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帝迁都洛阳原因是什么(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竟然造成王朝覆灭)
历史上,能当得起雄才大略这个称号的君主不多,在南北朝时期就有这样一位。他5岁即位(父亲主动退位),23岁亲政,32岁去世,人生的多一半生活在祖母的阴影之下。在他亲政不到9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王朝由蛮夷向汉化的华丽转身。他就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的爸爸也叫拓跋弘,一字之差。拓跋宏亲政之后强行推进汉化改革,先是迁都,从偏北方的平城(山西大同一带)迁往中原腹地洛阳;紧接着改汉姓,皇帝家族带头废除了拓跋姓氏,改姓元;同时,鼓励汉族与鲜卑族通婚,重新评定世族门第,参照南朝典章,改革北朝官制。可以说正是拓跋宏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一改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民族仇恨政策,也奠定了中华再次一统的民族文化基础。
然而,历史就是这样无情。拓跋宏的历史功绩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有利,但是对于其所维护的北魏政权却大大的不利,在其死后不到30年,北魏皇室就被军阀架空,又过了6年,就正式寿终正寝了。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是政治上的。北魏定都平城,北方抵御柔然的六镇紧邻首都,到六镇当兵不是丢人事,反而有更多的晋升渠道。迁都洛阳之后,问题出来了,六镇就是偏远之处了,是打发不受朝廷待见之人的去处,六镇逐渐被边缘化。这就造成最终六镇大起义,敲响了北魏王朝的丧钟。
第二个原因是经济上的。洛阳固然是中原王朝的象征,但是自从晋朝灭亡之后,五胡十六国的北方政权没有一个定都洛阳的,洛阳早已破败不堪,而且是各方军阀征战的战场。迁都洛阳实际上就是重建洛阳,对于经济基础不太牢固的北魏政权而言,经济压力极大。
第三个原因是军事上的。洛阳在当时实际上紧邻南朝的边界,固然有利于拓跋宏这样雄才大略的君主经略南方,但如果遇到不称职的后世子孙,同样也需要在平时就维持巨大的军队防备南朝进犯,天天响防空警报的日子毕竟不好过。
第四个原因是心理上的。鲜卑贵族汉化之后,也学着汉族门阀世家那样,迅速文艺化、阴柔化。也别是北魏皇室居住在中原正统之都洛阳,便开始处处以正统汉人自居,不但瞧不起南朝的政权,甚至也开始鄙夷自己同族的北方将士,勇武好战的风气迅速消弭。
正是由于上述四个原因,北魏孝文帝改革,虽然实现了民族的大融合,但是也打开了自己王朝覆灭的大门,一些逆潮流的鲜卑贵族,将推翻汉化的拓跋氏统治,建立自己的朝廷。
不知道读者们注意到没有,上述四个重要原因,无一不指向拓跋宏心中那神圣的洛阳城。迁都洛阳到底是对是错,当时的鲜卑贵族集团有没有给年轻皇帝提供一个第二选择?请明天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