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的书(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

《西方美学史》初版在1963年发行,此后的数十年中,这本教科书式的西方美学通史经历了数十次的再版,朱光潜先生在书中提及的观点和理论放到当下依旧极具参考价值。

因此在初版近60年之后,我们在2021年还可以看到全新版本的《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先生的这本《西方美学史》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西方美学通史专著,本身就具备开创性意义;再加上朱光潜先生在完成这部专著时,将各个时期,各个学派的美学观点都信手拈来,如数家珍,让人受益匪浅。这无疑也是这本书多次再版的一大原因。

不过要指出的是,想要真正理解这本书的观点,恐怕并非易事,它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并且也是一本常读常新的书。

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的书(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1)

虽然叫做是美学史,但这本书中不单单提到了美学,还涉及文学、艺术、哲学等多个领域。正如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美不是孤立的。

01.

西方美学通史

《西方美学史》作为一本美学通史,讲述的历史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的毕达哥拉斯派起,到20世纪初为止。

时间跨度长达2500年,但正如序言中所说,“美学思想最繁荣的时期实际上不过五六百年,即希腊时期的二三百年,文艺复兴以后三四百年。”

和许多现代学科一样,美学也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它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才开始的,鲍姆嘉通也因此被誉为“美学之父”。

但同时朱光潜先生在书里面又说,“美学的奠基人”的争执是无聊的,美学是由许多工作者日积月累的贡献发展起来的,不可能指出某一个人来说他是“美学的奠基人”。

早在美学这个独立学科诞生以前,美学史就已经开始了。

有史可凭的西方美学概念,发轫于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美学思想,极盛于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

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以及苏格拉底,极盛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当西方政治中心由希腊转移至罗马之后,美学思想又进入了亚历山大理亚和罗马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学思想不比希腊美学繁荣,但却是古代与中世纪美学思想的桥梁。

当希腊罗马古典文艺思想世纪结束之后,美学发展在4世纪到13世纪近千年的时间里,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基本没有出现重要的美学流派以及美学思想。同时中世纪美学也并不以文艺为主题,而是在建筑方面的成就最高。

一直到但丁,这种停滞局面才开始转变,以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为先驱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将美学史推向了第二次高潮,西方从此摆脱了中世纪封建制度以及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

所谓文艺复兴,也就是希腊罗马古典文艺的再生,它极盛于16世纪,但早在13、14世纪就开始在意大利酝酿,随后向北传播,席卷全欧。

要特别指出的是,朱光潜先生在书里面强调,将文艺复兴只看做希腊罗马古典文艺的再生是非常不全面的,因为它不单单是对西方美学的继承,许多其他文明也参与了这个过程,比如中华文明。

中国的罗盘和火药传入了西方,引发了西方的航海以及军事革命,进一步为文艺复兴的出现创造了历史条件。

同时,文艺复兴不单单是文艺方面的复兴,它还表现在自然科学方面,近代自然科学的滥觞正是文艺复兴。

16、17世纪之交,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就已经衰退,西方文化的中心和领导地位又转移到了法国,法国在17世纪领导了新古典主义运动,在18世纪领导了启蒙运动。

在这一时期,朱光潜先生重点介绍了法国新古典主义、英国经验主义、法国启蒙运动以及德国启蒙运动和德国历史哲学派。

18世纪末之后,近代西方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近代西方哲学史可以说是理性主义派和经验主义派的斗争。

而德国哲学家康德则企图从主观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来调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到了19世纪30年代,俄国革命民主主义催生了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的诞生,这一时期也正是俄国文学开始繁荣的时期。

在本书的最后小结当中,朱光潜先生认为,现实主义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它扩大了文艺题材的范围,它摒弃了过去古典主义以及浪漫主义都遵守的避免丑恶的戒律。

纵观整个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其中涌现了众多的美学思想和美学流派,他们对“美的本质”这一美学核心问题展开了讨论。

但我们会发现,这本书其实并没有告诉我们美的本质是什么,因为这个问题从来没有得到盖棺定论,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美的本质代表着不同的内涵。

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的书(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2)

朱光潜先生主要罗列了五大主要的美学流派及其核心观点:第一,古典主义,美在物体形式;

第二,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美在完善;

第三,英国经验主义,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

第四,德国古典美学,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

第五,俄国现实主义,美是生活。

这五种美学观点按照历史时间顺序先后出现,但它们并非是完全对立的,而常常是相互影响相互交叉的。

02.

依附性的美

正如上文所说,本书虽然讨论的是美学史,但其中大量篇幅都关于文学、艺术、哲学乃至于历史问题。

这是由美的特性所决定的。美学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学科,但美的本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西方美学在最开始就是哲学的一个部门,在中世纪以前,美学重点谈论的对象是文艺,而中世纪美学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则是建筑。

从上面西方美学史的发展历程我们也不难看出,美学发展史总是跟着社会发展史走的。

在序论中,朱光潜先生有这样的观点:美学本身还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每个时代的美学思想也都有它的历史根源和阶级根源。

也就是说,美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而美学史则记录了美学产生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将美学和美学史混为一谈,美学史主要面向过去,而美学则更多地面对现在。

要想研究一个时代的美学思想,我们就必须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关系。

以柏拉图为例,柏拉图所处的希腊社会,贵族党失势,民主党当权(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正是被当权的民主党处死的),柏拉图的美学思想正是站在贵族阶级的立场。

只有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才能深入理解柏拉图的学术思想,并且窥得其思想背后的贡献和缺点。

这也正是《西方美学史》的特点之一,朱光潜先生在介绍美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之时,都尽力还原当时的历史背景,将相关的美学观点放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看待,以此来得到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但如果一味地以过去的历史观点来看待美学思想,那我们也就无法让美学思想作用于当下社会了。

因此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强调,欣赏者既要置身于作者的历史情境,又要结合自己的当前历史情境的看法。

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的书(西方美学史我们阅读)(3)

不置身于作者的历史情境,就无从了解作者以及他和他的作品与时代的关系;不结合自己的当前历史情境,也就不能凭实际生活经验去体会作品,不能使作品对自己发生正当的作用。

03.

美必须是美的吗?

即便美学在当下已经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多数时候,美依旧是一种附庸,是社会价值的附庸,是道德的附庸。

这是说,在当代社会,很多人都认为,不符合道德要求的作品,就是丑恶的,就不应该存在。

这种观点最早大概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

朱光潜先生对柏拉图在文艺对社会的功用问题上的态度做出如下概括:

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如果从政治标准看,一件文艺作品的影响是坏的,那么无论它的艺术性多么高,对人的引诱力多么大,必须毫不留情地把它清洗掉。

柏拉图在西方是第一个明确地把政治教育效果定作文艺的评价标准的学者。这种标准流传至今,甚至在当下社会变得更为严苛。

在当下,创作者所拥有的创作资源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广阔,但同时他们面临的创作环境也比以往的任何一个时代都更逼仄。

当下的舆论环境不接受那些“影响是坏的”的文艺作品,我们毫不怀疑,一些留名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如果放到当下来写,恐怕第一时间就会被“清洗掉”

但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却一直在想,美,必须是美的吗?这看似是个白痴问题,但事实上,美在一些时候,确实会以丑恶的形式表现出来。

许多现实主义作品就是如此,因此法国美学家色阿伊甚至将现实主义称为是“丑恶的现实主义”,因为现实主义摒弃了过去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都遵守的避免丑恶的戒律。

正如王尔德所说,“世人所谓的不道德之书,其实展现了世界本身就有的耻辱。

当我们对那些“不道德之书”赶尽杀绝之时,其实我们不是在维护美,恰恰是在扭曲美,是在掩耳盗铃。

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在回答美的本质问题时提出,美不是对象的一种属性,而是某种形状在人心上所产生的效果。

我们看到的美,从来不是事物的本来面目,美不是事物的客观属性,它只存在于我们旁观者的眼睛和思想当中。

因此,当我们去抹杀那些“丑恶的文学和艺术”之时,我们就已经本末倒置了。那些作品往往只是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字可以消灭,艺术可以抹杀,那现实是可以被否定的吗?

没有了那些“不道德之书”,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好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