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以色列留学要什么条件(在以色列留学是什么体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荣志(右一)和刘欢(前排右五)参加以色列留学生出游活动。 受访者供图
巫长娇(前排左二)与同学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有这样一个独特的国家——以色列。这里不仅沉淀了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前沿创新的高科技。在以色列留学是什么体验?近日,本报记者对话了3名留以学子,听听他们的故事。
优质的学术资源
“我和以色列结缘要从专业学习说起。”刘欢目前是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一名博士后,还在国内读博时,她就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以色列生活两年。“我的专业方向是气象学,魏茨曼科学研究院有在该领域成就突出的教授课题组。当时我在国内就读的学校提供前往以色列访学深造的机会,我想学习更多专业相关前沿知识、锻炼生活技能,便开启了访学之旅。”
来到以色列后,刘欢被这里的学术氛围吸引。“通过更深入的学习,我发现课题组有着浓厚的科研氛围。以色列既有古老深厚的历史,又有世界领先的创新科技,古老和现代交织的独特气质令我很有兴趣,我想在此继续探索、了解。”
和刘欢一样,杨荣志也被以色列优质的学术资源吸引而来。“我本科学生物专业,留学之前了解到在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有一个微藻实验室十分有名。微藻本是水生生物,但这个实验室却开设于本·古里安大学的国际沙漠研究所。我感到十分好奇,想来一探究竟。幸运的是,我顺利被该校录取,研究微藻生物技术。”
杨荣志还提到,以色列向国际学生提供种类丰富的奖学金。“中国留学生可以申请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设置的奖学金,该奖学金尤其面向理工科硕士、博士生以及博士后。除此之外,以色列各高校也提供长、短期不等的奖学金项目,这类奖学金一般是热心教育事业的犹太人捐赠,用以资助优秀学生,促进以色列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勇于在课堂表达
在以色列上课是什么体验?受访的几名中国留学生不约而同认为,这里的课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表达观点。提出问题、参与讨论不仅使他们开拓了思维,还受到了其他观点的启发。
“在以色列求学,我体会最深的是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巫长娇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语言教育专业的在读硕士生,来以色列已近5年。巫长娇说,刚来时,以色列的上课模式就让她印象深刻。“课堂上,同学们踊跃发言。当有不理解的内容或者不认同的观点,他们就向老师提出来。”
巫长娇说,起初她有些不适应。“看到同学们兴奋讨论,我却不知如何开口。有时我下课后去问老师问题,他反问我为什么不在上课时打断他。其实,老师非常鼓励学生在课上互动,这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现在我已经适应了这样的上课模式,在课上没听懂时,我会直接请老师解释,有不认同之处,我也会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有时,当学生提出质疑,临时出现的课堂讨论还会使原定的教学内容暂停或推迟至下一节课。”杨荣志根据自己的经历补充说,“即使是头衔很高的教授授课,学生也不盲从其权威。另外,很多教授上课生动活泼,讲课中间穿插幽默的调侃,并非照本宣科,这让课堂氛围较为轻松,学生也更容易集中精力。”
课堂上热烈的讨论也让刘欢很有感触。她说:“我日常没有必修的学分,但我旁听了魏茨曼科学研究院的很多课程。该研究院致力于培养科研人才,因此课程设计和课堂教授氛围都倾向于建立学生的科学思维,既要求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也鼓励学生以清晰的表达提出质疑。课堂讨论时,同学们各执己见且互相尊重,大家相信科学的进步是建立在质疑基础上的。”
在以色列讲中国故事
“日常生活中,我和周围以色列朋友间有较为频繁的跨文化沟通。”刘欢说,她认识不少对学中文有兴趣的本地人,经常被问到与中国文化相关的问题。“我的以色列朋友们对中国字画、太极、中国古代神话等相当有兴趣。还记得之前中国发射的‘天问一号’带着‘祝融号’登陆火星,大家就问我‘祝融’这个名字的由来。不仅如此,有的以色列朋友还喜欢中医,和我聊神农尝百草的传说,问我扁鹊、华佗的故事等,我很开心和大家分享中国文化。在讲述的过程中,我也对中国文化了解得更深入了。”
“来以色列后,我参加了不少当地的中国文化活动。”巫长娇说,“端午节时,特拉维夫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面向中国人和以色列中文学习者的包粽子活动。活动很有意思,大家动手完成美食作品,我负责拍照,为大家捕捉精彩瞬间。”
杨荣志曾担任以色列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的主席,参与并组织了许多面向中国留学人员的活动。杨荣志说:“新冠肺炎疫情之前,全以中国学联每年都会组织大家出游,适逢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也会举办联欢活动。近两年受疫情影响,不少活动转为线上举办。我们希望通过斑斓多彩的活动,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保持健康的身心和积极进取的风貌。”
“值得一提的是,全以中国学联曾在当地一所高中协助举办过一场元宵节庆祝活动。”杨荣志说,“这所学校开设中文课程,有不少喜欢中国文化的本地学生。活动上,中国留学生们表演了古筝、古琴等中国传统乐器,以色列太极拳爱好者表演了太极剑,中以学子合唱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以色列国家武术队还为观众呈现了精彩的武术表演……当时现场有数百名观众,喝彩声此起彼伏。除了室内节目表演外,户外场地还设置了庙会活动。好奇的以色列观众围在象棋、书法、剪纸、茶艺等展台前,感受、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热闹的场景历历在目。”(本报记者 周姝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9月01日 第 08 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