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百年名校高中(爱上江苏这所百年名校)
坐落在钟灵毓秀的金陵古都,南京师范大学经历了世纪风雨和百年岁月,如今已经成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并且正向着"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不断奋进。本期推送,让我们走进这座巍巍学府,一同感受百年南师的别样魅力——
①爱上南师,因为它底蕴深厚、风景独好
百年芳华,底蕴深厚。南师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
1996年,南师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南师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师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其中,紫金校区已于2019年7月正式结束了教书育人的使命,送走了最后一批学子。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校园"之美誉。春天,这里叶茂花繁,曲径通幽,碧绿的大草坪,静谧的德风园,巍峨的宫殿式建筑,雕梁画栋,整修一新的我中大楼,斗拱飞檐,每一处都值得细细品味。
盛夏的南师,是耀眼的斑斓,是向阳而生的缤纷;是绿荫重重的小径,是耳边微风的轻吟。层层叠叠的喜悦,铺展悠悠长长的岁月。
秋天,这里温柔明媚,古色古香。金黄的银杏仿佛定格时间,一梦千年。有人说,只有来南师随园看一次银杏,才能知道什么叫做南京的秋天。
初雪落下,南师的冬天悄悄到来。南京的第一场雪,没有脆弱到落地即化,也没有凛冽到寒风刺骨,而是温温柔柔地飘落下来。雪后的南师校园,散发着别样的魅力。
②爱上南师,因为它书香四溢、古今并存
在欣赏了绝美的校园之后,作为学子们"学术圣地"的南师图书馆,也有它的独到之处。南师图书馆如今形成了两区六馆的分布格局:随园校区随园图书馆和华夏图书馆;仙林校区敬文图书馆、社科图书馆、数理化图书馆和生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77.68万册,电子数据库148个。
已经85岁的南师华夏图书馆,由美国著名设计师亨利·墨菲设计。走进一楼的办公区,可以看到吴贻芳办公室里起翘的墙皮;二楼的阅览室里,书架3米多高,布局显得逼仄、压抑,自习室内,超大的老式阅览桌上,留下了几代读书人的痕迹。随着藏书量不断增加,华夏图书馆早已满负荷运行。2019年11月底,馆内的书籍逐渐开始搬迁,随后开始了大约两年的闭馆修缮期。
镜头切换到南师仙林校区的敬文图书馆,"高大上"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走的是简而美的现代风格,灰白绿是这里的主要颜色。极具设计感的流线型书柜和白色长桌给这里增添了美感,充满了科技和文艺的气息。这里有小组讨论的专用空间,有足够多的充电插座,有高配置电脑和放映设备,有不用排队的文印处,还有供学生休息的色彩温馨的小方桌和长沙发……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读书之所,古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如今在南师,这6座图书馆承载着百年名校的气质与底蕴。在旭日东升时,在绵绵细雨中,它们静静矗立着,守望着来来往往的南师学子们。
③爱上南师,因为它学科顶尖、平台多样学科是大学的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力量之源,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等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8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此外,数量众多的科研平台,成为了南师科研工作的有力保障。目前,学校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
④爱上南师,因为它资源优质、以人为本
以"厚生育才"为战略的南京师范大学,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不仅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等一大批优质课程。还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项、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等诸多教学平台。
2019年,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专业(类)50个,共涵盖78个专业。今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公布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南师共有16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入选了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9年度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以人为本"的南师,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和良好的个性发展空间,特别制订了《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允许符合相关条件的大一学生在第二学期申请转专业。这项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学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一致好评。
⑤爱上南师,因为它薪火相继、名家辈出
百年南师,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
在南师历史上,有三位"女先生",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用行动诠释了"厚生"精神。
德本康夫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创始人之一,首任校长。1913年9月,她来到南京。在12年的校长生涯中,她为学校创建、筹募经费和规划完工耗费了许多精力,在建立教学秩序和扩大规模等方面也倾注了大量心血,同时还要给学生上课。她说,"厚生"就是在各方面得到至善至美的发展。
吴贻芳女士,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二位大学女校长。从1928年到1937年,吴贻芳想通过办教育来振兴中国,严格按照校训和办学宗旨来教育培养学生,并以身作则,在艰难的处境中支持学生投身爱国运动。一方面领导师生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一方面亲自参加和领导、支持师生的抗日救亡运动。
严彩韵女士,浙江慈溪人,生物化学家,是中国最早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女学者。于1921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后赴美留学。回国后任教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间与吴宪一同参与创立了中国的生物化学学科。南师如今名为"彩韵莲韵幼韵室"的研究室,正是严彩韵和她的姐妹以及她们的子女捐献的。
如今南师的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3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他们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为南师的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汪永进,1959年生,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洞穴沉积和气候环境演变研究。先后在Science和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200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入选"2008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2008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1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谭桂林,1959年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入选新世纪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学术研究集中在现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研究、鲁迅研究、现代中外文学比较研究三个方面。曾获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获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多项,曾三度蝉联《文学评论》优秀论文奖。
程天君,1972年生,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基本理论的教学与研究,研究兴趣涉及教育政治社会学、仪式与教育、教育社会学理论与学科发展研究、教育改革的社会学研究及新教育公平研究等领域。曾获江苏省第十一届(2011)和第十五届(2018)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学术奖励,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2)、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2)等荣誉。
⑥爱上南师,因为它帮扶有道、后顾无忧在南师,学子们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家庭原因而与学校"失之交臂"。南师拥有完善的资助体系,本科生设有奖助学金33项,每年评审和发放各类资助3000余万元。奖学金覆盖全校60%以上的学生,助学金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在成功入学后,各类奖助学金也数量众多。同时,对于家庭困难的学子,学校也有着许多其它补助政策,包括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以及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国家资助,各学院更有专项奖学金,为学子们完成大学学业保驾护航。
⑦爱上南师,因为它设施齐全、条件优越
在南师生活学习,环境条件如何呢?答案当然是——绝对一流水平!南师的软硬件设施先进,全校园无线Wi-Fi覆盖,教室多媒体配备完善,网球场、羽毛球馆、室内外游泳池、篮球场等现代化体育场馆一应俱全。校内班车免费乘坐,每个生活区均有独立的学生超市、食堂。学生宿舍条件优越,四人一间,有独立卫浴、阳台,且配备空调、热水器、洗衣机、电视机、饮水机等电器,24小时不断水、不断电、不断网……
⑧爱上南师,因为它色香俱全、健康安心
"吃得安全、吃得放心、吃得健康"是南师食堂的目标。这里的饭菜南北特色齐全、东西风味兼备。一年四季,无论何时走进南师食堂,你总能找到适合你的那道菜。在确保师生员工吃好的同时,南师食堂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培育出了具有南师特色的饮食文化。
⑨爱上南师,因为它活力四射、文化多元
在南京的众多高校中,南师的社团建设起步很早。自1983年10月第一个学生社团———武术协会创建至今,南师学生社团已历经了37个春秋。经过多年发展,大学生社团不断壮大,截至去年,南师学生社团共有136个,社员占在校普通本科生总人数的70%以上。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每一个南师学子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⑩爱上南师,因为它人才济济、享誉世界
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严谨、朴实、奋发、奉献"为校风的南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他们的足迹遍布各行各业,用各自不同的奋斗故事,为南师青年学子们树立了榜样。
张近东,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90年,张近东在南京创办了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张近东全面切入综合电器领域,率先提出了全国连锁发展模式,带领公司走向全国。2009年,张近东带领苏宁公司向互联网转型。2018年10月,张近东入选"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
吴为山,国际著名雕塑家,法兰西艺术院通讯院士。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并留校任教。现任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荣誉院士。在南师百年华诞之时,他向母校赠送了《母与子》雕塑。
徐则臣,200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现为《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2014年,他的作品《如果大雪封门》荣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同年凭借《耶路撒冷》获得老舍文学奖,并且在2015年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凭借《北上》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刘秀祥,南京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2008年"千里背母上大学"故事的主人公。现任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曾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2020年4月被授予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惠若琪,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2010级本科生、2014级硕士生、2017级博士生。前中国女子排球运动员、前女排国家队队长,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8年2月宣布退役。曾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等光荣称号。
严谨朴实,唯真理是从;桃李芬芳,清誉满寰中。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用理想扛起教育大旗;辗转于荆棘坎坷之中,用行动奏响育人凯歌。作为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南京师范大学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今天的南师,朝气蓬勃,步伐坚定,正朝着"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不断迈进。欢迎报考南京师范大学,今年九月,我们在这里等你!
关注"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关于"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最新精彩资讯!
部分素材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官网/官微、南师阳光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