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资产存货规则(注会-会计第二章存货)

案例一如何理解存货成本、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账面价值?,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注会资产存货规则?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注会资产存货规则(注会-会计第二章存货)

注会资产存货规则

案例一

如何理解存货成本、存货可变现净值、存货账面价值?

存货的成本包括外购存货成本、自行加工存货成本和其他方式取得存货成本,而在考试时一般指外购存货成本,在这次负债表日存货成本为 库存商品或者原材料等会计科目的期末余额(账面余额);而存货可变现净值应根据持有存货的意图不同,经过计算得出=存货的账面价值=存货账面余额(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

案例二

如何根据经济业务计算当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第一,直接对外出售的商品,此时需要注意是否存在部分签订合同和部分未签订合同的情况,如果有,则视为两批存货。对于没有减值的存货无须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发生减值的存货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切记不能将有合同部分和没有合同部分的计算结果合并;

第二,生产用原材料,此时需要注意题目中,可能会有原材料估计售价,因为该材料是用于生产产品的,所以,原材料的估计售价 是给你挖坑的,要避开。太完美只需要按以下步骤计算。第一步,需要计算产品是否发生减值,如果产品没有减值,则无须计提原材料的存货跌价准备。第二步,根据产品的估计售价倒算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从而计算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此外,如果题目要求计算应计提的 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而选项均为正数且没有0,则生产原材料存货跌价准备计算时可以省略第一步,直接从第二步开始即可。

案例三

已经销售部分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这次减值损失如何处理?

资产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期末需要结转到 本来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所以已经销售的部分存货跌价准备所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无须处理。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当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应转回已经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转回的金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同样,资产减值损失金额期末需要结转“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

案例四

A公司库存商品100件,每件商品的成本为10万元,其中已经签订合同的商品为60件,合同价为每件12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1.5万元;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为每件10.5万元,预计每件商品的销售税费为1万元,假定该批库存商品期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为13万元,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计算A公司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答案中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有合同部分可变现净值=60×(12-1.5)=630万元,成本60×10=600万元,没有减值;

无合同部分可变性净值=40×(10.5-1)=380万元,减值=40×10-380=20万元;

该库存商品期末存货跌价准备余额为20万元,本期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13=7万元

会计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7 贷;存货跌价准备7

案例五

B公司库存甲材料1 000件,每件材料的成本为10万元,甲材料专门用于生产A产品,每件材料经追加成本2万元后加工成一件完工A产品。已签订合同的A产品为400件,每件A产品的合同价为13万元,单件销售税费预计为2万元;单件A产品的市场售价为15万元,单件销售税费预计为2.5万元。假定该批原材料期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的余额为500万元,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要求:计算B公司期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期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答案中金额单位以万元表示)

有合同部分产品成本=(10 2)×400=4800万元。产品可变现净值=(13-2)×400=4400万元,有合同部分产品发生减值,所以用于生产合同产品的原材料发生减值。

有合同部分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3-2-2)×400=3600万元。成本400×10=4000万元减值了400万元;

无合同部分产品成本=(10 2)×600=7200万元,无合同部分产品可变现净值=(15-2.5)×600=7500万元。产成品没有发生减值,无须计提减值。

存货跌价准备期初余额500万元,期末余额400万元,当期应转回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100 贷:资产减值损失10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