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2)

BZM9:30 方形玉饰

长4、宽3.8、厚0.6厘米

青白玉质,器表附着有少量的泥土。该器整体作圆角方形,器体中央有一个两面对穿的系带孔;器表一面用较宽的砣具琢出一组高冠凤鸟纹,凤鸟圆睛,鸟喙大而勾转,抽象的鸟身则随着器缘弯转,鸟冠长而下垂至鸟的颈部,纹饰线条流畅,大斜刀风格突出;该器另一面器表纹饰较为简单,仅以碗具在穿孔周围和器体四角琢出一组圆圈纹和四组卷云纹。这种饰有凤鸟纹的方形玉饰在西周墓葬中十分常见,但通常是仅在正面雕琢纹饰,背面则素面磨光,如器体背面也加琢纹饰,则以较为简单抽象的云纹为主,如张家坡西周墓地M1:13方形玉佩、扶风齐家M34所出的凤鸟纹玉佩以及该器均是如此。在西周墓葬中,此类方形玉饰或用作串饰的总束,或用作串饰中的缀饰,而这件方形玉饰出土于墓主的胸部,所以应是其附近的BZM9:53这组串饰上的构件。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3)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4)

BZM9:50 圆形玉饰

直径2.1、孔径0.4、厚0.8厘米

青色玉质,质地比较纯净。该器通体磨光,底部平整,背面隆起作圆鼓状,其表面用砣具阴刻出四组单线的卷云纹,斜刀风格显着,器体中央则有一个两面对钻的孔。西周时期此类圆形穿孔玉器通常用作串饰的总束,而从其出土位置判断,此器当是BZM9:52这组串饰中的构件。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5)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6)

BZM9:31 玉龙

径4.3、厚0.2厘米

青白色玉质,质地纯净。该玉龙整体作团身状,其外缘以线锯切割而成,故器形略近椭圆形。玉龙大眼作臣字形,张口翘鼻,下颌略微勾转,颌部和身体之间以镂空区分;龙首后有三角状后伏的角,角上有一个两面对钻的系带孔;龙角之后是呈折叠状的前肢,肢体健壮,两爪锐利并勾转成圆形;器体后段是扁宽的龙身,身体表面饰有随器弯转的长弧线和两组鳞形纹,龙尾锐利并伸入张开的巨口中。这种片状团身玉龙在晚商时期即已开始流行,如妇好墓所出的多件所谓I式玉珠即属此类,但商代晚期的团身玉龙通常以璧芯料制作,器缘有边饰镂空,龙纹流行臣字形眼,纹饰线条也具有商代玉器所特有的刚劲有力的特征。BZM9所出的这件玉龙虽然继承了晚商同类器物的臣字形眼,但绞饰线条流畅,斜刀风格明显,已经具有西周早中期之际玉器的典型风格。该玉龙质料佳,纹饰精,是弹国墓地玉器中较为少见的精品。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7)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8)

BZM9:13 玉牛首

高3.3、宽3.2、厚1厘米

青色玉质,质地纯净、质感极温润,器表局部有白化现象。该器整体作倒梯形状,上宽下窄,全器采用圆雕的手法将牛首的造型刻划得栩栩如生,器体上部是两个弯曲粗壮的牛角,两角之间以砣具琢出隆起的额部,两个牛耳向外平伸,牛面略内凹,两耳中间有一个自背面向前单向钻凿的圆孔;牛的两颊外鼓,两个圆眼用砣具压地以凸显之;牛的吻部较宽厚,颌下和牛首背面之间有一个斜对穿的孔。此器的形制风格与鹿邑长子口幕出土的数件玉牛面形佩如M1:70、312和338类似,而其用料讲究,造型生动,工艺精致,堪称西周早期玉器中的精品。在西周时期,这类牛首形玉饰既可以单独用作饰件,也可以作为串饰的总束,但有研究者曾经指出,商代和西周墓葬中所出士的部分牛首形或其它兽面形玉饰也可能是插嵌在其它器物上的附件,至于这件玉牛首,由于它出土于墓主的颈部,所以无疑是墓主的佩饰之物。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9)

BZM9:48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0)

BZM9:49

BZM9:48 玉璜 长8.6、宽2.8、厚0.2厘米

BZM9:49 玉璜 长6.2、宽1.6、厚0.2厘米

两件玉璜均以青玉制作,器体略有白化现象,器表或钻孔内附着有少量的泥土和朱砂。两器的弧度均约为三分之一圆周,素面,器表经打磨,其中BZM9:48玉璜的两端各有一个两面对钻的孔,而BZM9:49两端的系带孔均是单面钻。两件玉琪均见于墓主的胸腹部,从其出土位置来看,当是BZM9:33这组串饰中的构件。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1)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2)

BZM9:14 玉璜

长7、宽2.5、厚0.3厘米

青色玉质,局部有白化现象。该器整体为一高冠的鸟形,鸟首居于器体中部偏上处,其上以刚劲的平行线刻划鸟的高冠,冠外缘有镂空的边饰,冠、首之间以一道阴线区分;鸟喙尖锐,并以一个两面对穿的圆孔凸显喙的勾转,鸟的圆眼也以砣具琢出,鸟翅收拢,并以大斜刀的手法刻划出鸟羽,鸟冠和鸟羽上各有一个单面钻琢的圆孔。此器的整体造型和纹饰特征如边饰镂空、勾转的鸟喙、刚劲有力的平行线均是典型的晚商风格,而从其不完整的鸟羽和鸟足部分可知该器是一件改形器,即在羽翅残缺的晚商玉鸟上加琢两个穿孔而改制成西周的玉璜;因为晚商时期的这类玉鸟器体通常作弧形,与西周时期玉璜的造型基本接近,所以这类改形器比较多见,如山东济阳刘台子M6所出的两器(M6:50、78)和虢国墓地M2001:663-1玉璜均属此类器物。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3)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4)

BZM9:26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5)

BZM9:18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6)

BZM9:28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7)

BZM9:21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8)

BZM9:25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19)

BZM9:19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20)

BZM9:27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21)

BZM9:22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22)

BZM9:24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23)

BZM9:23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24)

BZM9:20

战国玉器价位 弓鱼国玉器49(25)

BZM9:29

BZM9:18-22 玉石蚕 长1.6、宽0.6、厚0.6厘米

BZM9:23、24、29 玉石蚕 长1.6、宽0.4、厚0.2厘米

BZM9:25-28 玉石蚕 长1.6、宽0.6、厚0.4厘米

这组玉石蚕的质地不一,其中BZM9:18、21和22是青绿色石质,BZM9:17、19、20和23为青绿色或青白色玉质,而BZM9:24-29则整体白化,质料不明。在上述12件玉石蚕中,除BZM9:23、24和29三器形体略小,器形较直,而其它诸器器体略大,体作拱形外,其余形制特征基本相同。这些玉石蚕的头部均略宽于其尾部,头端以砣具琢出两个圆睛,头部下侧均有一个斜对穿的系带孔,其身体表面则以砣具阴刻出体节。这些玉石蚕集中出土在墓主的左肩部,也应是BZM9:15或BZM9:33串饰中的构件,但也不排除用作臂饰的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