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1)

法国人口学家和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1952年担任记者时在巴黎《观察家》周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三个世界,一个地球》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第三世界”一词,“这个第三世界被忽略,遭剥削,受歧视,如同以前的第三等级一样。”其后“第三世界”就作为一个世界政治用语传播开来,但各个阶层、各个阶级、各个领导和各个国家对这个术语的解释不是太清晰。

毛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国际战略胸怀对“三个世界”做了重新的划分。1974年2月22日,毛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完整地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美国、苏联原子弹多,也比较富。第二世界,欧洲、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原子弹没有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富,但是比较第三世界要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2)

“三个世界划分”的时代背景

“三个世界划分”不是凭空臆造的理论,而是对世界发展大势的科学判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局势呈现出三大征象:美国开始策划和实施“领导世界”、实现“美国世纪”的霸权战略;美苏战时同盟结束,双方结构性矛盾爆发,大国博弈空前加剧;亚非拉国家或反对、或亲善各资本主义力量和殖民主义势力。基于对国际局势的判断,毛于1946年提出“中间地带”理论,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3)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进一步发生变化:美国开始实施一整套称霸全球的计划,侵略行径威胁世界安全;苏联则奉行大国沙文主义,社会主义阵营名存实亡;西欧国家开始谋求并建立经济共同体,呈现出明显的摆脱美国的独立意志,美国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泛现;与此同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不断发展,特别是万隆会议召开、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首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举行和七十七国集团建立等,充分表明亚非拉民族独立和解放力量的不断壮大。世界力量格局的新变化,为“三个世界划分”的形成提供了事实支撑。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三个世界”格局仍在深化。苏美军备竞赛日趋激烈,尤其是苏联,在欧洲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在中国周边也强化其军事存在,更于1969年挑起珍宝岛事件,中国在地缘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都面临巨大压力。与此同时,欧洲和日本在战后迅速发展,与美国的矛盾也在不断深化;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不断发展,美苏争夺战后民族独立国家力量的斗争也如火如荼地开展。在大国博弈空前激烈和民族独立运动迅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围绕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进行外交和政治思考的结果,“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横空出世,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深远的战略设计。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4)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实践

政治是什么? 就是朋友多一点,敌人少一点。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广为人知的说法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中国自1972年以来恢复了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交往,但中国始终没有放弃第三世界国家,还是坚定地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5)

1974年,联合国总部决定于4月9日召开联合国第六届特别会议,由于这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后首次派遣高级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4月10日下午,总设计师健步走上联合国大会讲台。面对一百多个国家的代表团和众多记者,从容不迫地开始全面、系统地阐述三个世界的理论,并论述了中国的对外政策:“从国际关系的变化看,现在的世界实际上存在互相联系又互相矛盾着的三个方面、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是第三世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是第二世界。”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6)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同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具有相似的苦难经历,面临共同的问题和任务。中国把坚决同第三世界国家一起为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殖民主义而斗争,看作是自己神圣的国际义务。中国坚决站在第三世界国家一边,而且永远不称霸……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7)

超越社会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和中国永不称霸的承诺,立刻引起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强烈反响和热烈欢迎,在国际上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

用一句话来表示:在第一世界(美苏)之间寻找突破,在第二世界之间寻找朋友,在第三世界之间寻找兄弟。 第三世界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基石,也就是所谓“站三、和二、拆一”。中国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扩张主义政策,对美国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侧重打击苏联霸权主义,有效地牵制了苏联的扩张主义势力。

第二世界国家是第一世界国家的附庸,有必要把它单独称为一个世界吗?有。第二世界和美苏之间不是简单的附庸关系,是不甘心做美苏冷战的棋子。第二世界国家虽然没有力量与美国抗衡,但它们也会时不时地发出自己的声音。美英法之间有很深的矛盾,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国家也同样有很深的矛盾。中国仍将团结尽可能多的第二世界国家和人民,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宁,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中国应有的贡献。

“三个世界划分”现实意义

“美帝国主义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讲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讲理,要是讲一点理的话,那是被逼得不得已了。”苏联消亡了,美国又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推行所谓的“华盛顿共识”。新自由主义革命并未在任何一个国家取得成功,贫富两极分化反而在拉大。在拉丁美洲,实施“华盛顿共识”政策的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全部低于先前。在东欧,“华盛顿共识”政策在东欧25个国家的实践是完全失败的。最终大多数国家都落入了不期而遇的“遭遇发展”陷阱。

中国旗帜鲜明地站在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一边。发展中国家、南方国家、第三世界在实质上是同一概念。发展中国家是从经济角度说的,南方国家是从地理位置说的,第三世界是从世界政治格局角度说的。我们永远站在被压迫、被剥削、被侮辱的第三世界一边,要做“全球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建设者,在世界上树立“富而不淫、强而不霸、亲而有威、和而不同”的道义形象。

只要世界上仍存在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就不会过时。理论所体现的新中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宗旨、方法原则和价值向度,仍然有其巨大的价值。

国际格局的3大要素(改变国际格局的)(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