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侃聊青史(胡侃古田话3之称呼)

文—H.M.今天说说古田话中的各种称呼,现在各地对人的称谓基本上大同小异,但古田话中的称谓还是具有一些特色的下面就列举一些比较常用且具有特色的称谓:(左边为现代汉语,右边为古田话),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胡侃聊青史?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胡侃聊青史(胡侃古田话3之称呼)

胡侃聊青史

文—H.M.

今天说说古田话中的各种称呼,现在各地对人的称谓基本上大同小异,但古田话中的称谓还是具有一些特色的。下面就列举一些比较常用且具有特色的称谓:(左边为现代汉语,右边为古田话)

爷爷—公、阿公

奶奶—马、阿马

父亲—巴巴、阿巴、侬麻(一般用于向第三人称呼自己的父亲),还有少部分人称呼自己父亲为叔(ga)或伯(音同把)、阿伯(音同阿罢),原先是父亲没有亲兄弟人家的子女用来称呼自己父亲用的,这在古代汉语中很常见,但也有的人家父亲有亲兄弟的也这么叫,这点如何起源的我至今未知。

妈妈—内[nei]娘的意思、侬内、奶母(nengmo:)奶母可能来源于古代的奶妈。

干爹—佬侬麻 (屏南一带也有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

干妈—佬侬内

公公—爹官(dia(这里a要读[ei])wang)应该来自古代“大官”的演变(古代有些地方女子称呼公公为大官、称丈夫为官人)。

婆婆—爹马,女子进入南方家要自降一辈,比如叫丈夫的奶奶要叫大马(duai-ma)

男人—丈夫人(duong-mo-noeng)也叫唐哺人(据说来源于唐末五代时期),而丈夫、丈夫人也用在已婚女子在第三人面前称呼自己的配偶,像我母亲那辈人在第三人面前称呼自己的配偶一般叫厝里人(cuo-lie-noeng)

女人—女孩(nvai),这点很特别:在古田话中女孩指女子的性别,而妇女一般指结过婚或者年长的女子,对应的男孩在古田话中也类似,但也指未婚的男子。

男孩子—丈夫囝(duong-mo-giang),官方写作:当摸样(dang-mo-yang),我个人认为是不妥的,原因有三点:一个是当(dang)的读音在古田话中就不对,虽然很接近;其次丈夫囝更符合古代男权社会中认为孩子是属于男方家族的;其三在广东河源一带也把男孩子叫做丈夫囝(da-bo-gia),在古代闽越族与南越族同属于古越族系,所以在语言上还是有纽带渊源的,当然这只代表个人观点。

女孩子—俊样、俊样派(Pαeng)与福州话俊嫩样稍微有点区别。

小孩子一哥蕊样,与福州话“娘袄″不同。

人分男女动物也分公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是这样去分动物的公母:公鸡、母鸡,公鸭、母鸭,公猪、母猪,公狗、母狗之类的;而在古田话中却是反过来的:鸡公、鸡母,鸭公 鸭母,猪公、猪母,狗公、狗母。当然读音是不一样的,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最后讲讲最好玩的老公老马的由来,古田话中一般把爷爷、奶奶叫作公、马,那为何把丈夫、妻子叫作老公、老马呢?

相传在五代十国时后期,闽国内部互相残杀,国力渐弱,因此南唐兴兵犯闽。也有说是那时中原汉人大量入闽。不管哪一种传说,都称入闽者为唐兵或唐人。唐兵或唐人入闽后,均以胜利者自居,要占闽国妇女为妻,并由军中统一抓配。因闽国的妇女均为闽越王无诸后裔,所以唐兵或唐人称她们为“诸娘人“、“诸娘囝”,所到之处就喝令:把“诸娘人、诸娘囝统统抓起来!”妇女们惊叫:“唐部人来罗”,大家闻风而逃。据说这就是“诸娘人”、“诸娘囝”、“唐部人”.“唐部囝”称呼的由来。后来就慢慢演化为“俊嫩样”、“俊样”、“ 唐哺人”、“ 丈夫人”、“ 丈夫囝”。而抓来的“诸娘人”、 “诸娘囝”有年轻也有老的,唐兵中同样也有年轻的和年老的,如何分配撮合呢?他们想了个办法,把抓来的妇女个个用麻袋从头套到身,然后让唐兵自己去摸选,摸到哪一个就是哪一个,不得反悔。于是就出现了许多老夫配少妻,老妻嫁少夫的尴尬事,年轻女的配老夫的惊呼:“天哪!比我公(爷爷)还老”,年轻小伙子摸到老婆子也感叹:“哎啊!还老过我马 (音马、即祖母).“于是后来妻就称夫为“老公”,夫亦称妻为“老马”了。(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