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北大时代讲的什么(蔡元培告诫北大学子的三件事)
电视剧《觉醒年代》渐入佳境,越来越有意思了。
第六集说到蔡元培接受大总统黎元洪的任命状,正式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初到北大,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演说。整个演说可以说如大海潮声,振聋发聩。
正是这场看似简短的演说,为北大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
从此,故宫脚下那个日渐沉沦的北大,完成了它的脱胎换骨,逐渐成为了一块民族文化的精神圣地。
在北大历史上,蔡元培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是永远的北大校长。
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正是他,把一个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
蔡元培赴任的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仅存的硕果。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几乎所有的新政措施都被废除了,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校名改了,但本质丝毫未变。
蔡元培到来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老师多是北洋官僚,学问不大,架子不小。死守本分,不容许新思想。
学生多是王公贵族,富家子弟。上课了,这些学生老爷才会从鸦片床上爬起来。
他们来北大的目的也不再是为了知识,反而是为了当官发财。
当时,在学生中十分流行结拜兄弟。这样,毕业后,谁的官做的大,其他人就到他手下做事,捞个一官半职。
从1912年至1913年,北大先后更换了五任校长:严复、章士钊、马良、何燏时和胡仁源。
但局面没有任何的改观。
当时许多朋友都劝蔡元培不要去蹚这趟浑水,以免毁了他的名声。
但他却毅然决然地到北大赴任了。
1917年1月4日,北京。大雪纷飞。北大终于迎来了新校长蔡元培。
当天,校工们在北大校门口排成一队,鞠躬敬礼,迎接新校长。
蔡元培见此情景,竟然也恭敬地脱下礼帽,谦逊地向校工们鞠躬还礼。
此举让北大的校工和师生大为震惊,感觉耳目一新。
关于蔡元培的就职,当天的报纸是这样描述的:大风雪中来此学界泰斗,如晦雾之时,忽睹一颗明星也。
五天后,蔡元培在北大发表了他著名的就职演说。
在演说中,蔡元培与北大学子约法三章。
他告诉在场的一千多师生,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一曰抱定宗旨。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北大之所以腐败,是因为来此求学的,大都有当官发财的思想。
因为一心想当官发财,所以,从不问教员之学问深浅,只问教员官职的大小。
官阶大的,就特别受欢迎,就是方便毕业时有人提携吧。
蔡元培告诫大家:来北大求学,三年或四年,时间不谓不多,如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定然很高很深。
如果求学的宗旨,是做官发财,那就错了。求学的路,就必然走偏。
不问学问之有无,唯争分数之多寡。
平时冶游,考试来了,才去翻读讲义。考试结束,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闻,潦草塞责。
文凭到手,即可以此活动于社会,光阴虚度,学问毫无。
这与百年之后的大学教育现状是何其的相似。可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说得真有道理呀。
在学校,大家如果不打好基础,勤奋求学,万一为生计所迫,做了教员,则一定会耽误学生。进入政界,则一定会耽误国家。
二曰砥砺德行。
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如果都流行低劣的风气,则国家前途不堪设想。
所以要有卓越之人,以身作则,尽力去矫正这种颓废的社会风气。
作为大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
三曰敬爱师友。
教员教授知识,职员服务大家,都是为了大家学习的便利。所以学生就应该以诚相待,尊敬有礼。
同学们住在一起,尤其应该互相关爱,这样才会有互相交流的学习效果。
不光要开诚布公,更要互相勉励,都在北大,更要荣辱与共。
蔡元培讲的这三件事是为学之道,更是为人之道。
它犹如空谷足音,荡涤着莘莘学子的心灵。
当时还是学生,后来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的罗家伦回忆说:
那深邃、无畏而又强烈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声音,驱散了北京上空密布的乌云。
它不仅赋予了北京大学一个新的灵魂,而且激励了全国的青年。
从这一刻开始,中国的大学终于拨开云雾见天明,真正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