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1)

正当安踏体育为争夺锡安——NBA“下一个詹姆斯”,与李宁角斗正酣时……

或许是树大招风,安踏又遭遇做空机构的阻击。

7月8日,做空机构浑水公司(Muddy Waters Research)发布了一篇针对安踏的报告,直指安踏之所以能实现行业领先的营业利润率,并不是因为它的经营状况非常好,而是因为安踏利用许多秘密控制的一级分销商,欺骗性地提高了利润率。

并表示,安踏与其下分销商关系密切,私下操纵27家分销商,当中至少25家为一线分销商,共占安踏约70%零售额。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2)

浑水认为安踏控制这些子公司以操纵其报告的财务状况。

这已经是去年6月至今,安踏第三次遭遇做空机构的阻击了。

浑水“摸鱼”安踏

面对浑水的质疑,安踏董事会强烈否认报告中对安踏进行相关交易的指控,认为有关指控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

澄清公告回应称,浑水报告中所提到的25家分销商均为独立于公司的任何关联人士,且无关联的第三方。对于分销商为何被称作“子公司”的指控,安踏回应,有时候部分分销商为了推广业务便利,会自称为集团“子公司”或“分公司”,而并非以法律的定义来表述。有关称呼并不是有意建立,亦未确定一个法律关系,而仅表示其为安踏品牌的一份子。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3)

发布澄清公告同时,安踏也宣布周二复牌,恢复买卖,开盘报50.00港元,大跌2.44%。

紧随安踏的回应,浑水公司立马发布了针对安踏体育沽空报告的第二部分。报告中浑水公司表示,在首次公开募股后不久,安踏体育进行了一系列交易,浑水认为安踏内部人士一直有意欺骗外部投资者,并以此谋取私利。

报告中指出,2008年,内部人士剥夺了公司的宝贵资产——国际品牌零售业务,并试图隐瞒这一事实。与安踏体育控制分销商的方式类似,内部人士也利用了代理。

对于第二份沽空报告,安踏表示,目前暂不方便回应,具体细节还不清楚。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4)

来源:东方财富(安踏体育)

截至7月9日收盘,安踏体育收涨0.2%,报51.35港元,总市值达1387亿港元。

尽管遭遇股价下跌,但安踏股价今年仍上涨约37%,其推动因素是该公司2018年的净利润达到创纪录的41亿元人民币(合6.13亿美元)。该公司利润率约为17%,是耐克(Nike)和阿迪达斯(Adidas)等同业公司的两倍多。

几度遭遇做空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5)

浑水公司创始人卡尔森·布洛克(Carson Block)表示,这个名字源自中国成语“浑水摸鱼”,意喻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大多有各种问题。

2010年前后,浑水公司披露研究报告沽空东方纸业(ONP)、绿诺科技(RINO)、多元环球水务(DGW) 和中国高速传媒(CCME),这四家公司因浑水的中伤和做空导致股价大跌,分别被交易所停牌或摘牌。

浑水公司也靠着成功“猎杀”这四家中国公司在资本市场名声大噪,此后浑水还做空了嘉汉林业、展讯通信、分众传媒、雨润食品、新东方等多家中国公司。

在国外资本市场类似浑水公司这样的机构,数不胜数。这类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寻找“问题公司”,卖出该公司股票,建立仓位,然后发布做空报告,在公司的股价下跌中获得盈利。

而在整个过程中同样存在着一条脉络清晰的利益链,包括律师事务所、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研究机构和对冲基金等。

安踏遭遇做空也不是头一回了。

去年6月,总部位于香港的沽空机构GMT Research指控安踏的会计处理不当,重点质疑了安踏营业利润率过高、现金或预付账款等存在大量异常、为配合收入虚增衍生了大量现金流、存货相对于收入比例过低、预付账款相对于存货比例过高等问题。今年5月底,沽空机构Blue Orca质疑指控安踏伪造财务数据及企业管理水平,并称安踏的股价还有30%的下跌空间。安踏强烈否认了这两项指控,并即刻发布澄清公告,认为有关猜测并不准确及具误导性。

这些做空公司究竟是在利用其他手段对市场进行监督,还是单纯在混沌中浑水摸鱼创造赚钱的机会,我们不得而知。

曾经做空过新东方、分众传媒、学而思的浑水,令境外上市公司胆寒,但其做空的内在逻辑却并不复杂,主要分为商业欺诈、财务作假和基本面负面三种类型。

通过精准的分析,浑水将做空报告提供给投行和基金公司,引起市场对问题公司股票的踩踏,股价一落千丈,横遭腰斩之际即是浑水盈利之时。

财务专家刘春生表示,浑水选定目标企业的过程并不轻松,查阅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搜集其临时公告,媒体报道、官方网站信息,形成信息图谱,模拟这些公司的信息链条,找到其逻辑上的节点,然后通过实地调研、调查关联方,上下游企业,客户与竞争对手、行业专家等全面整理相关信息,找到证据链上的瑕疵。

所以,浑水这次沽空安踏体育,从两份报告提出的证据来看,明显是做足了充分准备。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6)

这也已经是短短十三个月内,安踏体育遭遇沽空机构的第三次做空。

2018年6月,沽空机构GMT首先针对港股体育用品公司发布沽空报告,涉及安踏、特步、李宁等企业。

GMT从五个方面质疑安踏体育,包括营业利润率过高、现金或预付账款等存在大量异常、涉嫌配合收入虚增现金流、存货相对于收入比例过低、预付账款相对于存货比例过高等。

2019年5月,沽空机构Blue Orca发布安踏体育的做空报告,认为安踏夸大旗下品牌Fila的零售销售收入,对比一众国际知名运动品牌,“好的太不真实”,安踏估值有34%的潜在跌幅。

经历上述两次做空,虽然短期内对安踏体育股价造成下跌,很快又“满血复活”迭创新高。

但这次安踏体育遭遇的是知名度更大的浑水,公司能否经受住相关指控的考验,现在看还是未知数。

草根精神:永不止步

说起安踏,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7)

上世纪80年代,福建晋江掀起了一阵猛烈的运动鞋风暴。

1991年,安踏创始人丁志忠在自家的制鞋作坊门第一次挂上了安踏的标志,意为“安心创业,脚踏实地”。

1999年,安踏首创明星代言模式,签约孔令辉以一句“我选择,我喜欢”走进大家的视野,在竞争激烈的晋江鞋中杀出了一条血路。随后安踏开始集中赞助体育赛事,让安踏在群雄逐鹿的体育品牌中确立了形象。

相信在大家的生命里,或多或少都出现过那么一双安踏鞋。在啾一看来,安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那一句“永不止步”了。2006年,安踏重新审视和思考品牌对象,将消费人群聚焦在二三四线年轻人的身上,他们的身上或许会被贴上草根一族的标签,但这群年轻人的内心却依旧充满希望。安踏表示,这种草根精神的核心是与不断超越自己的体育运动精神是一致的。

“永不止步”,安踏的核心品牌主张应运而生。不得不说,安踏找对了人,并且认准了人。

英国著名品牌评估机构BrandFinance在近日发布的2019全球最有价值服饰品牌50强名单中将安踏评为全球体育品牌中第三名,最有价值50大服饰品牌全榜单中第21名,位列中国服饰品牌第一位。

就连做空它的浑水,也在报告中承认,“安踏是一家真实的企业,在运营和营销方面,该公司有很多值得敬佩的地方”。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8)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9)

很多人会把最近大热的李宁和安踏作比较,有人会问,同为国产运动品牌,为什么李宁的经营情况不如安踏?

首先,李宁和安踏的品牌定位并不相同。

自从推出“中国李宁”系列产品后,李宁品牌的“国潮”、高端气质日渐深入民心。经历了近30年的成长期后,加码运动时尚风,登陆时装周推出爆款提升品牌形象,“运动潮流”正帮助李宁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和定位高端、用国货打开国门的李宁相比,安踏的定位就显得更为亲民了。平价运动鞋,深耕二三四线城市,安踏仿佛就没从“小地方”挪过窝,但是仔细想想,不管是购买力惊人的北上广深,还是草根二三四线城市,安踏却从未缺席。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10)

此外,安踏还瞄准了市场热点,在跑步热潮兴起的时候把跑步确定为第二大核心品类。2015年,安踏就发布了“只管去踢”的足球战略,进军足球市场。在国家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的当下看来,可以说是很有远见了。

—《END》—

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宝贵的意见!

资料来源 丨 网络

编辑 丨 正财经

安踏的三个系列(永不止步的安踏)(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