战各异、殊不相同,但并非没有规律和规则可循。就当前国际安全局势和军事斗争形势而言,要想有效地“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塑造以下几种态势颇有必要。

强弓满弦之势。孙子云:“势如扩弩,节如发机。”弓弩只有拉满了,才能形成强大的势能,才能在关键时刻转化成巨大的效能。“挽弓当满弦,将士带甲眠”,这是标准军人应有的战备状态和战斗姿态。尽管搭在弦上的利箭可能没有机会发射出去,常年备战的官兵可能没有走上战场立功的机遇,但其威慑作用足以让敌人胆怯而不敢轻易造次。瑞士作为夹在大国中间的一个小国,却避开了两次世界大战,数百年未遇战争。为什么?按照瑞士外交官的说法:“如果要问我们这里几百年来都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

动若风发之势。“24小时之内运来一个营,远比10天后运来1个师更重要。”俄格冲突中,俄罗斯军队仅用5个小时就完成了部队集结并开赴前线,2天内开辟了东西两条战线,其作战节奏之快、效率之高完全出乎对手意料。拿破仑说过:“军队的力量与力学中的动力相似,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快速的行军,能够提高军队的士气,足以增加取胜的机会。”机械化战争是“大吃小”,信息化战争是“快吃慢”,“胜一筹”的关键在于“快一筹”。实践证明,只有彻底打破指挥流程冗长、作战准备繁琐的弊端,从争分夺秒中累积快速反应时间,才能最终形成“速度威慑”。

牛刀杀鸡之势。中国有句成语叫“杀鸡焉用牛刀”,但在战争领域,惯常的做法是“杀鸡也要用牛刀”。原因不外乎:一来准备好牛刀,无论来的是鸡还是牛,都可以杀,免得现场抓瞎;二来牛刀更有力道,能杀牛,杀鸡就更不在话下。美军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并没有因对手的不堪一击而改换“牛刀”,相反他们几乎把除核武器之外所有的高技术家底都亮相于战场,从而起到了敲山震虎与上山打虎双重之效。在斗智斗勇的现代化战场,更先进的坚甲利器,就意味着更大的威势和更多的选择权。对我们来说,利剑可以对利剑,但有手枪时,我们选择手枪对利剑。

泰山压顶之势。猛虎不蹲坐于低洼的地方,雄鹰岂能立于柔软的枝头?在军事上,要战胜敌人,不仅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要善于凭借地势优势而造势,造就一种威猛难当、势如破竹的气势。双方对阵尚未扬鞭策马,敌人看见我威武之师就狼狈逃窜,是因为我从士气上摧垮了敌人的斗志。以少数兵力抵抗众多敌人,敌虽强大而精锐,却气沮退避,不敢争锋,是因为我扼守住了重要而险峻的高地。攻克敌人一处阵地,其他各处都望风而逃、迅即瓦解,是因为我击毁了敌人所倚仗的要害。孙子所说的“制其上”“扼其重”“撤其恃”,其道理即在于此。

互为掎角之势。清代围棋大师施定庵说:“两处有情方可断,三方无应莫孤存。”这里讲的是棋理,但同样也适用于军事对抗。当两个乃至多个力量点位构成了相互支撑、彼此策应的掎角之势时,就等于达成了“1+1>2”的放大效应。而如果还停留于过去单打独斗上,点连不成线、线连不成面,无疑会陷入敌人的分割包围之中。现代战争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其根本指向是对敌实施多方向牵制、全方位压制。正如军事专家所言:诸军兵种的力量在联合中,对敌形成一种无法摆脱被动挨打的态势,即当敌避开我这一军兵种的观察视线和火力控制区时,正好又落入我另一军兵种的观察视线和火力控制范围之内。

善战者以守为战(善战者求之于势)(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