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是以圣人还是道人为主(97.是以圣人还是)

97. “是以圣人”还是“是以君子”?“辎重”是军需物资吗?,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97.是以圣人还是道人为主?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97.是以圣人还是道人为主(97.是以圣人还是)

97.是以圣人还是道人为主

97. “是以圣人”还是“是以君子”?“辎重”是军需物资吗?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一句版本不一,王弼本、河上公本为“是以圣人”,傅奕本、帛书本则“是以君子”。在这里“圣人”与“君子”哪个恰当?先看古人的注解:

河上公章句:“‘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辎,静也。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重也。‘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荣观谓宫阙。燕处,后妃所居也。超然,远避而不处也。”说的是“圣人”,但“辎”说是“静”,讲不通。

王弼注:“以重为本,故不离。不以经心也。”他认为圣人“以重为本”。“重”具体是指什么?未作解释,注释太简。看现代名人的解释:

余秋雨说:“我虽然也觉得‘辎重’的出现有点突兀,但毕竟也可以做这样的理解:对君子而言,最不应该轻率、轻浮,而必须持重、倚重。你看他们即使在路上也离不开载重的车辆,说明他们时时要有所倚重。”(余秋雨:《老子通释》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第85页。)他引用原文是“君子”,“辎重”理解为“载重的车辆”,不妥。

陈鼓应今译:“因此君子整天行走不离开载重的车辆。虽然有华丽的生活,却安居泰然。”(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78页。)他引用原文也是“君子”,“辎重”理解为“载重的车辆”。

还是要先搞清楚“是以圣人”还是“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我认为还是“圣人”比“君子”更恰当。

因为,老子崇拜圣人,处处以圣人为榜样,本章也是。圣人,常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品德高尚、智慧超群的人,或是对先贤帝王的尊称,适用范围窄。而且往下说的就是“圣人之道”。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适用范围太广。圣人肯定是君子,君子不一定是圣人。按下文的意思,君子不可能作为“万乘之主”的榜样,只有圣人。再说,君子不能代表统治者,不必“终日行”。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圣人成天在外巡视忙碌始终离不了生活物资。虽然也有美食胜景,却能泰然处之,不为所动。为什么?因为圣人尊道贵德,成天忙忙碌碌到处巡视是为了体察民情,按现在话说就是为人民服务。他要“周行而不殆”,走遍天下,任重而道远,能离开生活物资吗?当然不能了。虽然走到哪里也会有人热情招待,有好吃的东西,也有好看的风景,他能泰然处之,不为所动,自带生活必须品,不麻烦天下人民,不图自己享受(就像毛泽东时代,干部下乡自带伙食费)。若图自己享受也就不出来受累了,这就是圣人、伟人,君子达不到这样的高度。

这句话不好懂是因为有“辎重”、“荣观”、“燕处”、“超然”这些词。这些词要仔细分析,不能只看它的常用意思,而且要拆分了解字义。比如,“辎重”常用意思是行军时运载的器械、粮草、营帐、服装、材料等打仗用的军需物资。在这里是为圣人出行、巡视运载的生活必需物资。辎,古代一种有帷盖的车。

荣观,按现代汉语的意思是荣幸地观赏。但要真正理解还是要看单个字的意思。荣,不要首先想到光荣、荣誉,应该是繁荣茂盛的花草植物,漂亮的自然风景。观,就是观看。“虽有荣观”,就是虽然有美丽的风景可以观赏,但圣人还是“燕处超然”。

燕处,我们往往按字面理解,燕是燕子,处是居处。“燕处超然”就是燕子居处的地方非常安然,这样讲不通。燕,在这里不是燕子;处,也不是居处。燕,本义虽然是燕子,但古同“宴”或“晏”,安宁、闲逸、泰然的意思。处,应该是处置,处理。超然,就是超然物外,置身事外,不屑一顾。“燕处超然”就是泰然处之,不受诱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