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

北宋天圣五年,吉州吉水县报恩镇泽泉村举子王炳文,与包拯、欧阳修同科赶考。王炳文金榜题名,跟包拯一起高中进士。欧阳修发挥失常落榜,三年之后才金榜题名。

王炳文高中进士之后,做到了南昌太守的官职。炳文公晚年致仕,回到故乡泽泉村居住。此时的泽泉村,已经归吉州永丰县报恩镇管辖了。炳文公觉得泽泉村地域狭小,不利于子孙后代的繁衍生息,就决定带领子孙另寻福地开基。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1)

图为岭南王氏大祠堂,这座历史悠久的祠堂,登上了江西省级地方志。

炳文公一路跋涉,在距离永丰县永丰乡藤田圩十里处的仙姑山南麓,遇到了白蛇拦路。炳文公认为白蛇指路乃是天赐吉兆,就率领族人定居此处。因为新建的村子位于仙姑山南麓,所以这个村子就叫岭南村。

岭南村是书名,乡亲们习惯性用土话把岭南村称为“筱岭村”。因为筱岭王氏最先开基的地方是白蛇坑,所以王氏宗亲以白蛇坑宗亲为长。筱岭村有舞龙灯、游神等活动,宗亲们都是让白蛇坑宗亲带头先行,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2)

图为我家在岭南村的祖屋,有三百年历史,我在此屋出生,并且生活了18年。

仙姑山的名字也是书名,仙姑山在乡亲们的土话中有两种称呼。别的村子乡亲,习惯性把仙姑山称为“筱岭坳”。

自从炳文公率领族人定居岭南之后,王氏宗亲就在仙姑山上建立万应寺。由于仙姑山有一座千年寺庙,所以岭南村的乡亲习惯性把仙姑山称为“庙垴上”。

万应寺的历史,几乎与岭南村的历史同步。万应寺始建于北宋,到现在差不多有一千年历史。受万应寺护佑的岭南王氏宗亲,可谓是人丁兴旺,人才辈出。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3)

图为万应古寺和进香的善男信女,拍摄于仙姑山顶。

岭南王氏第十次修撰族谱的时候,江西、福建、湖北、安徽数省的宗亲,纷纷回岭南王氏大祠堂认祖归宗。据岭南王氏十修族谱时统计,炳文公的后裔遍布南方数个省份,如今有二万三千余人。

永丰县上了省志和县志的进士,一共是287个。藤田镇上了省志和县志的进士,一共是15个,其中的10个是岭南人,分别是:宋朝进士王焕文、王总孚、王梦得、王应雷、王大章、王舜弼,元朝进士王友谅,明朝进士王询、王瑶、王抡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4)

图为县志记载岭南王氏一门十进士的史料。

仙姑山是的全部山权,在岭南村辖区之内。翻过了仙姑山,就是抚州是乐安县罗陂乡。炳文公为了打通前往乐安县的交通,率领族人在仙姑山开辟了一条古道。后来的王氏宗亲,又在仙姑山古道铺上了石头台阶。

以前乐安县盛产陶器,比如酒瓮、水缸、各种规格的钵等等。乐安县还盛产竹笋和竹制品,比如笋干、竹筷、火笼、竹芯、眠椅、竹椅等等。以前的永丰县盛产石灰,而且商业贸易繁荣,藤田街颇有副县城的气势。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5)

图为仙姑山千年石径古道,历史上曾经车水马龙,如今略显荒凉。

乐安的陶器、竹制品通过仙姑山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到永丰销售。乐安人到永丰卖掉陶器和竹制品之后,又从永丰挑石灰、盐巴等日用品回去贩卖。仙姑山古道为乐安和永丰县的贸易往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堪称是江西版茶马古道。

当人们踏着千年石径,一步一个台阶,登上仙姑山顶的时候,就会看到万应古寺。万应寺的旁边,有一座凉亭。古代人挑着货物,一步一个台阶登上仙姑山,都累得够呛。乡亲们为了给大家缓解疲劳,修建了这座凉亭给大家歇脚。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6)

图为仙姑山顶歇脚的凉亭,如今也略显荒凉。

仙姑山的千年石径,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还是乐安和抚州人员物资交流的主要通道。本世纪初,随着水泥马路的开通和汽车的普及,仙姑山古道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农历九月十九日,我跟着去万应寺进香的善男信女,踏着千年石径,登上了仙姑山。我站在山顶往南看,岭南村的风光尽收眼底。我站在山顶往北看,水口村的风光尽收眼底。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7)

图为仙姑山顶拍摄的岭南村照片。

岭南村归吉安市永丰县藤田镇管辖,属于古代吉州的辖区。水口村归乐安县罗陂乡管辖,属于抚州的辖区。我在仙姑山顶上的时候,切切实实体会到“两脚踏千年古道,一眼望吉抚二州”的感觉。

我在仙姑山万应寺的时候,善男信女们委托我呼吁:“从岭南村到仙姑山顶上的万应古寺,有一条一千多米的泥土路。乡亲们迫切希望,有关部门能拨款,把泥土路修成水泥路。”

五指山七仙岭风景图(实拍仙姑山万应古寺)(8)

图为仙姑山顶拍摄的水口村风光,家母是水口女子,我是乐安外甥。

本文史料来源:《江西省地方志》,《永丰县教育志》,《岭南王氏族谱》。

备注:本文由王福星原创,本人享有图片和文章完整版权。本人授权网友共享版权,欢迎网友转载转发这篇文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