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口为什么多(蒙古国人口为什么这么少)
NO.439 作者:洛云 制图:傲慢的上校
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1年末,蒙古国人口约为340万,比我国西藏人口还要少,只相当于内蒙古人口的14.2%。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上,仅仅只有300多万人,人口密度只有2.1人每平方公里,属于全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那一批国家,曾经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蒙古国如今生存于中俄夹缝中,如今状况不禁让人唏嘘。
蒙古国西部城市乌里雅苏台城只有15000多人,无铁路连通,出入有小型机场。来源.Pexels
横屏
蒙古国人口密度分布
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火器时代之前的时代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蒙古国作为个中高纬度国家,地处亚洲中部偏北的蒙古高原,海拔地势较高,由此造成了蒙古国冬季漫长,气温寒冷这么一个环境。此外,蒙古国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所以天气相对比较干燥,降雨量稀少,因此,自古以来,蒙古高原上气候寒冷,天气相当恶劣,要么就是寒潮来袭,要么就是久旱成灾,现在的蒙古国人口规模已经增加到了三百多万人,不能算少了。
蒙古国处在蒙古-西伯利亚高压腹地,冬季严寒且漫长。图为其境内的阿尔泰山脉。来源.Pexels
由于气候环境的影响,蒙古国的生存条件就变得相当的差。首先,干燥少雨的气候,使得蒙古国的土地荒漠化严重。别看蒙古国有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实际上这里面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人类无法正常生活的绝地,要么是沙漠戈壁,要么是岩石荒漠。蒙古国如此贫瘠的土地,再加上恶劣的气候,根本就无法养活太多的人,人口承载能力较低。
沙尘暴下的蒙古城市。来源.Pexels
蒙古全境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这决定了蒙古全境大部分地区,分布着草原地貌而不是农耕地貌,蒙古境内的可耕地数量极少决定了蒙古的农业发展非常不发达,但是畜牧业大量放牧牛羊,因为牧草生长慢,生长期长,导致牧草的更替远远达不到牛羊的消耗,最后只能是土地的沙化越来越严重。今天的蒙古,正在遭遇严重的沙漠化危机。全国90%的国土面积正在变成沙漠,6.9万平方公里的牧草地被沙漠蚕食,75%的植物灭绝。因为滥砍滥伐,蒙古国平均江河水位下降一半,环境问题已经开始威胁蒙古国的生存。300万对于蒙古这样一个国家而言,已经快达到环境所能承受的上限。
横屏
荒漠化正在侵蚀蒙古国草原森林。来源.Pexels
值得一提的是,隔壁和蒙古国同宗同源的我国内蒙地区,即古时候称为漠南地区,水草丰美,有河套平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等适牧区,人口数量多达2400多万,差不多是蒙古国的8倍。而内蒙的地盘面积只有118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蒙古国三分之二的大小。可见地理环境对于人口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自古以来,来自于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一旦出现天灾等,剽悍的游牧民族就会南下进犯抢掠,如汉朝时候的匈奴、鲜卑,唐朝时候的突厥、回鹘等数不胜数。而中原王朝几千年来唯一一个完全摆脱北部游牧部落威胁的王朝只有一个,就是清朝。发端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洲贵族明白,要彻底解决北部游牧民族的威胁,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们相应的好处并保障他们可以自力更生。也就是说,在保障其政治地位的同时,削弱其人口增加的能力,让蒙古高原的人口承载能力大于人口规模是最好的解决方案,蒙古人自己的地方可以养活自己,就不用南下劫掠。
建于1601年在蒙古北部的城堡。来源.Pexels
1691年康熙举行的“多伦会盟”标志着漠北蒙古归属清朝。为实现控制、压制蒙古,清朝统治者采取了漠北漠南一样的政策。
1.盟旗制度 针对蒙古各部逐水草而居,居无定所的特点,清廷将蒙古各部按照地域划分为固定的区域,设置盟旗进行管理。在各个盟旗内的蒙古各部不能随便迁移,再也不能自由自在地逐水草而居。
横屏
清朝在蒙古地区的行政设置示意
因为盟旗的隔阂,所以蒙古各部只能在各自的区域内进行生产生活,时间一长,近亲结婚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这导致蒙古各部畸形儿的比例大大提升。另外在蒙古高原发生天灾时,蒙古各部再也不能随便迁徙避祸,只能在原地等待清朝救援。而清朝为了便于管理,总是姗姗来迟,让蒙古各部损失惨重。
2.推行黄教 清朝针对蒙古各部接受了藏传佛教的特点,在草原上大建喇嘛庙,促进蒙古各部的归心。在修建喇嘛庙的同时,清朝规定每个蒙古家庭除了留下一个男孩传宗接代,剩下的男孩必须全部出家为僧。久而久之,蒙古各部的人口越来越少。
蒙古国最大藏传佛教寺庙—甘丹寺,曾是许多蒙古平民孩子的梦想之地。来源.Pexels
3.征发徭役 清朝统治蒙古各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征发蒙古各部人口。比如组建八旗蒙古军,将大量的蒙古年轻士兵选拔到八旗之中。在面对北部沙俄和西部准噶尔的进犯时,清朝皇帝对漠北蒙古各部进行了高度的肯定,蒙古各部除了得到清朝的首肯外,几乎得不到任何的支援和补充,久而久之,战争让漠北蒙古的人口越来越少。另外,蒙古各部还要听从清朝的调遣,参与平叛和对外战争等一系列战争,这也导致蒙古人口迟迟得不到增加。
因此,蒙古地区人口基数处于极低水平,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的清朝灭亡前夕,蒙古全境人口只有不到50万,到如今蒙古用了100多年时间,才达到了现在300多万的人口数量。
沙俄时代,由于蒙古地理位置的特殊原因,贪心的沙俄出于将蒙古作为中俄间缓冲国以保护其西伯利亚腹部及铁路的考虑,对蒙古进行了全方面渗透,蒙古成为沙俄事实上的殖民地。苏联成立之后,斯大林继承了沙俄的政策,对蒙古继续实施严密的控制。
苏蒙友谊时期修建的宰桑纪念碑。来源.Pexels
首先经济上,驱逐第三国资本,将蒙苏之外的所有外国资本全部驱逐出去,由苏联接管蒙古的财政大权,控制蒙古的国计民生。军事上苏联红军以驱逐白军的名义进入蒙古,全面控制蒙古高层。在文化上,苏联废除蒙古文字,实行苏联式的斯拉夫文字,将蒙古文化彻底割裂。政治上,苏联大量处决喇嘛王公等旧势力人物,同时在蒙古国内强行甄别,屠杀大量政治犯,主持苏联和蒙古高层通婚,如让蒙古高层娶苏联妻子,用古老的和亲方式控制蒙古的上层人物。
蒙古国领导人泽登巴尔(右二)和他的苏联妻子费拉托娃(左二)。
斯大林的方式非常有效。从斯大林开始,蒙古被视为苏联事实上的第16个加盟国。因为服从苏联发展的大局,苏联自身发展重工业,将一些无关紧要的项目设在蒙古,导致蒙古经济畸形起步,经济水平长期落后,不得不靠苏联的输血才能维持。
苏联解体后,蒙古失去靠山,经济一度陷入困境。不过美日非常及时地取代了昔日苏联的位置,蒙古发展一度有了很大起色,但蒙古经济仍未走出困境。
当前,蒙古国国内人口分布的不平衡现象依旧非常严重,这主要归因于1989年之后蒙古国实行的城镇化建设有关,自从苏东剧变后,蒙古国政府开始推进市场化和城镇化。
进入新世纪的蒙古国,除了矿业开采,基本没什么像样的工业。图为其南戈壁省塔温陶勒盖煤矿。图为来源.Pexels
作为首都的乌兰巴托凭借较为发达的经济和社会配套设施,成为民众迁居的最佳选择,当时为了进一步扩大城市建筑规模,蒙古国开展了大量的人口迁移运动,很多居住在偏远地区或者城乡结合部位的居民都开始进驻到城市中,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蒙古国的城镇化建设,但是由于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超过了社会公共服务所能保证和服务的范围,由此也给蒙古国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政府对人口稀少地区的开发和投资力度。全蒙古人口300多万,首都乌兰巴托就占到了143万左右,将近一半的全国人口,由此可见蒙古的人口分布极其不均。
地大人少的蒙古国,堵车却成了家常便饭。来源.Pexels
蒙古经济总量小,财力有限,交通、医疗卫生、 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较为落后。比如,蒙古的公共医疗设施落后,低收入群体和偏远地区的群众得不到应有的医疗服务,即使是首都乌兰巴托的医疗水平也比较低,很多富裕的人到中国、韩国等国外就医。再比如,首都乌兰巴托是蒙古最大的城市,但街道、上下水、煤气等基础设施较差。
这样的小道,连接了蒙古国绝大多数城镇乡村。来源.Pexels
人口数量的稀少一方面严重限制国内劳动力资源,令蒙古国很难集中国力进行大规模建设,另一方面也严重限制国内消费市场,使得商品经济持续低迷,整个国家失去活力。因为蒙古国人口较少,劳动力和消费市场资源不足,蒙古国内难以支撑另一个与乌兰巴托同等级别的城市。这使得全蒙古国的各种资源无限度地向首都集中。这一进程在早期确实极大促进乌兰巴托的城市发展,但后期过度膨胀的城市规模则使得民众的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增加人口无非两途,要么对内鼓励生育,要么对外引进人口。但这两条道路对蒙古国来说都是荆棘丛生,前进艰难。
在国内,鼓励生育措施反应平平。进入新世纪以来,蒙古国政府采取了很多切实措施,诸如国家与企业发放生育补助,加强生育生殖知识普及,提升女性医疗服务水平等,尽量鼓励本国民众增加生育数量,但是效果始终不甚显著。据统计,蒙古国的人口增长率在21世纪初曾跌破0.9%。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在2015年已经恢复到1.7%以上的水平,在2020年人口年均增长率达到2.2%,可谓效果喜人。但2.2%的人口增长率仅能保持人口平衡交替。考虑到蒙古国近330万的稀少人口,这一增长率依然无法从根本解决国内人口衰竭的问题。
较高生育率往往出现在牧场,由于偏远和交通不便,这些孩子往往很难接受良好教育,未来难以支撑蒙古国本就脆弱的未来。来源.Pexels
对国外,人口引进举措谨小慎微。蒙古国对于接收外国移民一直十分谨慎,甚至到保守的地步。如2018年1月10日,蒙古国政府在会议上讨论2018到2020年度接收移民的方案。根据方案现实,蒙古国政府预备在2018-2020的两年间接收不超过100名外国移民。这一方案充分地反映出蒙古国对于移民问题的保守态度。因为根据这份方案,蒙古国政府根本就没有将接收外国移民作为解决国内人口问题的选项。
蒙古国移民局大楼。来源.Pexels
蒙古对移民如此忌惮,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地缘环境。除了担心国家稳定外,蒙古国还因身边两位“强大”的邻居而对移民讳莫如深。出于政治因素考量,蒙古国在二战后一直以缓冲国的地位长期存在。蒙古国虽然为缓冲国,实际上一面倒向苏俄,排斥中国。因为掌权的喀尔喀蒙古族权贵,时刻担心会失去自己手中的权柄。所以历代蒙古国政府“联外制华”。
苏联解体后,蒙古再次转移亲近目标,在21世纪初与美国眉来眼去。2015年蒙古国时任总统在第 70 届联合国大会上甚至表示蒙古国将实行永久中立政策,希望成为永久中立国,并呼吁国际社会各方予以认可和支持。正是既出于担心引入中国移民,引发“中华秋海棠叶归于一统”的危机,又担心引入俄国人,使得国家战略被绑架,失去于中俄之间的灵活与价码,蒙古国对于外国移民一直十分谨慎。
参考资料(向下滑动):《蒙古国人口发展存在的问题》奥登其木格、刘海峰;《蒙古国“永久中立”地位问题研究》金婷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