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

1964年,杨元庆出生在安徽合肥,很巧的是在杭州有一个叫马云的人在这一年出生,两人只是相差仅仅一个月。

杨元庆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和别人不同,杨元庆的父母自小便从爱好、习惯、学习等多方面培养他。

有人或许说这些不是常规的教育方式吗?

似乎是,但是时至今日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方式似乎还没有太多,至少没有在太多的家庭里普遍。

在上世纪60年代,老一辈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放任型的,对男孩来说更是散养式的。

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方式在那时的中国家庭里并不多见。

别的不说,就说同一时期出生的马云,同样也是知识分子家庭,这时期的马云还在大街小巷疯跑,到处和别的小朋友打架。

当然在知识分子家庭出生的杨元庆,第一有这么一个条件,第二有这么一对有学识的父母。

杨元庆父母所给他的教育第一是要有持续学习的能力。持续学习这一点不仅仅是坚持,还有更多的是别的孩童在用来玩耍的时间都要用来学习,这不但要有坚持,而且还要有毅力。

杨元庆父母给他第二个教育是自我管理。作为知识分子的父母深知一点,孩子的教育绝对不能依靠强迫来完成,而学业只是一时的,学业更重要的东西不仅仅只是分数和成绩,更重要的是要让一个人怎么样能够持续学习,怎么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怎么样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培养出来自律的习惯。

在父母的引导之下,杨元庆也渐渐的从一个普通的孩童,养成了一个自律的人,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他从来不偷懒,在青少年这个叛逆的年代,他也从来没有变现出来过多叛逆。

和其他同龄人不同,杨元庆在当时的合肥一中读书时,除了学业之外大部分的时间,最多的时间是在读书。

这是他父母所给他的第三个教育,一个良好的爱好,从学习之中找到爱好,从爱好之中得到知识。

1982年,杨元庆从合肥一中毕业,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中国在计算机方面根本没有任何的根基,也就是在杨元庆读书期间,国内第一批的计算机公司开始逐步的走向人们的视线。

1984年10月17日,联想集团成立。还在读书的杨元庆敏锐的感觉到中国的未来一定是一个科技的时代,而他自己在课外闲余之际又有一个新的爱好,就是痴迷上了计算机。在1986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杨元庆又在中国科技大学开始攻读了计算机专业。

到了1989年,杨元庆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那一年,北京联想集团正式成立,从一个研究机构转型为科技公司。

成立后的联想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加入。于是联想集团将招聘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校园,这里不但有优秀的人才,而且正如联想一样,都是刚刚开始,一个年轻的公司,一些年轻的人才,一定能够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杨元庆很幸运的加入到了联想集团,这或许也是联想集团的幸运。

在1989年,一个计算机专业的硕士意味着什么,这样的学历在那时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而杨元庆能够选择联想,同样是他一个不凡的见识。

而联想自然也没有让他失望,在入职的第一年,杨元庆就当上了联想集团“sun工作站”事业部的项目经理,这个起点已经不低了。那时的经理岗位不是现在的经理岗位,不像现在随手接过来的一个名片就是某某总监,某某总经理。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1)

而几乎就在同时入职的孙宏斌,毕业于清华的高材生,此时在联想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员工。

但是第一份工作并没有给杨元庆带来成功,第一次为公司起草标书就以失败告终,让公司损失了数万的一份合同。

杨元庆有些懊恼,和所有刚刚接触社会的人一样感到了懊恼,但是不同的是,杨元庆并没有气馁,很快就总结出来一个道理,那就是在面对招标时候怎么竞争才能胜出。而“竞争”这两个字背后所意味的东西有很多,不仅仅是价格,还有人脉,更有为人处世的种种学问。

经历第一次的失败之后,杨元庆很快沉下心来,开始从底层做起,默默无闻的去观察,去学习,去捕捉一些别人的经验。

父母所给的那些教育,给他打下了根基,也在这个时候终于体现出来。

不但自律,而且能够持续学习,还有坚韧和勤奋。

1990年,联想集团的微机开始第一次投向市场,从一个只做进口电脑产品的代理商,转身成为拥有自己品牌的生产商和销售商,产销一体让联想在当时的中国电子行业逐渐的风生水起,业务量剧增,年营收额已经超过十亿。

1991年,杨元庆历经三年的磨练,终于迎来了事业上的一个小高峰。开始担任联想集团CAD部的总经理。

而此时,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孙宏斌是联想集团企业发展部的经理,主管是全国开辟的18家分公司。

坐上了总经理位置的杨元庆并没有乐享其成,杨元庆更多的时间花在了销售模式的研究上面。基于之前的失败总结和销售经验,杨元庆在当时提出了“分销”概念。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2)

这个词放在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概念,但是在90年代的中国,分销绝对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销售模式。

不但为联想节省了大量的资金,更是大大提高了联想代理品牌的业绩,在那几年,几乎每年都是惠普的“全球最佳代理商”。如此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把事业部的销售额从3000万提升到了3亿元。

这在柳传志眼里看来,是员猛将,而杨元庆所表现出来的更多的一副儒雅,所以在柳传志的眼中,杨元庆不仅仅是员可以开疆拓土的猛将,而且还有几分运筹帷幄的帅才。

当时柳传志在想,代理品牌做得好,不如做做自有品牌。是猛将还是帅才,是一时运气,还是实力担当,多跑两圈就知道了。

1994年,杨元庆被任命为联想电脑微机事业部的总经理,开始做联想自有品牌的销售。

在那个年代,市场上所流行的大多是国外的一些品牌,像惠普、三星、IBM等等才是主流,而国内最多的就是像富士康这样的生产商,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国内的生产技术也远远达不到,更不用提品牌。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元庆依靠之前的销售经验和所积攒的销售渠道,硬生生的卖出了4.2万台联想微机,成功的跻身在中国市场的前三。

那一年,杨元庆29岁,柳传志已经被称为“商业教父”,而此时的杨元庆则是各界内所赞誉的“销售奇才”,在业界内也被称为“科技之星”。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3)

1995年,杨元庆刚刚过了而立之年。在和柳传志一次谈话之后,被任命为了集团的助理总裁,并被任命为联想集团的执委会副主席,这意为着一个年轻的后起之秀进入到了真正的决策核心成员。

而此时的孙宏斌却已经身陷囹圄两年有余。

只用了一年,在杨元庆的领导下,联想电脑在PC机方面成为了国内销量第一,也在这一年,开始拓展联想电脑的自有品牌生产线,开始做服务器,笔记本,进行研发制造。

又用了一年,促使联想电脑自有品牌成为了国内市场的PC销量第一名。

到了1998年,国内的互联网逐步崛起,杨元庆再次升职,任职集团高级副总裁和联想电脑公司总经理。这一年,联想电脑进入亚太地区前五,一百万台电脑下线。而在接下来的一年,联想电脑销售量达到了262万台,11万台笔记本,除去日本,在亚洲成为销售第一名。

这一年,杨元庆刚刚34岁。

而此时,国内的互联网才算是刚刚起步,刚刚开始。

彼时,马云还领着18金刚挤在西湖湖畔花园一间不过百平米的陋室之中做着一个梦,手头的资金也就50万元而已。

李彦宏此时才准备回国,而此时百度连个模型都没有。

就算是当年最火的盛大,也只是刚刚成立,陈天桥还正在为了服务器的管带费用而四处奔波,到处找钱。

而马化腾此时也才和张志东注册成立公司,这时候还在开发软件。为了多一个客户,而不得假装成女生来进行诱导。

至于后来的刘强东还在中关村卖光蝶。

杨元庆此时,已经是身价千万级别的联想高级副总裁,相比而言,他们在杨元庆跟前都是后生。

用现在的话说,“都是弟弟!”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4)

有人说杨元庆从一个普通打工人到打工皇帝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完成了三级跳。这是没错的,这个速度之快,已经超出了一种常规的速度。甚至超出了我们现在所幻想的速度。

在2000年,联想的财年誓师大会上,柳传志将手中的深蓝色的联想旗帜交给了杨元庆,透过那厚厚的玻璃眼镜,柳传志的眼睛里所流露出来的神色是欣慰的,似乎在说,“交给你,我放心。”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5)

这一年,杨元庆36岁。正式成为了联想集团总裁兼任CEO,一个打工皇帝出现了。当然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竞争对手郭为,而此时负责了另外一个版块,神州数码。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联想集团和柳传志似乎都没有看错人,杨元庆所表现出来的几乎仍旧是开挂的速度。

2004年,以30亿美元并购100亿美元的IBM个人电脑业务,被业界称为“蛇吞象”,但是也完成了国际化业务的跨越式的发展。

2011年,并购日本NEC公司个人电脑业务、德国Medion公司、美国Stoneware公司、巴西CCE公司、以及摩托罗拉移动业务……

联想的版图正在迅速地扩张,一个商业帝国的版图开始初步展现出来。

到了2015年,联想已经在160个多个国家有业务,个人电脑业务持续八个季度保持全球第一。

而其他,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服务器均在全球三甲。

一时间,联想商业帝国版图形成,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

这就是杨元庆,一个从普通人到打工皇帝的蜕变过程。而关于杨元庆的薪资问题,自来就一直被业内质疑。

早在2016年时候,迟宇宙就曾经发表过一篇文章,说杨元庆不是一名的合格的CEO,自2014年之后,联想的一路下跌就是杨元庆一手造成的。

而当年“蛇吞象”的壮举,在业内则是被视为最为失败的收购,时间见证了这些收购都是失败的,都是对方所舍弃的东西。

换句话说,在当时,无论是IBM,还是摩托罗拉,再或者是日本NEC公司,都是别人家的“糟粕”,而杨元庆所收购的这些被别人视为糟粕的东西,却在联想成为了像国际转型的一些“资本”和资源。

有人质疑杨元庆做这些事的动机和目的,愤怒的杨元庆回应说“没有人像我这样爱联想。”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6)

而时间则是证明,这些在联想集团手里并没有发扬光大,以至于有媒体报道称,到底是联想在收购国外公司,还是朝着国外进行资金的输送和变现呢?

而同样在2016年,一个自称是联想最小股东的员工,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没有业绩的高薪就是耍流氓”,文中对杨元庆从2004年到2015年的年薪进行数据的公布,并根据福布斯所公布的数据,对比当时中国前十的CEO年薪,即便联想只是腾讯利润的四分之一,杨元庆却仍旧连年高居于国内上市公司CEO之首,是第二名恒大CEO的近两倍,腾讯CEO马化腾的近5倍之多。

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对比,都远远高于其他国内上市CEO的薪酬。

在2010年的薪酬达到了创纪录的1421.8万美元,约合9050万人民币。此后,联想的业绩和利润一直下滑,但是杨元庆的薪酬却是一路高歌,节节攀高。

到了2014年,杨元庆的薪酬就已经达到了1.19亿人民币,占比整个联想集团的总体薪酬的7%。

这位最小的股东与其说是质疑,不如说是指责。在文中指责杨元庆严重不符合一个CEO的资格,所拿的薪酬也完全不符合他所创造的价值。与国内其他上市的企业CEO相比较,杨元庆简直就是在生生从公司通过不合理的薪酬架构向外变现。就算是当公司在面临亏损之时,杨元庆的薪酬依然没有任何的减少。这位最小的股东,甚至指责董事会薪酬委员会针对CEO的薪酬制度进行深刻的检讨,并以此来减少杨元庆的薪酬。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7)

《福布斯》发布的《2014年中国上市公司CEO薪酬榜》显示,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以870万元年薪成为A股“最贵”CEO,而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以1.3亿的年薪登顶所有中国上市公司中的“最贵”CEO,成为国内薪酬天花板,年薪第一CEO。

然而这些似乎并没有因为一位小股东的指责和质疑有丝毫的改变,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似乎也没有做出任何的检讨,再或是无人敢去做检讨和修正。

从2014年至2019年,根据财报所显示,杨元庆的每年平均年薪仍旧高于1.26亿元,几乎蝉联福布斯所公布的国内上市CEO的榜首,国内首富的宝座迭更不断,而最贵的上市CEO宝座却始终都是杨元庆。

2021年当联想集团上市A股科创板仅仅一天就被撤回之后,杨元庆的薪酬再次成为此次事件的最为耀眼的亮点,年薪高达1.68亿

于是又有很多人出来问,联想上科创板,难道是给杨元庆发不出来工资了吗?需要依靠股民来发放杨元庆的工资吗?

而联想集团最近三年公司累计研发投入为337.58亿元,而华为同期研发投入共计3571亿元,前者仅为后者的9.45%。占比自身营收不到3%,而近30%的利润9亿多元全进了联想二十多位高管的口袋,同样为股民和网友所质疑。

时至今日,联想已经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独立董事会成员来自3个不同国家,高级管理人员18人来自5个国家。

虽然联想看似非常庞大,但是近年来的表现与其他一些上市公司相比较的确是并不乐观,它的高层管理者依旧位于天花板的薪酬却从未被打破。这次上市科创板受挫,让联想高层薪资再次成为热点,被无数人质疑。

也有人爆出杨元庆历年来给慈善事业所作出的贡献,然而这些并不能让人停止背后的“联想”。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8)

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出生,或许并没有特别高的起点,但是父母给了他不一样的教育,让他有了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坚韧不拔之志。

从一个普通大学生到现在联想集团董事长,或许在一路上不仅仅是努力,也有无数的运气和贵人扶持,但是这些也都离不开他自己。

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到国内年薪天花板,杨元庆已经稳居“年薪第一CEO”宝座十数年,不管是否被人质疑,然而这个事实始终还是未变。

也有人说这么多年过去,作为一个国际集团的董事长,连年拿着如此高的薪酬,而不视企业的发展,杨元庆是真的缺钱,还是其他?这就不得而知了。

杨元庆的管理(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9)

不管如何,这就是杨元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