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这些配料表中的

货架商品琳琅满目,

对于“选择困难星人”,

真是头大如斗!

再看看配料表里的一串串“数字、数据、化学名称”

……

这些添加成分都是啥?

对人体有没有伤害?

复杂的配料表、千奇百怪的食品添加剂让人眼花缭乱。一般来说,符合国家食品规范,正规生产的食品是安全,可以食用的。

但安全不等于健康。一些食品中含有的高浓度游离糖、反式脂肪酸、咖啡因等就属于“健康杀手”。

配料表中的这些成分都是啥?

实际上,食品中的这些“健康杀手”是可以通过配料表中的一串串“化学名称”辨别出的。

1、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成分

反式脂肪酸是一种“极坏的脂肪”,被誉为“餐桌上的定时炸弹”,大量吃含反式脂肪的食物,和慢性自杀无异。反式脂肪让人长胖的能力是正常不饱和脂肪酸的7倍。摄入过多还会增加冠心病死亡率、乳腺癌糖尿病发病率。尤其对于儿童伤害更大,影响生长发育和神经系统健康。

常见的反式脂肪

氢化植物油、部分氢化植物油、氢化棕榈油、精炼棕榈油、人造奶油、人造黄油、植物奶油、起酥油、人造酥油、植物酥油、植物黄油、奶精、植脂末、精炼植脂末、代可可脂、固体植物油、固体菜油等。

2、含高浓度游离糖的成分

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吃了会让你上瘾,甚至产生依赖,它就是糖!甜食虽美好,但游离糖摄入过多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游离糖极易被人吸收,又不能提供相应的饱腹感,甜味又易使人上瘾。这样很容易让人不停地吃吃吃、喝喝喝,欲罢不能。而大量摄入游离糖容易引起肥胖、动脉硬化、糖尿病、营养不良、骨质疏松、近视、龋齿、脂溢性皮炎、青春痘和色斑等诸多健康危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6茶匙)以下。

常见的高浓度游离糖

蜂蜜、浓缩果汁、蔗糖、白砂糖、葡萄糖、果葡糖浆、麦芽糖浆、冰糖、红糖、赤砂糖、黄糖、黑糖、绵白糖、果糖、糖粉、麦芽糖、饴糖、糖蜜、枫糖浆、玉米糖浆、龙舌兰糖浆、玉米糖浆固体、结晶果糖、转化糖浆

PS-【 这些糖可以吃点 】

很多情况下,我们谈“糖”色变,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糖”都需要杜绝。有一些功能性糖,不容易被人体吸收,带来的血糖波动和热量非常低,适量吃还对肠道菌群有好的调节作用。这类糖我们可以适当食用。

常见的功能性糖

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大豆低聚糖、水苏糖、棉籽糖、菊粉、多聚果糖、魔芋多糖、β-葡聚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聚葡萄糖、乳果糖

还有一些甜味剂也热量低、不容易影响血糖,可适量食用。

常见的甜味剂

木糖醇、赤藓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山梨糖醇、甜菊糖苷、罗干果糖苷、糖精钠、阿斯巴甜、阿力甜、安赛蜜、甜蜜素、三氯蔗糖、纽甜

学会看营养成分表 这些配料表中的(1)

3、含咖啡因的成分

不是只有咖啡里含有咖啡因,像能量饮料等一些特殊用途饮料也可能添加了浓度不低的咖啡因。过多的咖啡因可导致恶心、呕吐、抽搐、心悸、高血压等,甚至可能致命。

可能含咖啡因成分:绿茶浓缩粉、红茶提取物浓缩粉、咖啡豆浓缩粉等。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些配料表“化学名称”,

再给大家罗列一些常见的

食品添加成分到底是个啥~

4、增稠剂

增稠剂主要是用来为食品增添黏稠、润滑口感,类似淀粉、胶原蛋白作用。正规的增稠剂是安全无毒的。但因为自身没有任何营养,不建议多吃。

常见的增稠剂(多数带“胶”字眼)

琼胶、明胶、果胶、阿拉伯胶、卡拉胶、瓜尔胶、黄原胶、干酪素、海藻酸类、甲壳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5、增鲜剂

增鲜剂主要用于提升鲜味,多用于鸡精、方便面。患有高血压、肾病、水肿等疾病的人建议少吃。

常见的增鲜剂:谷氨酸钠、肌苷酸钠、鸟苷酸钠。

6、抗结剂

添加抗结剂一般是用来保持食品的松散、流动性,防止颗粒或粉状食品结块。

常用的抗结剂:亚铁氰化钾、磷酸三钙、二氧化硅、微晶纤维素。

7、抗氧化剂

添加抗氧化剂是为了保持食品的新鲜。多用于油脂和含油食品,延缓食品氧化变质时间。

常见的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茴香醚、二丁基羟基甲苯、没食子酸丙酯、特丁基对苯二酚、生育酚

8、防腐剂

添加防腐剂的目的是保证食品的不变质和健康安全。一般来讲,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执行,是不会对机体产生伤害的。但超量添加,如长期摄入过量苯甲酸类防腐剂,可能会诱发哮喘、荨麻疹等免疫系统疾病。所以还是尽量少吃。

常见的防腐剂

苯甲酸及其盐类、山梨酸及其盐类、亚硫酸及其盐类、二氧化碳、亚硝酸盐类等

9、营养强化剂

营养强化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营养成分。比较好认,主要是那些维生素、钙铁锌等矿物质,DHA、ARA,以及牛磺酸、左旋肉碱、低聚果糖(功能性糖)等。

10、酸度调节剂

酸度调节剂主要用于改变和维持食品的酸度。很多有机酸都是食品的正常成分,或参与人体正常代谢,安全性较高。

常见的酸度调节剂(多末尾带“酸”)

柠檬酸、柠檬酸钾、苹果酸、乳酸、酒石酸、富马酸、葡萄糖酸、乙酸、琥珀酸等。

11、着色剂

着色剂是用来给食物上色,通常名字末尾是颜色。相对来说,天然食用色素更为安全。

常见的着色剂

天然食用色素——红曲色素、姜黄素、虫胶色素、甜菜红等;合成食用色素——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等。

这三大原则请收好

配料表中的这些复杂成分整明白了,再提醒一下购买食品的三大原则。

1、出场顺序:含量越高越前

其实,配料表中的成分顺序并不是“想咋排就咋排”的,《食品标识管理规定》(2009年修订版)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中规定,食品配料表是以含量高低排序。越排在前面的含量越高。加入量不超过2%的配料可以不按递减顺序排列。

2、出场长度:越短越好

我们都希望购买的产品添加剂种类越少越好,添加量越少越好。一般情况下,对于同类产品,配料表越简短越好。食品添加剂括号内的名称越少,表示该食品更趋于天然,品质一般更高。

3、警惕“健康杀手”

我们前面提到了一些不利于人体健康的特殊成分。在购买食品时,要尽量避免。尤其对于儿童,这类配料要尽可能地少选或不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