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正定古城(京城里曾有正定会馆)

来源:长城网

特约撰稿 樊志勇(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021年4月12日。

吃罢早饭,整理书房小斋,偶见三十六年前一笔记本,抄录有“北平正定会馆”一段文字,时间很巧合,不觉引发极大兴趣。

正定曾有山西会馆,京城里曾有正定会馆。位于正定历史文化名城南关村南、滹沱河子龙大桥北端西侧的原山西会馆,是昔日晋商在正定府的招待所。可在正定老辈儿人的心中,如今却只留有“山西会馆”这个名称凭人念叨了。然在京城里曾有正定府会馆事,恐就鲜为人知了。

真实的正定古城(京城里曾有正定会馆)(1)

航拍石家庄市正定古城(资料图)。长城网记者 刘潇 摄

“正定会馆,在北平玄武门外草场敦家玩,系正定府共有资产,原为正属先贤辅导各州县士子入京应试所创立。民国后因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又因管理不善,迁出迁入,私相收受,久失规章制衡,已无造福学子可言,更遑论有助正属各县之精诚团结也。民国十年左右,国会议员张越钟、北大教授何海秋等有鉴及此,曾建议捐款整修房舍,订完规章,改良管理,作为辅导正属各县子弟负笈北平之园地。奈以主旨含混,事事牵制而作罢。良可慨叹!倘当时先组织正属旅京同乡会,若明订联络感情,加强团结,辅导青年,与办公益为宗旨,必可水到渠成,以达先贤开创正定会馆之德义也。”

此系1985年4月12日,我摘抄于从张银耀先生处借阅、由正定在台邑人于华峰先生编著的《古常山郡新志》一书。亦记得当时即有应了解些正定会馆之意,后盖因工作稍忙而作罢。如今看到这段文字,更着实令我备感亲切,竟油然而生了些责任感。于是,取来纸笔,将其誊写,并成书信两页、拍照、微信,发给了在京的我们正定古文化研究会顾问谭子牧先生,拜托他方便之余给了解些京城里的咱正定会馆事。

子牧先生是老正定府今石家庄人。他担纲的派奥设计公司,曾为正定古城风貌恢复做有很大贡献。欣闻乡梓善事,他于百忙中即刻查阅了1950年版《北京市街道详图》等相关资料。且在当夜凌晨2时,发来5条信息:

“找到了!”

“宣武门外的草场胡同,连着一个教佳胡同,以前称敫家坑。”

“正定会馆就在这里,与海昌会馆为邻。”

“明后天我去照一下像。”

“正定会馆,教佳胡同1号,破损,现为民居。”

次日,早晨6点,一觉醒来看微信。先生如此之立竿见影、挚爱家乡、不辞劳苦、勤勉认真,着实令我激动不已。

上午10点,子牧先生又专程前往教佳胡同考察、拍照。并考证出《古常山郡新志》一书中“玄武门外草场敦家玩”,应为“宣武门外草场敫家坑”。此当是志书作者编审之误,其中“玄武门”应为“宣武门”;“敦家”应为“敫家”;“玩”应为“坑”。后“敫家坑”改名为“教佳胡同”。

当天上午,我亦在网上查阅到北平正定会馆相关资料:

宣武门位于北京西城区南部,为明、清时期京师内城九门之一。教佳胡同位于北京宣武门外东北部,今距北京地铁1号线西单2029米。其北起西草场街,南至四川营胡同,因明朝敫生光居此得名。“教佳”即“敫家”的谐音。传说是人们为纪念明代反严嵩的敫生光命名的,生前他住正定会馆。会馆邻院为海昌会馆,又称海宁会馆。清代称敫家坑,沿用到解放后。《燕都丛考》谓:“想亦当时之周围池塘耶。”1965年改今名。并查阅到老北京有各地计400余所会馆名称及地址的具体信息。其中教佳胡同1号为正定会馆,教佳胡同2号为海昌会馆,教佳胡同4号为镇江会馆。又为何该胡同门牌1号与2号两会馆为邻呢?考北京胡同自1917年始用门牌号码,此为第二代蓝底白字门牌,胡同编号按1号、2号、3号-----依次往下排列;自1965年,使用第三代红底白字门牌以后,北京所有胡同才按一侧单号、一侧双号进行排列。

子牧先生在与当地老人访谈得知:正定会馆位于南北向教佳胡同1号,其建筑格局为并排的两个四合大院,共用一个门牌号。四合院应为四进式院落,大院街门均面向东开,北侧四合院与东西向的西草厂街隔着一排门脸房。正定会馆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是民居,时其房屋状况已破损。近年间,教佳胡同西侧已拆掉了所有的四合院,改建为住宅楼,小区以“四合上院”命名。今“四合上院”建筑之东北角及该角处停车场空地,则是原北平正定会馆的基址。

正是缘起于华峰先生记述,让我们得知京城里曾有正定会馆。《古常山郡新志》一书告知有三:一是正定府在京城宣武门外有“共有资产”正定会馆;二是会馆“原为正属先贤辅导各州县士子入京应试所创立”;三是会馆在“民国后年久失修”“管理不善”“已无造福学子可言”“民国十年左右”,曾有人“建议捐款整修房舍”“仍作为辅导正属各县子弟负笈北平之园地”,后“因事事牵制而作罢”,未能“以达先贤开创正定会馆之德义。”“北平正定会馆”事关正定府教育,即会馆职责是辅导正属各州县士子入京应试、培训正定府国家栋梁人才。

真实的正定古城(京城里曾有正定会馆)(2)

正定府文庙戟门。图片来源:石家庄发布

我国科举制度始于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后历朝历代通过逐级考试,咸以选贤任能、为国求才。在各地均设官置爵,掌理教政。都建太庙;省设专司;府县皆有文庙书院,乡镇亦有义学私塾,且于府道所在地,设置贡院,依期钦派试官。州县级考试称“童试”,考取秀才,凡得中者曰入泮,即为县学之学员,可享廪饩,故称廪生;如参加省会考乡试得中,即曰中举,榜首曰会元,即有为官任职资格;再经国家级考试(会试),考中者称贡士,贡士再经皇上亲自监考,是谓殿试,得中者为进士,榜首曰状元,次曰榜眼,三名曰探花,其他进士称“进士出身”或“同进士出身”。在未出仕前,可入翰林院进修待命,即有俸禄可享 。

真定(今正定)向称文风鼎盛,塾馆教育历史悠久。而至隋唐科举制度盛行以来,真定领各州县皆立官学,民间塾馆更为振兴。北宋熙宁三年,真定府学由龙图阁学士知府吴中复创修,始设教授,选训生员。后朝真定创建崇正书院、风动书院、尊闻书院等,为国家选训栋梁之才。据《正定府志》《正定县志》记载:明朝正定举人进士多出,考中进士44名,其中吕贤与其子吕阼、吕陶为“一门三进士”。明末、清初时,梁清标、梁清远、梁清宽兄弟三人皆于科甲折桂,亦称“一门三进士”。正定自宋至清曾有101人考中进士,举人221名,明清间,正定考中武进士43名。若不计宋元时期,亦应有相当进京赶考者,只恐都是吃、住、学于北平正定会馆,并相继参加会试、殿试而中进士。

真实的正定古城(京城里曾有正定会馆)(3)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图片来源:石家庄日报

清康熙、雍正年间,直隶安州(今雄安新区安新)人士陈鹤龄为正定教谕,其妻儿举家迁住真定。陈在真定不仅治学有章,“附近30余城士子来学着达数百人”;且教子有方,三个儿子中,出了一个状元,两个进士,陈家三兄弟都曾在真定县学、府学读书。相传,他们进京赶考时都曾受“辅导”于正定会馆。1724年,清雍正二年甲辰开科,次子陈惪华(《清史稿》有传)考取第一,状元及第。惪华虽曾学于真定,然科举制度重誉故里。于是安新出了状元,建“状元及第”牌坊;正定县文庙亦建“状元楼”一座,以示纪念。光绪版《正定县志·古迹》有记:“状元楼:在县学。康熙中,教谕陈鹤龄之子惪华,随任读书,雍正甲辰,状元及第。于读书处建楼记之。今废。”雍正乙巳(1725年),正定知县李伯安,重修县文庙,新科状元陈惪华撰《重修正定县文庙碑记》。其言“宫墙规制,素称宏敞。余总角(注:指8至14岁孩童)时,虽大人任,肄业其中,但见光华凋谢,墙宇倾欹”,重修后“美轮美奂,适见于圣天子御极之初,且也工程虽大而费不奢,物力虽艰而众(捐款)不吝”,并谦言作记“若云扬风扢雅,以示来茲,则余不敢。”

北平正定会馆究竟为何年哪朝所创,先前在京是否还有过其他正定会馆,今已无从查考。若依教佳胡同是“人们为纪念明代反严嵩的敫生光命名”“敫生光生前住正定会馆”之说,北平正定会馆则应创建于明嘉靖年间后期。又据《古常山郡新志》所记,其正定会馆年久失修、难“为辅导正属各县子弟负笈北平之园地”,即该会馆失其辅导职责,则在“民国十年左右”。考北平正定会馆失其“辅导”职责具体时间,应是公元1905年,即清光绪三十二年。时袁世凯、张之洞奏请停科举、兴学堂。清廷诏准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所以更准确点说,是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正式废除之后,北平正定会馆则失去其“辅导”职责。

北平正定会馆会不会还兼有“辅导”以外的职责呢?考老北京外地会馆,如清代的东莞会馆,其职责亦是作为同籍举子来京赴考的居所。取消科举后,由于东莞县在京没有商业会馆,当时的东莞籍商人赴京就到东莞会馆暂住,成为东莞人到京城的驿站。明清时期的老北京会馆大体可分为两种:大多数会馆,主要为同乡官僚、缙绅和科举之士居停聚会之处,故又称为试馆;有少数会馆是以工商业者、行帮为主体的同乡会馆。科举制度被废除,各地在京的官吏及家人、商人、写生会继续使用会馆,以维护自身利益,协调工商业务,应对同行竞争,或联络同乡感情、抒怀政治见解。以会馆为“百年前的北漂居点”,如今日之“驻京办事处”。所以,我揣测北平正定会馆亦应兼有正商驻京办事处职能。至于正定府这一“共有资产”,其后事产权归属事宜,是如同位于正定的山西会馆一样,随时局变革早已收归政府、还是被何人买卖或是被侵为己有,至今已不得而知,且难以问津。故如今,正定人也只能是絮说这“正定会馆”“山西会馆”之名称而已。毕竟是正定府中曾有“山西会馆”,北京城里曾有正定会馆。

本文来自【长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